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鸿桥(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下辖镇)

2023-04-30 17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鸦鸿桥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下辖镇

鸦鸿桥镇是冀东古老集镇,从明朝咸化年间设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素有“京东第一大集”之美誉。地点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县城东南17公里的还乡河畔,地处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带。

鸦鸿桥镇作为唐山乃至河北的经济重镇,大力实施“以商兴镇”之路,境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河北十大集贸市场,形成了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

所属地区 河北省唐山市
地理位置 京津唐中心地带(河北省东北方向)
下辖地区 5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鸦鸿桥镇银河大街20号
电话区号 0315
著名景点 鸦鸿桥商贸城,轻工业园区,物流广场,净觉寺
车牌代码 冀B
中文名称 鸦鸿桥
外文名称 yahongqiao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附近机场 三女河机场(相距约40公里)
邮政编码 064102
方言 唐山本地话
气候 四季分明,属东部季风性大陆气候
鸦鸿桥精神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诚信包容
公路 京沈高速、京哈高速、玉滨公路
铁路 北京-唐山(鸦鸿桥站)在建

区位概况

鸦鸿桥镇位于玉田县境东南部,西距首都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00公里,东距唐山35公里,北距玉田县城14公里,地处京津唐三角中心地带。镇域面积62.8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

“路传驼铃响,水送摇橹声”,就是对这座古镇商贾云集场景的生动记述。鸦鸿桥镇作为唐山乃至河北的经济重镇,大力实施“以商兴镇”之路,境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河北十大集贸市场”,形成了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

历史沿革

鸦鸿桥镇是冀东古老集镇,从明朝咸化年间设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素有“京东第一大集”之美誉。

“鸦鸿”两字民间流传是两种水鸟,野鸭与鸿雁。古还乡河是野鸭和鸿雁栖息的地方,古人认为此为富饶吉祥的征兆,即在此安居落户,称“鸭鸿岗”,后来又改“鸭”成“鸦”,也就有了鸦鸿岗的名字。岗改为桥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称鸦鸿岗是有碑文为证的。2002年出土的一块无名古碑记载“名鸦鸿桥者,巨镇也者。余有地名鸦鸿桥岗者,即其地也”。由此可证,鸦鸿桥和鸦鸿岗是有一定联系的。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决定把原在今承德一带的兴州左屯卫迁到玉田县鸦鸿桥一带,自此,5000多名官兵到这里驻扎,一边开荒种地,一边练武戍边,这里很快气象一新,人口越来越稠密。

成化二十年(1484年),明宪宗朱见深决定疏通还乡河,以作为向蓟镇东路漕运军饷的主要渠道。竣工后,每年从渤海湾经还乡河,运粮达10万多石。

鸦鸿桥镇南不足1公里的运河头村,就因做过运粮码头而得名。这条水路延续了400多年,直到民国年间,载重5万公斤的木船仍可沿还乡河上溯到鸦鸿桥北约10公里的蛮子营村,经营航运的私人木船不下六七十条。这些船只把玉田县的土布、粮食、水果等产品运往芦台、天津等地,返回时把各种工业品和生活日用品运到还乡河沿岸一带。

有碑文记载鸦鸿桥集市使于公元1627年,公元1828年鸦鸿桥就有古店铺,古商号74家。据记载1848年因疏浚还乡河,河道得以通航,依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传统的商贸业得以形成。

水路的畅通为鸦鸿桥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据传古集市在鸦鸿桥西北的草桥头,形成于明朝天启七年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1984年版《玉田地名志》记载:“草桥头石桥柴草市”建于元代。西高丘村有明万历年的石碑刻写农历逢“三、八”日为集市,仍沿用至今。

从清中叶起,鸦鸿桥一带的手工业就具有较大的规模。这一带生产的土线、土布、腿带、泥玩具闻名遐迩。镇内还有酿酒、铸锅等手工业作坊。建国后,玉田县先后在鸦鸿桥建起了色织厂、炊具厂、橡胶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商品生产像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鸦鸿桥这片土地。

