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水上交通工具)

2023-04-19 4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乌篷船

水上交通工具

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白篷船和乌篷脚划船历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绍兴是江南的水乡,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

中文名 乌篷船
性质 水上交通工具

历史起源

乌篷船

绍兴乌篷船并非仅指这种脚划的小船。在过去,绍兴的乌篷船恃指那些用摇橹的“梭飞”和“三明瓦”之类的船只。这些船只构造十分精致,在船头上,雕刻有似虎头形象的动物“鹢”,其神态似在微笑,又有些可怖。

民间传说,古越本是泽国,在塘闸未建之前,河流直通大海,“鸽”居海内,性嗜龙,龙见而避之,所以船民就把它的形象雕刻在船头上,使龙不敢作祟,行船可获安全;船头两侧,摆有两个雕凿狮子的石墩,最考究的还用白铜制作。前舱下船要走几级扶梯,两边各有一块搁板,可放东西。这里铺上板,就可搭成看戏台;在前舱和中舱之间,设有书画小屏门,写有“寒雨连江夜入吴”、“月落乌啼霜满天”一类的诗句,画有梅、兰、竹、菊之类的图案;靠中舱的两侧有“十景窗”,可摆书籍或糕点;后舱设有睡铺和炉灶。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内可放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船尾至少备有两支橹,航速较快。

所谓“三明瓦”的大船,即在中舱的两扇定篷之间又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片片一寸见方的薄蛎壳片,既能避雨,又可透光。一般的“三明瓦”都有三个舱,中舱有三扇定篷。定篷间有二道明瓦的船叫“梭飞”。“梭飞”比“三明瓦”小,行船速度较快,故得其名。考究的“梭飞”前舱设有橱灶,备有茶酒肴撰,中舱陈设古雅,字画古玩,一应俱全。绍兴水乡景色迷人,旧时一些文人在船上或舞文弄墨,或行令猜拳,眼福、口福为之一饱。这些大乌篷船为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所用,现在早已绝迹。如今,绍兴能看到的乌篷船,只有那种载客的乌篷脚划小船了。

到绍兴旅游的中外游客,为了饱览水乡景色,都喜欢乘坐脚划乌篷船。独雇一舟,拨开乌篷,可坐可卧,耳听潺潺流水和“嘎吱嘎吱”的躅浆声,眼观两岸的山水、田园风光,真有“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之感。如果结伴而游,这种乌篷小船可乘坐6—8人,不管是随波荡漾于河湖之上,还是伊哑穿行于桥巷之间,都令人感到兴味无穷。若去访问鲁迅的外婆家安桥头、水乡集镇柯桥、古老别致的八字桥,或去名胜东湖赏春,乘坐乌篷脚划船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

基本概况

乌篷船

绍兴位于浙江省的宁绍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东经120度35分,北纬30度处,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会稽山为主,有香炉峰、秦望山、百尖岗、舜王山、石旗峰等。北部多江河湖泊,据统计,绍兴境内大小河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说起江南水乡,便不能不提到乌篷船。江南的小桥流水,离不开乌篷船的衬托。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

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有时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桨夹在腋下,把双手空出,可以于轻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尝,脑袋让乌毡帽遮着。

其实绍兴乌篷船,并不只有这脚划船,也有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它们似乎在微笑,颇为滑稽。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

《阿Q正传》中描绘举人老爷从城里装载着家财到未庄赵府避难所用的船,就是这种乌篷船。这种大船中有一种名叫“明瓦船”。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两扇定篷之间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的藻蛎壳片,既避雨,又透光,这就叫明瓦。鲁迅小时候就是坐这种有“三道瓦窗的大船”到东关去看猖会的。

鲁迅笔下还提到“文人的酒船”,这酒船俗名“梭飞”,有两个“石墩磉”放在船头,用以压船,以免行船时船头上翘影响速度。船中可摆竹椅长凳,乘客可坐可卧。这些大乌篷船从前多是少数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时用的,多少有点竞奢斗富的味道。周作人先生笔下的乌篷船描写的非常仔细: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

外形构造

乌篷船

乌篷脚划船是一种船身窄、船篷低,船体轻盈的小船。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双脚一屈一伸划动船浆。乘客坐在舱席上,舒适而又平稳。沿途还可观赏两岸的田园风光,另是一方情调。作为水乡特殊的交通工具——乌篷船,其构造也较讲究。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红漆船板,上铺席子,还备有用竹木精制的枕头。全套船篷,一般有八扇,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蔑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竹箬,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四道活动的船篷移开后,两边有“舱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船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更显雅致。因船篷是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乌篷船因此而得名。

