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省部共建大学)

2023-06-23 3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广西大学

省部共建大学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GXU),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一省一校(Z14)联盟成员,东盟大学联盟、南亚东南亚联盟成员,广西重点支持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为新桂系等人决定设立广西大学,1928年省立广西大学成立、省主席黄绍竑任委员长、首任校长为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合并,1952年,毛泽东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广西农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截至2021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和26个学院;教职工3448人。

290/600。

中文名 广西大学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硕士点 222个
博士点 67个
国家重点学科 3个
校训 勤恳 朴诚、厚学致新
主要奖项 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国际科学先驱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
知名校友 李兆焯、梁肇新、沈善炯、张先程、李福善等
英文名 GuangXi University
创建时间 1928年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 赵艳林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
主要院系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等
学校属性 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省部共建、卓越计划
学校地址 广西南宁大学路100号(530004)
学校类型 综合
博士后流动站 10个
发展地位 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
实验室数量 1
学校代码 10593
校园网 雨无声网站、空谷校园网
地址 主校区: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530004)

历史沿革

广西有高等教育,始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巡抚黄槐森在桂林文昌门外创办的体用学堂。但广西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则始于广西大学。

省立广西大学(1928年.梧州)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为培植建设广西人才,决定设立广西大学。

1927年冬,省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回桂筹办广西大学,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黄绍竑亲任委员长。

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 当时的广西高中毕业生很少,所以广西大学首届招收的均为预科生。虽是预科,马君武却从上海等地聘请了13名教授来校任教。校址设在梧州市河西区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

1929年6月,学校因粤桂战争停办。

1931年5月,广西决定恢复广西大学,同年7月开始招生。

国立广西大学(1939年.桂林)

1936年,因预测全面抗战即将爆发,广西省政府将邻近沿海的广西大学从梧州蝶山迁至桂林雁山,并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广西大学从理、工、农三个学院扩充为理、工、农、医、文法五大学院,学校规模和学科内涵都得到极大的拓展。全面抗战开始两年之后,许多外省青年流亡桂林,广西大学的学生来源和师资来源急剧扩大,其原来的省立性质已经无法容纳广西大学的发展。同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西大学,并在南宁增设文法学院;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增设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即广西医科大学前身)。

1939年8月2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20次院会通过决议,将省立广西大学自本年下学期起改为国立广西大学,9月5日,教育部颁发《广西省立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广西大学办法》,任命马君武为国立广西大学校长,10月10日,广西大学举行国立和欢迎马校长回校典礼,李宗仁、黄旭初、雷沛鸿等广西军政和教育行政首脑出席了大会。

1940年8月1日,马君武校长在桂林雁山校区病逝任上。马君武去世后,蒋介石发来唁电,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持送挽幛祭奠,学术名流翁文灏、竺可桢、萨本栋及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等也都拍发唁电。 

1943年8月1日,教育部决定将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并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并改名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6年秋迁往南宁,1949年4月更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广西大学任教。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9月,学校迁至融县。11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广西大学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9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广西大学重返桂林后,在将军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和良丰两处办学,校园面积5000余亩,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48年,在校教职工261人,在校生达2000余人。

1950年3月16日,由于广西省人民政府在2月做出决定,将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南宁师院教育、国文、史地、英语、数学、理化、博物等七个系师生员工共358人,从南宁迁到桂林并入广西大学,成立了广西大学师范学院。

1951年3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并报中共中南局同意,决定将广西省立西江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广西大学。

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10月23日,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保留农学和林学两系,成立广西农学院。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华中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广西大学拥有5个学院,设文教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

广西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化学系、物理系、土木系、会计银行系、数学系、外文系俄语组各一部分并入武汉大学。

2、机械系、电机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

3、法律系并入中南政法学院、经济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生物系(部分)并入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

5、畜牧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6、中文、外文、史地教育、师范专科各一部分并入中山大学。

7、化工系、电机系(部分)、机械系(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8、教育系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

9、园艺系并入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

10、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电机系各一部分和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

11、土木系(部分)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

12、兽医系(部分)并入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

13、兽医系(部分)并入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

14、外文系俄语组(部分)并入南昌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

15、植保系并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

16、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

17、农学、林学2个系组建广西农学院(1992年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后与广西大学合并)。

18、生物系(部分)并入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该校资源后分别并入中南同济医学院、华东药学院、中南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三峡大学医学院)。

广西大学

1958年2月,广西农学院由桂林迁至南宁。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

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

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首批获得4个硕士学位点。

1992年,广西农业学院更名广西农业大学。

1997年3月,教育部批准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1998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首批获得3个博士学位点。

1999年,学校获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行列。

2001年,广西大学被确定为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学校。

2004年,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年,学校被确定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

2013年7月,学校发起成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协作联盟(后更名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

2014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5年6月,恢复成立研究生院;同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的协议》;同月,学校一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学校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重点支持广西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12月,学校与中山大学签署对口合作协议。

2020年5月,广西大学与交通银行广西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与广西大学共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9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成立;同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1月,11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科研项目&经费

2016年,广西大学获得科研项目共1171项,合同经费2.3248亿元,到校经费2.2532亿元;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13项,直接经费4372.9万元;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项,其中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项。

