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芝岫(北京颐和园内的石头)

2023-04-08 4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青芝岫

北京颐和园内的石头

青芝岫,在中国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庭院里,一个雕刻海浪纹的石座上,横卧着一块海青色的漂亮的大石头,上有乾隆皇帝的题字:青芝岫。这块山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就像立在当院的一面屏风。

中文名青芝岫
所在地中国北京颐和园
题字者乾隆
票价免费

传说

传说这块山石原来在北京远郊房山县的深山里。明朝有个叫米万钟的,爱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园里,陈列着许多怪石。他发现这块大青石后,非常喜欢,决心运回勺园。可是石头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马拉不动。有人给他献策:秦始皇修长城时,不是用修水道的办法搬运山石的吗?米万钟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於是雇了很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水道。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窝。今天,在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女呢!

米万钟为运这块大青石,花了不知多少钱,石头运到良乡,他的财力也耗尽了,只好丢弃路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块大青石叫做“败家石”。

轶事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来,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青石,就问大臣刘墉:“这块大青石,为何弃置路旁?”刘罗锅子很会揣度皇帝的心思,见他看上了这块山石,就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一块灵石,他想运回海淀,但是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传下圣旨,叫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点着香火,参拜灵石;还限期把败家石运到清漪园。

那时候,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败家石太大,只好拆门运进院里。皇太后听说了,以为败家石本来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门”而入,那更不吉利了,她就出面劝阻。皇太后发了话,乾隆也不敢违拗,但是看着这块灵石扔在门外,也不甘心。后来,还是刘罗锅子给他出了主意,说这块大青石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象征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乐寿堂前,才最为适宜;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乾隆把这番道理向皇太后一讲,太后转忧为喜,让快点把大青石运进乐寿堂来。乾隆称心如意,就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玉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题字写诗,都刻在大青石上。

从此,这块青芝岫就名扬天下了。

相关诗句

青芝岫

弘历〔清代〕

我闻莫釐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

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谁云南北物性殊燥湿,此亦有之殆或过之无不及。

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岦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蒐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

致之中止卧道旁,覆以葭屋缭以墙。

年深屋颓墙亦废,至今窍中生树拱把强。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

青芝之岫含云苍,嶊嵬刻削裒直方,应在因提疏仡以前辟玄黄。

无斧凿痕剖吴刚,雨留飞瀑月留光,锡名题什翰墨香。

老米皇山之石穴九九,未闻一一穴中金幢玉节纷萦纠。

友石不能致而此致之,力有不同事有偶。智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

参考资料

1.青芝岫·古诗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