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营(回族聚集地)

2023-05-30 10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常营

回族聚集地

常营位于朝阳区东部,原属通州区,1958年划归朝阳,为京城回族聚集地之一。明初副将常遇春随从徐达北征攻克元大都,洪武二年(1369年)为抵御元将也速侵犯通州,曾在此屯兵扎营。此后常遇春所率的一支回民军队长期驻扎在这里,后形成村落,因村民多系常氏后人,故称“常家营子”,后称“常营”、“长营”,而今为朝阳区常营回族乡。

中文名称 常营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北京
地名来源 常遇春在此扎寨
国家 中国

名称来历

常营是北京地区穆斯林聚居地之一。据考,元末有一部分穆斯林参加了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其中有的人成为明朝的开国将领,如常遇春、赵大海、丁德兴等。明军攻克元大都,屯兵于大都周围。常遇春等军的屯驻地多以“营”字为名,如我区的常营、康营,

顺义的高丽营、回民营,大兴的薛营、指挥营等。相传常营乃是因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屯兵营地而得名。

​周边位置

常营回族乡位于朝阳区最东部,东邻通州区邓家窑村,西与平房乡黄渠村接壤,南邻管庄乡,北与金盏乡和东坝乡为界。辖区面积9.3平方公里,属于定福庄边缘集团,是北京市近郊区及绿化隔离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历史

常营在历史上一直属通州管辖。195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等5县和通州市划归北京市管辖(见《北京志·人民代表大会志》第455页)。是年4月5日,将通县的常营、楼梓庄、咸宁侯、公主坟等4乡划归我区管辖,当时仍称“常营”(见中国共产党北京朝阳区历史大事记》第82页)。

后来人民公社化,于是年8月25日撤乡并社,把常营划为朝阳人民公社的下属单位,并改“常营”为“长营”(见上述大事记第85页)。1984年3月26日,恢复民族乡建制,但仍称“长营”。直到2000年6月25日正名,恢复了“常营”原来的称谓。

宗教文化

清真古寺

一般在穆斯林聚居地都建有清真寺。常营清真寺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之一。寺内保存的清嘉庆元年(1796)的重修碑记载,该寺始建于正德年间(1506至1522)。而元大都是洪武元年(1368)被明军攻克,而后屯兵大都周围,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之地的常营,其历史应该比常营清真寺还要悠久(参阅《北京文史资料》第63辑《谈谈北京的伊斯兰教》一文)。

行政概况

常营回族乡原由10个行政村和1个农村居委会组成,自2001年启动旧村拆迁和安置,现已全部完成旧村拆迁和安置工作,其中,原有常营1-7村和常营一居等8个回民村(居)安置于常营民族家园小区内,五里桥、十里堡和草房村等3个汉民村安置于连心园小区。2004年常营回族乡增挂地区办事处牌子,行使双重管理职能。2008年10月地区全面实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现建成6个社区,其中商品房开发形成的城市社区3个,分别为鑫兆佳园社区、万象新天社区和苹果派社区);因城市居民拆迁安置形成的老旧社区1个,即荟万鸿社区;常营乡原有村(居)民拆迁后建成的农民新村社区2个,即常营民族家园社区和连心园社区。

截止到2010年9月底,地区总人口约7.4万人,常住人口49790人,其中本区户籍人口16253人(含回族人口约7000人),人户分离的约33537人;外来流动人口约24404人。

地区内有大专院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郊野公园1个;公交总站1个,公交线路9条,公交站点11个,在建的还有地铁6号线;现有超市3家,大型餐饮企业4家;银行储蓄所1个。

交通

常营交通位置历来重要。据《北京市朝阳区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常营人民的生活极不稳定,民谣:“常营回民三宗宝:推小车,卖干草,拉洋车的也不少。”这里的“拉洋车”说的就是常营南临管庄、西南临三间房、东临东十里堡、草房的便利交通。如今,管庄路(又名东苇路)和朝阳北路分别贯穿常营地区的西部和中部,穿过的公交线路有:488、566、675、731支线、991、306等公交线路,地铁六号线也已开通,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更加显着。

文化发展

常营地区在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开设了网上社区,通过线下运动健身、线上文化娱乐等方式,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文化。

参考资料

1.助力冬奥,冰雪旅游项目落户京郊·中国报道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