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汉语汉字)

2023-06-11 5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索(拼音:suǒ)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几股细绳缠绕在一起的大绳;有的字形像用手搓绳。“索”的本义指粗绳,泛指绳索,引申指搜求、摸索。又引申为索取。又指孤独。

中文名
拼音 suǒ
部首
字码 7D22
五笔 FPXI
仓颉 JBVIF
郑码 EDWZ
笔顺 横、竖、点、横钩、撇折、撇折、点、竖钩、点、点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入声十药
四角 4090₃
总笔画 6 4
造字法 象形字或会意字
字形结构 独体字或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 䌇、?、?、?
注音 ㄙㄨㄛˇ

文字源流

“索”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三种形状。在图1和图2的甲骨文中,中间的一竖像绳索的经,周围的棱线像几股大绳将经线缠绕的形状,索的顶端分叉的三笔是经和绕绳的端头。整个字形的形状就是绳索的样子。图3的甲骨文则在图1的基础上加了一双手的样子,两只手在绳索的两边,表示在用手整理绳索。图A的甲骨文在中间加了一个“H”形符号,大概是表示绞索的工具。

战国文字作图4,中间符号两端延长,像个房顶的样子;小篆沿袭战国文字,将两端延长的部分与主体分离。《说文解字》说“索”字“从?、糸”,“?”即战国文字中图B构件的讹变。秦汉隶书沿袭战国文字,绳索上方的端头演变为“十”字,中间像房顶的部分演变成“冖”,下方的绳索形状就演变成“糸”,这样字形的演化就成为楷书字形的“索”。

“索”这个汉字的造字,一方面留下古人搓绳的形象图示,一方面表明搓绳的方式,体现了造字中的形象化思维。由“索”的造字本义,慢慢发展出相关的意义。搓绳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抽象出来,就可以表示“法度”之义。《左传·定公四年》中有“皆放以商政,疆以周索。”“索”就是“法度”的意思,“法度”之义当由“搓绳”引申而来。凝聚在“索”字古字形中的表意痕迹,一直在后来的使用中不乏线索。顺着“绳索”的纹路,能找寻到绳索的源头,找到绳索发端的地方,所以“索”有一引申义“探寻”,与思考有关的词就是“思索”。中国人认为“思考”是有章法的,一般都形象地与丝线联系起来,如“思绪”“思维”等。“求索”“探索”中的“索”都是“搜寻”之义。有个成语“按图索骥”有顺藤摸瓜一样的比喻,“索”意为“寻找”。“索引”按字面意思是“用绳索牵引”,将一些信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方式编排,方便查找,也就有了“检索”的途径。寻求的目的是得到。索又当“要”“取”讲。要求钱财物品可叫“需索”,而用威胁手段向别人索要财物叫“勒索”。

“索然”,本来是“像绳索一样”,引申指“没有变化、没有趣味”。“索性”这个词本来指根据绳索的性质行事,引申指根据事物的性质行事,慢慢演变为副词“干脆”。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suǒ

名词

粗绳。泛指绳索。

像绳索或链条似的东西。

人的发辫。

法度。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市。

古地名。索县。在今湖南省汉寿县东。

姓氏用字。

动词

绞合使紧。

寻找;搜寻。

探求;思考。

要求;求取。

选取。

触摸;触碰。

选择。

搜查。

聘娶。

尽;空。

须;应;得。

用同“缩”。收缩。

形容词

离散;孤独。

没有意味。

副词

索性;干脆。

煞。确是;真是。

量词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

用于其他成串的东西。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部】苏各切(suǒ)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糸。杜林说:?亦朱木字。

说文解字注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当云:“索,绳也。”与糸部“绳,索也”为转注。而后以“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发明从?之意。今本乃浅人所删耳。《尔雅》曰:“绋,繂也。”谓大索。经史多假索为?字,又水部曰:“澌,水索也。”索训尽。

从?糸。?糸者,谓以艸茎叶纠缭如丝也。《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以艸者,如?秆、茅、麻是,以竹者,竹部之筊是。以木者,椶、櫐之属是。稣各切,五部。

杜林说,?亦朱木字。未详,疑当作“索亦朱巿字”。巿者,篆文韨也。杜林说索为韨字。从糸,?声。与杜林说构为桷字、?为贬损字、畁为麒麐字、鼌为朝旦字正同。

广韵

苏各切,入铎心 ‖ 索声铎部

索,尽也。散也。又绳索。亦姓,出炖煌。苏各切。又所戟切。六。

山戟切,入陌生 ‖ 索声铎部

?,求也。山戟切。又苏各切。六。

索,上同。

【校释】苏各切,铎韵苏各切无“?”字,当指“索”字。

山责切,入麦生 ‖ 索声锡部

?,求也。取也。好也。

索,上同。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索;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广韵》苏各切。《集韵》《韵会》昔各切,竝音?。《说文》作?,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糸。《韵会》:隷作索。《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急就篇》注:索,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驭六马。《诗·豳风》:宵尔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释文》:惧也。

又《书·牧誓》:惟家之索。传:索。尽也。又《周礼·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殴疫。注:索,廋也。

又《礼·檀弓》:吾离群而索居。注:索,散也。

又《左传·昭十二年》:八索九丘。《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有索县。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並音色。同?,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sù)又《集韵》苏故切,音素。《释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注:索,音素。○按,《说文》:在木部,今并附入。索从?,《说文》:在?部。

字形书法

“小”第二笔楷体是点。“冖”宽、扁,“糸”窄、长,“冖”罩住“糸”。顶部“十”的竖笔在竖中线;“冖”的点笔在横中线。“糸”,两㇜(撇折)折点上下对齐;第一㇜(撇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小”的亅(竖钩)在竖中线。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s

ɑk

王力系统

s

ak

董同龢系统

s

ɑk

周法高系统

s

ak

李方桂系统

s

ak

西汉

东汉

ak

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药铎

ɑk

北魏后期北齐

药铎

ɑk

齐梁陈北周隋

药铎

ɑ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s

ɑk

拟音/王力系统

s

ɑk

拟音/董同龢系统

s

ɑk

拟音/周法高系统

s

ɑk

拟音/李方桂系统

s

âk

拟音/陈新雄系统

s

ɑk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十九铎

开口呼

全清

苏各切/所戟切

sɑk

?

入声

二十陌

开口呼

全清

山戟切/苏各切

ʃɐk

入声

二十一麦

开口呼

全清

山责切

ʃæk

集韵

去声

合口呼

次清

苏故切

so

入声

开口呼

次清

昔各切

sɑk

入声

开口呼

次清

色窄切

ʃak

礼部韵略

入声

昔各切

入声

色窄切

增韵

入声

昔各切

入声

色窄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皆来

开口呼

全清

ʂai

入声作上声

萧豪

开口呼

全清

sɑu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皆来

叶筛上声

入作上声

萧豪

叶嫂

入声作上声

歌戈

思寡切

洪武正韵

入声

六药

全清

昔各切

sak

入声

七陌

全清

色窄切

ʃək

分韵撮要

阴入

第十刚讲降角

阴入

第十五登等凳德

参考资料

1.索·汉典网

2.索·在线汉语字典

3.索·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