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兹(中美洲东北部国家)

2023-06-12 5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伯利兹

中美洲东北部国家

伯利兹(英语: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国名来自国内河流伯利兹河和最大城市伯利兹市,该市是伯利兹的旧首都,新首都为贝尔莫潘。伯利兹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千米,总面积为22966平方公里。

伯利兹经济在传统上以林业为主,特别是糖、柑桔类水果、可可、稻米、烟草等。渔业也颇为重要。

人口为41.7万,国内生产总值:15.5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34美元。首都贝尔莫潘(Belmopan),人口约1.33万人。

北美洲

中文名 伯利兹
外文名 Belize
所属洲

首都 贝尔莫潘
主要城市 伯利兹市,奥兰治沃克
国庆日
BLZ

国歌 《自由的土地》
国家代码
UTC-6

官方语言 英语
货币 伯利兹元
时区
501

政治体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 总督:科尔维尔·扬;总理:约翰·布里塞尼奥
主要民族 混血人种,克里奥尔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际电话区号
靠右行驶

国际域名缩写 .bz
道路通行
人口数量 41.7 万(2020年)
人口密度 17.4 人/平方公里(2020年)
国土面积 22966 km²
水域率 0.7%
GDP总计 15.56 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 3734 美元(2020年)
主要学府 美洲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

伯利兹的原始居民是玛雅人,曾在这里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16世纪初,伯利兹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为了从洋苏木中提炼染料,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从事伐木活动。

1638年,苏格兰海盗P.华莱士等人来此建立据点。此后,英国和西班牙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

1940年,危地马拉以英国未践约为由,宣布1859年条约无效,并在1945年宪法中将伯利兹划入自己的版图。后来两国多次谈判都无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伯利兹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1964年,英国被迫同意伯利兹实行“内部自治”。

1973年6月,英属洪都拉斯改名为伯利兹。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伯利兹位于中美洲东北部。北与墨西哥接壤,西和南与危地马拉毗邻,东濒加勒比海。海岸线长386公里。

地形地貌

伯利兹境内多山地、沼泽和热带丛林。地形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玛雅山脉为主体,山脉为西南—东北走向。其支脉科克斯科姆山的维多利亚峰海拔1121.97米,是全国最高峰。北半部为海拔不到61米的低地区,其中大部是沼泽;离岸外24公里的海面上有世界第二大堡礁与海岸平行。

气候

伯利兹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至27℃。南方雨量高达4550毫米 [3] 。6-10月常受飓风侵袭。

水文

伯利兹有伯利兹河、纽河和翁多河流经伯利兹。

自然资源

伯利兹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覆盖率70%左右。产红木、苏木、染料木等贵重木材,红木被称为国木。盛产龙虾、旗鱼、海牛和珊瑚等。西北地区有石油、重晶石、锡石、黄金等矿藏。伯利兹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670万桶。为保护自然环境,伯利兹政府于2017年底开始禁止境内石油开发。

行政区划

伯利兹首都是贝尔莫潘(Belmopan)。

首府

面积(平方千米)

面积(sq.mi)

伯利兹市

4204

1623

圣伊格纳西奥

5338

2061

科罗萨尔镇

1860

718

奥兰治沃克

4737

1829

丹格里加

2176

840

蓬塔戈尔达

4648

1795

国家象征

国名

伯利兹(Belize),代码BZ。法文意为“航标”、“灯塔”,旧称英属洪都拉斯,台湾地区称贝里斯。

国旗

伯利兹国旗启用于1981年9月21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主体为蓝色,上下各有一红色宽边,正中为白色圆地,其中绘有50片绿叶环绕的国徽。蓝色代表蓝天和海洋,红色象征胜利和阳光;50片绿叶构成的饰环表示纪念该国自1950年开始为争取独立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国徽

伯利兹国徽启用于1981年,国徽上有一棵枝叶茂密的绿色红木树,这是伯利兹的国树,是伯利兹人的骄傲。伯利兹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占国土总面积70%以上,盛产红木、苏木和染料木等名贵木材,伐木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国徽底部蓝色的天空下,有一艘扬起风帆、破浪前进的渔船,代表捕鱼业和航海业;左上方是表示伯利兹与英国密切联系的“米字旗”和交叉的撬杠及短斧;右上方的锯子和长斧象征“森林之国”伯利兹发达的伐木业。国徽两侧各有一名土著人手持斧头和撬杠,象征以伐木为生的当地居民。底部的饰带上写着伯利兹谚语:“我在林荫中繁荣昌盛”。

国歌

《自由的土地》(英语:Land of the Free)是伯利兹的国歌。萨谬尔·阿佛列德·海因斯作词,赛尔温·瓦福德·杨恩作曲,歌曲完成于1963年,1981年采用为国歌。

人口

41.7万(2020年)。混血人种和克里奥尔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24.9%,其次还有印第安人、印度人、华人和白人。

政治

政体

伯利兹独立以来,统一民主党和人民统一党轮流执政。2015年11月大选中,执政党统一民主党蝉联执政,党领袖迪安·巴罗(Dean BARROW)连任总理,任期5年。伯利兹政局稳定。

2020年11月11日,伯举行大选。反对党人民统一党胜选执政,党领袖约翰·布里塞尼奥(John Briceño)任总理。

政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任命总督为其代表。现任总督科尔维尔·诺马·扬爵士(Sir Colville Norma YOUNG),1993年11月就任。

