袍(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

2023-04-07 4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

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衬里。是中国传统服装的重要品种,男女皆可穿用。中国《诗经》、《国语》中已出现袍的名称。在东周时期的墓葬品中,袍为直襟直统式,交领,右衽,长袖施缘,下摆长大,束腰带,与深衣有相似之处。《礼记》解释,袍有衬絮,絮分新纩、旧缊,“纩为襺(茧)、缊为袍”,可见当时的袍是有衬絮的绵袍。大约自汉代开始,茧也称袍。隋唐时期,袍服盛行。其中交领大袖直裰式袍服传入日本,促进了和服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袍成为中华民族广为穿用的传统服装之一,至今在民间和东南亚地区仍有沿用。袍分为龙袍、官袍、民袍等。

拼音páo
繁体
部首
名称
笔画10
释义袍〈名〉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又如:袍子

汉字释义

【汉字】袍

【拼音】páo

部首笔画

部首:衤部外笔画:5总笔画:10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衤包汉字部件分解

笔顺读写:捺折竖撇捺撇折折横折

基本字义

1.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2.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详细字义

〈名〉

1.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縕为袍。——《礼记·玉藻》

2.又如:袍子

3.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4.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5.战袍。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6.衣的前襟。如:袍襟(衣襟)

常用词组

1.袍服páofú

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为长袍的通称。

2.袍哥páogē

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

3.袍笏páohù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4.袍笏登场páohù-dēngchǎng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执手板。袍笏登场,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员登台演戏,现在常用来比喻坏人上台,有贬义;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讽刺意。

袍笏登场也等闲。——清·赵翼《瓯北诗钞》

5.袍泽páozé

“袍”与“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长袍与内衣;后来称军队中的同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经·秦风·无衣》

袍泽之谊

袍泽故旧

6.袍罩儿páozhàor

套在袍子外面的大褂;罩袍。

7.袍子páozi

(1)∶同“袍”

(2)∶表示或标志某一行业、等级或职务的装束。

僧侣的袍子

英文翻译

1.a robe; a gown

类型

龙袍

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纹而得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据《周礼》记载,帝王的冕服已经绘绣龙形章纹,称作龙衮。所以,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官袍

文武官员用作公服、朝服的袍。以一定颜色或图案表明官位等级。多数配用相应的服饰件。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开始将袍定制为朝服,以所佩印绶为主要官品标识。自此,官袍成为封建社会中的权位象征。唐代开圆领官袍的先河,并由长孙无忌上书而正式使用襕袍(袍的膝部位处加饰界栏),还配以相应的鞓(腰带)。武则天当政时颁命服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是补服的起源。宋代官袍袖子肥大,明确规定饰襕、佩绶、围鞓等。元代官袍多以罗为面料,并以花纹大小表示级别;最低品级的官员因用小菱纹芝麻罗而被称作“芝麻官”。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创立区别文武官员等的补子制度,称作补服;亲贵大臣袍服,按照品位还有斗牛服、飞鱼服、蟒衣(后称蟒袍)、麒麟袍等,分别刺绣相应的形状似龙的图案。明代官袍款式特点是在两侧袍衩处加幅称襬(摆)。清代官袍一般与马褂(即马蹄袖外褂)配套穿用;外穿而不配马褂的礼服袍必须临时装马蹄袖(俗称龙吞口);作为行装的袍称行袍,其后侧襟裁短一尺以便乘骑,故又称“缺襟袍”。清室官员常服袍的款式为四开衩。蟒袍沿用至清代又称花衣,应用较广,规定繁琐,由服色、蟒数、纬帽上的顶珠花翎、外褂上的方圆补子等组成等级森严的制度。

民袍

民间用于日常生活的袍。袍因制作简单,穿用方便,所以逐渐取代深衣,在民间普遍穿用。周代和秦汉士人、庶民的袍,受经济条件限制,衣料粗糙,只能“衣敝缊袍”。唐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服饰的交流,特别是元代蒙古袍服、清代满族袍服的传入,民袍在款式造型上有过长摆和短摆、交领和圆领、右衽和左衽、大袖和小袖及半袖等多种变化。当代旗袍和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的袍,正是民袍发展变化的结果。

参考资料

1.袍拼音、部首、笔画、繁体字、意思解释、组词、袍英文翻译、相关谜语·卖贝

2.龙袍的意思·墨芳诗词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