当乌篷船行进时,船家坐在船尾,左臂腋下夹着一支划浆,劈水当舵,背倚一块直竖的木板,两脚一弯一伸地踏着“抡浆”。因脚手并用,船体轻盈稳定,行进速度较快。有趣的是,船家还在极窄的船沿上,放一碟茵香豆之类的下酒菜,右手握一把小酒壶,呷一口“加饭酒”,嚼一粒茵香豆,悠然自得,劳逸结合,这恐怕也是绍兴所独有的风情吧。

作用介绍

乌篷船

绍兴的乌篷船有小型的,也有大船,绍兴人把篷上涂黑漆的船都叫乌篷船,有的大船可坐二三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还有更考究的,黑漆船篷,有明瓦(一种用半透明的贝壳片拼起来,功能如玻璃,冷天或雨天关上篷,舱内仍有光线),是一种豪华型的大船。从前大户人家游山玩水,嫁娶喜事,或清明扫墓等所用。

小乌篷船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绍兴乃是水乡地带,往来交通,凡来往人多的地方,就有定时、定点的大型“埠船”,但如果要到人少而偏僻的地方去,没有“埠船”,就得讨小乌篷船。小乌篷船由一人驾驶,手脚并用,前进之力主要靠脚躅(蹬的意思)桨,手划的桨主要用来把握方向。有时河道较狭,脚躅桨太长,不能用,则只好用手划桨来划了。由于船体比较狭小,脚躅桨比划桨有力,所以行得快。所谓“扁舟一叶”,轻盈飘逸,动作敏捷。

乌篷船小而轻,因此下船上岸时船会摇晃,须小心,妇孺们往往要别人扶一下,船舱比较矮小,不能站立,只能坐或躺,船底铺席子,比较干净。大人横坐,背靠一边,脚可以顶到另一边。划船者坐在船尾,背后一块木板,像椅子背,可以靠着划船。还有一把大伞,撑在座位之上,可遮阳挡雨。有的船后部还有个小炉子,可以烧水煮饭,另外有个陶制水壶可饮水。记得小时候乘乌篷船时还讨水喝。与船夫闲聊,问他中午吃什么?总是会说:“老花头:乌干菜,白米饭。”可见他们是很辛苦的。

与古纤道

乌篷船

绍兴境内,千岩竞秀,人文荟萃,富名胜古迹。不少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的,如大禹陵、兰亭等,既是自然胜景,又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富价值的人文景观。

绍兴江湖河网之密,为浙江一带所罕见,故有水乡泽国、桥都水城之称。绍兴古纤道是旧时背纤人行走的路。它以绍兴城区为起点,东到曹娥约百里,西到萧山也近百里,沿杭甬运河筑建,沿途两岸芳草碧绿,景色宜人。河道上形态各异的平桥、拱桥和梁式桥,千姿百态,如长虹卧波在河道上,似玉带横陈在绿波中。从远处眺望纤道,犹如一条漂浮在水面的白色练带,倘若配以小阡陌,流水激石,就像一卷无纸的水乡风景画。古人盛赞它“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是毫不夸张的。

乘乌篷船看社戏是绍兴人特有的风俗,特别是赵庄一带更为盛行。鲁迅在《社戏》中说:“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赵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分不出界限,我疑为画上见过的仙境——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看戏人家的船篷。”

周作人在《乌篷船》里这样写道:“雇一只船到乡下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

另据《越绝书》载:“勾践喟然叹曰: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可见,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越国古都绍兴,乘船往来是常见之事。何止绍兴的乌篷船名扬天下,其实绍兴的古桥也是登峰造极。而且桥的种类齐全,半圆型、弧型、椭圆型、拓边型、八字型、立交式等拱桥应有尽有。

中国古桥珍品之一的绍兴八字桥,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立交桥。

据宋朝嘉泰《会稽志》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犹如八字,故得名。”这座桥的建造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设计精巧,构思独到,令人叹为观止。船、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生动地记述了历史前进的轨迹,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它的出典、传说和故事。作为吴越古地浙江,古桥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技术之精湛在全国享有美誉,久负盛名。

浙江有号称“天下第一桥”的上虞百官桥,有列为“全国十大名桥”的绍兴纤道桥。难怪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赞浙江为“古桥博物馆”。所以论古桥,当推吴越古桥。

