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哈佛大学1880年开发方法)

2023-05-13 5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案例分析法

哈佛大学1880年开发方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中文名 案例分析法
外文名 Case Analysis Method
培训方式 会议讨论方式
培训目标 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训对象 新进员工、管理者

具体操作

准备阶段

负责人(一般由培训指导员、主持人担任)确定培训课程的具体目的、内容、范围及对象。从平常收集的资料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讨论的个案,个案的范围应视培训对象而定。确定会议室、会议时间,制定培训计划。指导员应准备下列知识:个案研究法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前个案的选择标准,讨论后如何总结问题。

实施阶段

指导员向参加者简单介绍下列知识:个案研究法的背景、方法大意、特色;个案研究法应用时注意的问题及应用后能达到的效果;计划安排。只有让参加者对本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才能使他们顺利进入角色,使培训工作顺利完成。通过自我介绍,使参加者互相认识并熟悉,以培养一个友好、轻松的氛围。将参加者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组成员八到十名,并决定每组的组长。分发个案材料。让参加者熟悉个案内容,并且主持人要接受参加者对个案内容的质询。各组分别讨论研究个案,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各组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挑选出最理想、最恰当的策略。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施要点

1、由于案例是从实际工作中收集的,学员一般无法完全通过材料了解个案的全部背景及内容。因此指导员分发完材料后,应仔细解释说明并要接受参加者的咨询,以确定他们对材料的掌握正确无误。2、若小组在研究问题时思考方向与训练内容有误差,组长或指导员应及时修正。3、问题的症结可能会零散而繁多,因而归纳出来的对策也会零乱不整,因此小组有必要根据重要性太相关性整理出适当的对策。4、各组挑出最理想策略时,若指导员发现各组提出的对策仅为没有新意的一般性对策,则指导员应加以提示,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5、在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其它几组提出质询,并阐明与自己观点差异所在,以相互激发灵感,然后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特别提醒

1、指导员在开始培训前,应该先让大家了解培训的目的、实施方法、主题及计划安排,以使训练顺利完成。2、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尤其注意能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以免草草收场使训练半途而废。3、在挑选最理想策略时,应依据现实状况进行选择。4、案例是由现场工作中收集而来的,因此应先说明训练目标、方法和主题,然后再提示个案,让学员了解其内容,最后再进行其它步骤。

应用和建议

应用

精选案例。反映抽象理论的案例有多种渠道来源,最常用的一种渠道是各种媒体,如案例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收集这类案例时教师应做有心人,书报杂志上的案例应及时摘录,从电视、电台看到和听到的案例应随即将其大意记下来。另一种渠道是教师自己深入实践第一线收集有关资料,这种案例的编制要求教师要对活动实践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编制一些典型案例,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自身对经济法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通过合理的想象挖掘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真实性的题材。

建议

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也可通过课外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实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有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创新精神的养成需要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新思维的灵感往往是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相反,人在压抑、紧张、恐惧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总的来看,适宜于创新能力生长的环境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

参考资料

1.经济法学在职研究生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