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唐代诗人)

2023-06-16 5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贾岛

唐代诗人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

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在普州去世。

著有《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

779年月日

本名 贾岛
别名 贾瘦岛、贾神仙、诗奴
阆仙、浪仙
碣石山人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作品 《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

人物生平

早年出家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生计无落,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约在贞元十三年(797年),贾岛离开家乡。

元和五年(810年),贾岛至洛阳,想要拜见孟郊,因游赵北(今河北邯郸、广平一代)而未能见到。同年,贾岛拜访了李益,并与其好友韦执中、诸葛觉在天津桥南共同创作了《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诗。同年冬,贾岛至长安,作《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拜见张籍、韩愈,但当时韩愈已经去了洛阳,所以贾岛只见到了张籍。

还俗应举

元和六年(811年)春,贾岛自长安至洛阳,终于拜见了韩愈。同年秋,随韩愈前往长安,居住在青龙寺。同年,与孟郊相识。十一月,返回范阳。

元和七年(812年)春,贾岛在范阳,作《双鱼谣》诗。同年秋,自范阳赴长安,途径易水赋诗。到长安后,居延寿里,刚好赶上沈亚之落第东归,贾岛作《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相送。同年,作《延寿里精舍寓居》诗。

元和九年(814年),陈商考中进士,将要离京赴任,贾岛作《送陈商》诗。八月,孟郊去世,贾岛作《哭孟郊》诗。

元和十年(815年)八月,寿州刺史李文通平淮西,贾岛作《赠李文通》诗相赠。十二月,僧人怀晖于章敬寺圆寂,贾岛作《哭柏岩禅师》诗。

元和十一年(816年)九月,李正辞被贬为金州刺史,贾岛作《赠李金州》诗相赠。

约在元和十二年(817年),贾岛作《寄钱庶子》诗给太子右庶子钱徽。同年,游荆州。作《寄武功姚主簿》给武功主簿姚合。

约在元和十三年(818年),贾岛前往凤翔,并作《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诗。

元和十四年(819年),贾岛作《寄韩潮州愈》《寄韩湘》诗。

元和十五年(820年)秋,贾岛投诗于祠部郎中元稹。同年秋冬间,因病于长安慈恩寺文郁院修养,作有《宿慈恩寺郁公房》《慈恩寺上座院》《酬慈恩寺文郁上人》等诗。

长庆元年(821年)春,贾岛作《赠翰林》诗赠于翰林承旨学士元稹。同年秋,与朱庆馀、顾非熊、厉玄、无可上人同住万年县尉姚合家,作《宿姚少府北斋》《酬姚少府》《重酬姚少府》等诗。

长庆二年(822年),贾岛在长安考取进士,与平曾等同时被贬,时称举场十恶。

长庆三年(823年),李余考中进士回四川,贾岛作《送李余及第归蜀》诗。同年冬,韩湘接受征辟赴江西幕府,贾岛作《送韩湘》诗相送。

长庆四年(824年)夏,作《黄子陂上韩吏部》诗给吏部侍郎韩愈。同年初秋,与韩愈、张籍等数次泛舟南溪。

宝历元年(825年)三月,作《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约在同年,作《寄顾非熊》《酬鄠县李廓少府见寄》诗。

宝历二年(826年),居长安升道坊,与张籍、姚合相唱和。同年,朱庆余及第归乡,贾岛作《送朱可久归越中》诗相送。约在这一年,作《再投李益常侍》诗投送李益。

太和元年(827年),贾岛游览蒲绛。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因诽谤,贬任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约在宝历二年(826年),作《青门里作》诗。

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在普州去世。

贬谪入蜀

开成二年(837年)九月,因诽谤之罪,贾岛被贬任为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途中寄《赴长江道中寄令狐相公》诗给宰相令狐楚。十月,行至梓州,东川节度使杨汝士召其观冬设,大加礼遇,临行时贾岛作《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诗。十月至十一月间,到达长江县,随后收到令狐楚寄赠的寒衣,作《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诗相谢。  

开成四年(839年)九月,郑复任东川节度使,到任后疏导涪江,贾岛作《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以纪之。同年,作《题长江》《赠圆上人》诗。  

