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报告(尤利乌斯·伏契克创作纪实文学)

2023-05-27 6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绞刑架下的报告

尤利乌斯·伏契克创作纪实文学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尤利乌斯·伏契克创作纪实文学,首版时间为1945年。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深刻揭露了纳粹党徒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特务的卑劣伎俩,具有震撼人心 艺术力量,在世界各地千百万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品名称 绞刑架下的报告
外文名 the report under the gallows
作者 尤利乌斯·伏契克
创作年代 1943-1944年
文学体裁 纪实文学
字数 116000

内容简介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壮丽诗篇,在捷克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 品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深刻揭露了纳粹党徒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特务的卑劣伎俩,具有震撼人心的 艺术力量,在世界各地千百万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创作背景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伏契克在布拉格一个同志家里接头时不幸被捕,关在布拉格近郊庞克拉茨监狱。在法西斯的监狱里,他被严刑拷打得濒于死亡,重伤使他趴在草褥上一个多月不能动弹。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这位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念。当盖世太保问“还相信共产主义会胜利吗?”时,他坚定地回答:“是的,别的结局是不可能有的,当然相信。”

伏契克被捕不久,他的妻子也被捕入狱。1943年的一天,在难友们的帮助和掩护下,他俩获得了一次秘密而短暂的会面。当时伏契克已经知道自己将被处以绞刑,这是他同妻子的诀别。面对死神,他平静地对妻子说:“你别以为我只想到绞刑,我不怕死。要我获得自由,除非出现奇迹,但奇迹是不会出现的。希望你获得自由,这是可能的。你要做一件事——出版我的著作,让人民不致忘记它们。”

伏契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始终没有忘记给人民留下自己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就是他在狱中用血写成的不朽之作。他在连遭酷刑、备受折磨、随时都可能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下,在一个爱国看守的帮助下,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进行写作,然后由这位看守一页一页地将手稿夹带出来。这本书共分八章,记述了伏契克被捕时的情形和狱中的生活,揭露叛徒对革命事业和同志的出卖,德国法西斯残害革命者的暴虐行径和灭亡前的垂死挣扎。最后一章《一小段历史》,追记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被破坏、重建、再被破坏和不屈斗争的情形。《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最后一句话是:“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呵!”

作品目录

作品目录

一九四三年春写于庞克拉茨盖世太保监狱

第五章 雕像与木偶(一)

列金卡和刑吏

第一章 二十四小时

第六章 一九四二年的戒严

致古斯塔-伏契科娃

第二章 临死前的痛苦

第七章 雕像与木偶(二)

致戈培尔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第三章 二六七号牢房

第八章一小段历史

战斗的鲍日娜·聂姆曹娃

第四章 "四OO号"

附录

作品鉴赏

1943年9月8日,伏契克被希特勒匪徒残酷地杀害于柏林的庞克拉茨监狱。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他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其临终遗言“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自1945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成了86种文字,成为捷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悲壮颂歌。《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共产党员作家伏契克在德国法西斯的监狱中秘密写成的札记,它是一部记载捷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事迹的悲壮史诗,是作者用滴滴鲜血凝铸的丰碑。

作者简介

伏契克(Julius Fucik l903~1943),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 克共产党,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1942年被捕,1943年9月8日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他 写过不少歌颂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散文、有关矿工斗争的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论文,最著名的是 在狱中写成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 中难友们的坚贞不屈与团结斗争,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作者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

作品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轰动世界,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90多种文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契克是中国青年心目中的楷模,此书在国内更是广为流传。该书结尾警句:“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呀!”在当时成为全世界革命人士的警句名言。

参考资料

1.绞刑架下的报告·豆瓣阅读

2.反法西斯斗争的悲壮颂歌——《绞刑架下的报告》赏读 ·中国国家图书馆

3.绞刑架下的报告·豆瓣读书

4.品味书中信仰芬芳·中国军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