乌篷船风情节

乌篷船

2008年绍兴乌篷船风情节以“夜泊绍兴”风情二日游的形式推向市场,小小的乌篷成为感受绍兴风情的绝佳载体,给整个游程增添无穷韵味。

上午,游客可先来到风情无限的东湖景区,这里将每天举行乌篷船和皮划艇的对抗赛。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参与东湖的水上集市、“坐乌篷、品黄酒、看社戏”、水杉林休闲等活动。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出了东湖,来到会稽山,这里的大禹陵景区正巧到了桂花怒放的季节。大禹陵的桂花不但可赏、可闻,还可品尝。无论是桂花茶宴,还是新推出的“酸、甜、苦、咸、香”五味桂花,都能给人以全新的品花体验。书法圣地兰亭自然也缺不了水。曲水流觞、兰亭嬉鹅、书画补对、趣味寻“之”等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天,游览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故居,细细品味了鲁迅笔下的风情之后,就是绍兴古城体验游了。乘坐有着“岸上乌篷”美誉的三轮车,走街串巷聆听石桥小弄流传的美丽传说。“夜泊绍兴”最美的当然是绍兴的夜风情,黄昏时分,灯火阑珊的鲁迅故里缓缓拉开了夜生活的帷幕。人们可以在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品尝绍兴黄酒、享受风味晚餐,也可以徜徉在具有原汁原味水乡特色的仓桥老街,或者一叶乌篷、一壶老酒、一碟茴香豆,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过往,品味绍兴的经典与时尚。但游客陈茗仍然游兴盎然:“每来一次,就会惊喜一次。绍兴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有无数的魅力等待发掘。

赛会介绍

乌篷船

绍兴鉴湖被称为绍兴的母亲湖,湖水与各色船只相互映照,构成一幅田园风情画。近日,听说绍兴柯岩风景区鉴湖景区要于五月举办“乌篷船赛会”,不经意间勾起我记忆深处的那一幕幕鉴湖船趣。柯岩风景区鉴湖景区是绍兴最大的以水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湖面上停泊着各种各样的船只,狭长的龙舟、黑漆漆的乌篷、宽大华丽的画舫。还记得第一次到鉴湖,平日见惯都市车水马龙的我,一下子便被那些船只所吸引了。

绍兴的乌篷船也叫脚划船,是绍兴所特有的。修长的船身,乌黑的逢,用手中的桨作舵,双脚踩着一柄长桨,船随着长桨的踩动,窜窜前行。坐乌篷游鉴湖也算人生一大乐趣,若是几条乌篷一起划行那就更有意思,你争我赶,手脚同时划动,一划一踩,船头就微微向上昂起,船内人在给点彩声,会使船老大把船划得更卖力。中午休息,船老大把靠的木板拿下来往两条船边一搁,拿出现成的小菜,端一碗酒,两位老大相互一敬,浅浅地喝一口,闭上眼睛,让酒慢慢地淌下去,此乃“小乐胃”。

有人喜欢乌篷的风情,也有人喜欢龙舟的激动。龙舟在绍兴也叫泥鳅龙船,又狭又长,周边光溜溜的,两排人奋臂划直来,其快无比。上次柯岩之行正赶上景区举行龙舟赛,十余只龙舟一声“开”,百桨翻飞,又快又威风,远比坐小火轮有趣得多。岸上喝彩声此起彼伏,好不威风,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有龙舟赛。柯岩鉴湖捕鱼更值得一看。一条渔船,船边停满状如黑老鸦的鹭鹚,到达预定地点,渔民拿长竹杆往水中一拍,鹭鹚就窜入水中。渔民边撑渔船边吆喝,边用竹杆把鹭鹚赶到船边,把捕到的鱼取下来。有时鱼大,就有两只鹭鹚一起把鱼叼起。

记得景区为了旅客的方便,还制作了大的画舫船,里面做得精致,外面仍像是一只大的乌篷船。人坐船中,可以唱戏,可以品酒。酒是绍兴酒,分元红、加饭、香雪、善酿四种,夜班品酒水平高,能把四种酒区别出来,就能得荣誉证书。船上还装有一木杆,客人高兴时还可拉拉纤。表演水上婚礼是画舫船中最精彩热闹的一幕。柯岩景区的石佛、石桥和乌篷船构成一组完整的水乡文化,而以乌篷船为主的各类游船又是一组有待开发的船文化。绍兴的风貌、风俗和风情,尽在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游船画舫。

参考资料

1.绍兴水乡最是那一抹乌篷船的风情·腾讯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