开成五年(840年)九月,贾岛长江县主簿任期满,迁普州司仓参军。   到普州后,普州刺史想要让他做纠曹,贾岛没同意,并作《让纠曹上乐使君》诗回应。同年,作《访鉴玄师侄》《寄柳舍人宗元》诗。  

会昌元年(841年)正月,僧人宗密圆寂,贾岛作《哭宗密禅师》哭之。  

会昌二年(842年),游明月山,作《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诗。同年,作《夏夜登南楼》诗。  

官舍去世

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在普州官舍去世。  

会昌四年(844年)三月十七日,夫人刘氏承其遗志,迁葬贾岛于普州安岳县移风乡之南岗。  

主要影响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轶事典故

推敲由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贾岛诗

刻苦写诗

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佳作。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至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尽贾岛对韩愈的悬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韩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阔,音节高朗,情韵悠长,足见贾岛于平淡处见隽永的笔力。

再如他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沉重地抒写了自己落第后的痛苦心情。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所以,他的诗作也以描写孤峭幽静的境界为主。但有时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鹘吟》:“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思想中的这种激烈奋发的因素,还常常借助于旧将、老将的形象宣泄出来。

如他的《代旧将》:“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他的《代边将》:“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的《逢旧识》:“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这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诗作《长江集》。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佛。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佛”而心满意足吧!

贾岛作品

尘缘未绝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释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释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忽以“秋风生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他时刻想推销自己。“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气冲斗牛,一副侠胆。

其实他骨瘦如柴,气短力微,只不过借鉴喻己,想人赏识罢了。唐代的举子要想在科场上显露头角,往往要疏通关节,寻找坚强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这个社会的不公。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题兴化园亭》)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他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贾岛一见,火从内发,故作诗嘲之。他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朝廷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唐代有两位诗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贾岛有个堂弟法名叫无可,也是诗人。当时两人一道出家。贾岛耐不住寂寞,杀了回马枪;而无可仍在合掌向释。贾岛还俗时曾有约,将来仍出家,可一落尘网便被裹住。无可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贾岛说,我怎么能忘啊?“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寄无可上人》)“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无可上人》)他对释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但说是说,行动是行动,这两者充满矛盾。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但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还俗,不如诵经?这就不得而知了。

贾岛作品

郊寒岛瘦

苏东坡这个人挺有意思,他并没有像欧阳修《六一诗话》和尤袤《全唐诗话》那样的诗话行世,却经常有关于诗文的观点一鸣惊人。诸如“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杜诗、韩文、颜书,皆集大成者也。”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郊寒岛瘦”也是他提出的,而且概括得也是如此的准确、生动和形象。

“郊寒岛瘦”缘何说起,当然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两人都是一生不曾做过什么象样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个不善与别人往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五十岁时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酒弹琴交友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他的诗作因此而愈见其“寒”。

贾岛曾作过和尚又信道学,又算是个“诗道”。《唐才子传》说他:“居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虽然穷成这样,仍不掩贾岛其性情中人的一面。有一天,宣宗微服私访来到贾岛所在的寺中,闻楼上有吟诗之声,遂移步上楼,见案上有诗便展卷流览,贾岛不认识皇上,劈手将诗卷夺过,声色俱厉,冷言嘲讽。幸亏皇上有风度,自己下楼一走了之。后来,贾岛才发觉事情不对,吓坏了,忙跑到宫前请罪。倒使皇上感到惊讶。这段故事太象演义,不大靠得住,但却颇可见贾岛的脾气秉性。

孟郊和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们的诗中,像“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临汉隐居诗话》中说“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若吟神鬼悉。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贾岛虽不如“郊寒”,却也有其鲜明的个性。他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超脱闲逸的诗,也曾流露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这样昂扬的豪气,但他的诗却多是靠“苦吟”而成的,所以仍旧显得面窄而雕琢。

因为孟郊与贾岛平时做诗,总爱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遣词造句,加之以上所提及的诸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诗作中具有“寒瘦窘迫”的风格也是自然的事情,他们都堪称中国诗史中的“苦吟诗人”。