政党

(1)人民统一党(People's United Party,“蓝党”,简称PUP):执政党。1950年成立,支持者多来自混血人种。曾于1954至1984年、1989至1993年、1998至2008年执政,2020年11月赢得大选。领袖约翰·布里塞尼奥(John Briceño)。

(2)统一民主党(United Democratic Party,“红党”, 简称UDP ):反对党,1974年由民族独立党、人民发展运动、自由党和黑人联合发展协会合并组成,主要得到黑人的支持。曾于1984至1989年、1993至1998年、2008至2015年执政。领袖帕特里克·费伯(Patrick FABER)。

法律

现行宪法于1981年9月生效。宪法规定:英国女王为伯利兹国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须是伯利兹公民)代表;总督任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为政府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副总理及部长。

由参、众两院组成,任期均为5年。参议员12名,由总督任命,其中6名由总理提名,3名由反对党领袖提名,伯利兹教会、工商界和工会组织各推荐1名。众议员31名由大选产生。现任参议长卡罗琳·特伦奇·桑迪福德(Carolyn Trench Sandiford,女),众议长瓦莱丽·伍兹(Valerie Woods,女),均于2020年12月上任。

经济

综述

伯利兹以农业为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近年来,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离岸金融业、渔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等也有较快的发展。工业不发达,人民生活用品绝大部分靠进口。

统一民主党执政以来,致力于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扩大国有企业在石油行业的份额,加大对教育、住房及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善国家债务状况。

农业

农业是伯利兹经济支柱,农田占伯国土面积的1/3。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柑橘、香蕉、水稻、玉米、可可等。

工业

伯利兹工业不发达,主要工业部门为制衣、制糖、柑橘加工、啤酒及饮料。工业生产主要为了满足国内消费,出口产品生产集中在制糖、服装以及粮食生产等领域。近年来服装业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制糖的第二大创收行业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部门。

外贸

伯利兹高度依赖进口,对外贸易长期逆差。主要出口糖、香蕉、成衣、水果、木材、海产品;主要进口机械和运输设备工业制品、日用品、食品、燃料和药品。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英国、欧盟、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共同体国家。2017年,伯进出口总额为14.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83亿美元,进口额为9.44亿美元。

文化

语言文字

英语为官方语言,但近半数居民通用西班牙语或克里奥尔语。

民俗民风

伯利兹城市里的房屋绝大部分是木制结构,四壁刷白色,屋顶用涂红的波纹铁板遮盖。从远处看,一排排白墙红顶的房子十分别致。农村住房多用木杆和茅草搭成,一般是单间,屋顶很高。以抵挡暴风雨的冲击。

居民喜欢在内河和海边钓鱼,或在近海处带氧气瓶潜水,也爱在森林中狩猎。伯利兹人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木薯、大豆、面包、炼乳,还有鱼和肉及其他蔬菜。

重要节日

独立日:9月21日。

军事

国防军建于1978年,包括陆军、空军和海防队,现有正规军1050人,后备队700人。

交通

公路

伯利兹公路总长为3007公里。主要城镇间有公路相通,全国有4条主要交通干线,其中有2条与邻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相通

航空

菲利普·戈德森国际机场(Phillip Gold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伯利兹城城郊,有通往美国、中美洲邻国的航线。国内有玛雅、热带和岛际等航班。

社会

卫生

伯利兹门诊病人享受免费治疗。政府推行全国卫生计划。1998年共有医生155人,护士404人,接生员230人。1996年伯利兹共有9家医院,拥有病床554个,卫生中心33个,简易诊所25个。

媒体

《伯利兹时报》(Belize Times):周报;《报导者》(The Reporter):周报,1968年创刊;《阿曼达拉报》(Amandala):周报;《今日伯利兹》(Belize Today):月刊;《人民的脉搏》(The People's Pulse):周报。

伯利兹电台:国家电台,建于1937年。每天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广播。另有一家私营电台。

伯利兹广播网(BBN): 建于1952年,属国家所有,但独立经营,下设两个电台。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播音。还有若干小电视台,24小时播放,主要播放美国卫星电视节目。

教育

政府一贯对教育部门予以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其经常项目开支的1/4用于教育事业,5岁至14岁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教育体系主要由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组成。初等教育为8年制,中等教育为4年制。

外交

外交政策

伯利兹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维护和发展与加勒比各国的关系,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强调睦邻友好,努力促进中美洲和平与稳定,注重发展同英国传统关系和对美关系。1974年5月加入加勒比共同体,1990年成为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

对外关系

同中国关系

1987年2月6日中伯建交。1989年10月11日,伯与台湾当局“建交”;10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伯外交关系。

1997年6月,中伯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伯利兹政府关于将伯利兹驻香港名誉领事馆改为“伯利兹贸易办事处”的协议》。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伯双边贸易额为1.06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05亿美元,进口43.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3%、-9.6%和190.9%。

同美国关系

伯美关系密切。美是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经援国。近200家美国公司在伯投资,总额约2.5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旅游业。

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

与加勒比地区其他国家在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相似,是加勒比共同体成员,积极支持并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2006年1月加入加共体单一市场。

旅游

伯利兹蓝洞

伯利兹蓝洞又名“英属洪都拉斯蓝洞”。大蓝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兹外海约96.5公里处,比邻灯塔礁。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304米,深约145米。为世界十大地质奇迹之一。大蓝洞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后来因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洞穴。由于水深达145米使之呈深蓝色。

参考资料

1.伯利兹国家概况·中国外交部官网

2.伯利兹国家概况·中国领事服务网

3.中国同伯利兹的关系 ·中国外交部官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