商贸名镇

改革开放更是促进了鸦鸿桥商贸业的迅猛发展,鸦鸿桥是国家首批确定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十大小商品交易市场,河北省首批确定的改革发展重点镇、百强乡镇、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唐山市重点中心镇建设试点镇。

鸦鸿桥区域建设已上升为全县战略,据鸦鸿桥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鸦鸿桥将建设包括国际商贸城、中央大街、现代物流园区、轻工业园区在内的62项重点工作。

按照鸦鸿桥发展的总体思路,还将建设一区两带(即商贸特流区、中央大街景观带、一河两岸景观带),打造财富鸦鸿桥、诚信鸦鸿桥、文化鸦鸿桥、平安鸦鸿桥四大品牌,并推进商贸、物流、轻工业、文化、旅游五大产业。鸦鸿桥人正以其特有的聪明才智,绘制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

市场型商贸重镇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立镇、以商兴镇”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市场及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鸦鸿桥市场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已发展到1500亩,可见商户2330家,建立高标准市场两个,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门店40000平方米。棚台面积20000平方米,市场摊位达到3万个,集日客流量高峰期达到6万人,外地进镇经商1.2万人。

经营商品门类上万种,日杂、针织、鞋类、五金、电料、农机、陶瓷、食品、铁业等9大专业市场自成体系,相互衔接。

其中经营鞋类的商户560家,经营五金电料的商户424家,经营日杂的商户365家,经营服装针织类的商户318家,经营小商品的商户188家,经营家居家纺类的商户82家,经营电器的商户47家,经营日化的商户94家,经营箱包皮具类的商户48家,经营车业的商户28家,经营陶瓷的商户16家,经营农机的商户7家,经营婚庆用品的商户15家,经营灯具的商户12家,经营玩具的商户9家,经营其他生活配套的商户67家。形成了以昌升市场、鸦鸿桥国际商贸城为龙头的新的市场格局。

鸦鸿桥市场凭借小(商品小)、多(品种多)、廉(价格低)、快(信息快)、广(经销广)的经营特色,以及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相对畅达的物流体系,成为了连接省会、沟通京津、吸纳江南、辐射三北的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12年市场成交额达到120亿元。

市场概况

随着市场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小城镇基础建设投入达5.2亿元,镇区街道已形成以银河街、复兴街、文化路、政法路、曙光路为主干的交叉网络格局。

2001年10月在全省率先开通了镇内四路环城公交车,镇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两路两街门店平改楼工程进行顺利,改造面积达到85%,展示了鸦鸿桥的新风貌,占地4万平方米的鸿鹄公园,占地6000平方米的鸿翔广场,为镇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城镇功能的日益完善,拉动和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4280家,特色商品专业村27个,以建材为主体的孙各庄工业小区、以橡胶制品为主体的大和平工业小区,以日用餐具为主体的邢庄工业小区和以塑料制品为主体的河西塑料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涉及塑料加工、皮革、铝制品等30多个行家、12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创产值13亿元,位于镇西二公里,总资产达1.13亿元玉田县锯业总公司,年创产值1.6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圆锯片制造企业。

城镇荣誉

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百强乡镇”

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1996年被河北省确定为全省15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

1997年被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确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庭院经济高效产业示范镇”称号

2000年被省建委评为“九五”期间小城镇建设改革发展先进单位

2001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和重点小城镇

2003年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小城镇

农业

全镇所有村间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农电低压改造全部完成,96%的耕地实现了水浇。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占地1.2万亩的三个蔬菜种植带、有十个养殖专业村,专业户达2000户的三个综合养殖小区已经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鸦鸿桥镇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各类蔬菜6.1万吨。主要以种植黄瓜、番茄、青萝卜、红萝卜、胡萝卜、香菜为主,基本形成了四个蔬菜生产区域,面积达5800亩。2003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总面积10000亩,认证品种为:萝卜、胡萝卜、芥菜。

期许

鸦鸿桥人民真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鸦鸿桥参观考察、办厂经商,共谋发展。

参考资料

1.鸦鸿桥镇·河北政务服务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