主要作品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作品

史料索引

苏绛《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

孟棨《本事诗·怨愤第四》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一》

何光远《鉴诫录·卷八》

历史评价

韩愈:①《赠贾岛》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②《送无本师归范阳》: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歼穷怪变得,往往造平谈。

孟郊:《戏赠无本(其一)》: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苏绛《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公长材间气,超单挺生。......铭日贾公,天纵奇文。名高位下,鹤不在云。早振声光,高步出群。

王远:浪仙以诗名世,杰出于贞元、元和文章极盛之后……孟郊死,为之哭不已,其诗与郊分镳并驰,峭直刻深,羁情客思,春愁秋怨,读之令人爱其工,怜其志,如听燕赵之悲歌,蛾眉之曼声,秦楚之哭,荆山之泣也。(《贾长江集后序》)

明代胡应麟:东野之古,浪仙之律,长吉乐府,玉川歌行,其才具工力,故皆过人。如危峰绝望,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诗薮·外编》)

方回:贾浪仙五言律诗高古,平生用力至者,七言律诗不逮也。(《瀛奎律髓》)

许学夷:①大历以后,五七言律流于委靡,元和诸公群起而力振之,贾岛、王建、乐天创作新奇,遂为大变。②贾岛七言律入录者虽少,……皆清新峭拔,另为一种,与五言小异,亦为小偏。(《诗源辩体》)

冯舒云:浪仙七言似逊。(《瀛奎律髓汇评》)

贺裳:至于贾虽工为咏物之盲,仅律诗有佳句。(《载酒园诗话》)

清人卢绍弓:昔人以瘦评岛,夫瘦岂易几也。彼臃肿蹒跚者,正恐不能瘦耳。岛以瘦,故成一家格。(《披经堂文集》卷13)

许印芳:两人(指孟郊、贾岛)继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衡,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诗法萃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孙琴安:浪仙七律峻峭骨耸,而声调流畅者少,时有佳句可摘,然终不及五律。姚(指姚合)、贾并称,盖在五律,七律则风骨各殊。贾专在炼句上,而姚则在篇章句法的活脱跳踯上。(《唐七律诗精评》)

后世纪念

据河北省《景县志》752页载:“贾岛村在县城西南五十余里。村旁有云盖寺,为唐代诗人贾岛仙出家的地方,久废”。

贾岛峪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西北,距房山路程20余里。为“房山八景”之一。

2012年,贾岛图书馆在房山贾公祠原址上落成开馆,是京郊首座村级民办图书馆。4月23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为迎接世界读书日举办了贾岛图书馆、纪念馆开馆暨房山区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贾岛诗歌朗诵会。

2020年12月26日,贾岛故里文化座谈会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山庄举行。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尚存。

贾公祠

贾公祠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为纪念唐代诗人贾岛而建。清康熙三十七年,时任房山知县罗在公拨地30亩,在石楼镇二站村筹建了贾公祠,由于历史原因被拆毁。2003年,北京韩建集团自筹资金3200万元对其进行修复。总占地面积36188平方米,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整个格局按唐代风格建造。

2005年竣工。重建的贾公祠由两部分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区,是两重院落。其中陈列了纪念贾岛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东区是贾公祠的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贾岛塑像。并有贾岛在房山无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画。东配殿名为“瘦诗轩”,内有贾岛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壁画表现了诗人为吟诗不辞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是表现“推敲”的故事。内有贾岛与人生知己韩愈的塑像。壁画再现了“推敲”发生的情景。

贾岛衣冠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墓前建有石亭,亭中有石碣,为明代弘治年间所立。贾岛墓原有贾公祠,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祠坐北朝南,三进殿宇。现存清代重修贾公祠碑记两座,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推敲园

推敲园(公园)位于西安常宁新区城南大道与神禾二路十字东南角,地处贾里村村南位置,相传贾岛曾经居住在此,贾岛著名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篇名句就发生在这里。贾岛和韩愈“推敲”的故事备受后人宣扬,知名度极高,公园因此得名推敲园(南园)。与推敲园(北园)相对。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内涵,也彰显了唐诗与文学打磨的独特魅力,同时鞭策现代人做事要反复琢磨

参考资料

1.贾岛·古诗文网

2.韩愈《赠贾岛(以下二首见《万首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历史新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