2017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3项,立项数比2016年增加27.8%。

论文专利&成果获奖

2016年,学校获授权发明专利420件,同比增长29.23%;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15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19个,比上年增加8个;被SCI-Expanded收录论文658篇,比上年增加74篇。

2016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得奖励公示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获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1项,其中一等奖1项。

2011至2015年,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3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此外,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南开大学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糖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院:广西碳酸钙产业化工程院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质废弃物制备高质结构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生态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北部湾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

学术资源

藏馆资源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386万余册(件),电子图书595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82个。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图书馆先后引进中国国外高水平综合性和专业性学术数据库Elsevier、WOS、Scifinder、IEL、Wiley、Springer、EBSCO、EI、Nature、Science、SAGE等,同时引进CNKI、万方、维普、超星等国内多种文献类型数据库,大型数据库总量达到85个,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等十大学科门类的馆藏文献体系。

学术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2011年版(即第六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曾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原名为《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新至2020年12月,学校下设25个学院,有67个本科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

学院设置一览表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海洋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医学院

-----

-----

广西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1

010101

哲学

四年

哲学

2

02010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3

020201K

财政学

四年

经济学

4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6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7

030302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8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工学

9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11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12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13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14

050220

泰语

四年

文学

15

050223

越南语

四年

文学

17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18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1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2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21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2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23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24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25

071004

生态学

四年

理学

27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8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29

080205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

30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

31

080207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

32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33

080404

冶金工程

四年

工学

34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学

35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四年

工学

36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年

工学

37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38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39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4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41

080801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43

080903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44

080904K

信息安全

四年

工学

45

081001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46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工学

47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48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49

081505T

矿物资源工程

四年

工学

50

081701

轻化工程

四年

工学

51

081702

包装工程

四年

工学

52

08230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53

082303

农业电气化

四年

工学

54

082402

木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5

082403

林产化工

四年

工学

56

082502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

57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58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59

082801

建筑学

五年

工学

60

082802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

61

082901

安全工程

四年

工学

62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63

090101

农学

四年

农学

64

090102

园艺

四年

农学

65

090103

植物保护

四年

农学

66

09020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年

农学

67

090301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68

090302T

蚕学

四年

农学

69

090401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

70

090501

林学

四年

农学

71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72

090601

水产养殖学

四年

农学

73

120101

管理科学

四年

管理学

74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78

120204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79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8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81

120602

物流工程

四年

工学

82

120701

工业工程

四年

管理学

84

120901K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85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86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87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88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89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9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91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92

020305T

金融数学

四年

经济学

93

050261

翻译

四年

文学

94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

95

050102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广西大学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博士点已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有37个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省级优势重点特色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截至2021年5月,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行列。

学位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制糖工程、植物病理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公共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工程、农业、金融、国际商务、保险、法律、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兽医、风景园林、林业、药学、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

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序号

重点学科名称

学科带头人

1

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群

杨绿峰

2

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

陈保善

3

动植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群

石德顺

4

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群

王双飞

5

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学科群

韦化

6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

阳国亮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所属学科门类

学科带头人

备注

1

土木工程

工学

邓志恒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畜牧学

农学

石德顺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3

生物学

理学

唐纪良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4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

陆善勇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5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童张法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6

生态学

理学

温远光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7

轻工技术与工程

工学

王双飞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8

兽医学

农学

罗廷荣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9

电气工程

工学

韦化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0

作物学

农学

周瑞阳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1

机械工程

工学

蔡敢为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3

植物保护

农学

贤振华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14

数学

理学

韦增欣

广西重点学科

15

矿业工程

工学

蔡明海

广西重点学科

16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李寅生

广西重点学科

17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冯庆革

广西重点学科

18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龚仁喜

广西重点学科

19

水利工程

工学

燕柳斌

广西重点学科

20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学

顾明华

广西重点学科

21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

曾冬梅

广西重点学科

22

外国语言文学

文学

祝远德

广西重点学科

23

园艺学

农学

龙明华

广西重点学科

24

哲学

哲学

王玉生

广西重点学科

25

软件工程

工学

钟诚

广西重点学科

26

新闻传播学

文学

商娜红

广西重点学科

27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雷德鹏

广西重点学科

28

有机化学

理学

段文贵

广西重点学科

30

公共管理

管理学

谢舜

广西重点学科

31

法学

法学

孟勤国

广西重点学科

32

物理学

理学

梁恩维

广西重点学科

33

材料加工工程

工学

曾建民

广西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7月,广西大学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4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11人,专任教师1967人;其中,有专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

专职院士:郑皆连、王双飞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余克服

国家级教学团队:民商法教学团队、家畜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孟勤国、黄维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保善、梁恩维、余克服、李伟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唐纪良、陈保善、曾建民、石德顺、王双飞、李容柏、余克服、梁恩维、范祚军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陈保善、石德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郑皆连、唐纪良、石德顺、余克服、梁恩维、范祚军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梅国雄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余克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冯家勋 梁家荣 马少健 陈建华 唐文琳 范祚军 湛永钟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永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1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8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法学、英语、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越南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矿物资源工程、农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程互动推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国家级精品课程:木材学、家畜寄生虫学、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病毒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木材学、化工热力学、兽医寄生虫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彩调剧”。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哲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植物保护、林学、音乐学、翻译、广告学、化学、车辆工程、园艺

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矿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轻工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公管、教育、外语)综合实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与调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创业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地方院校矿业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经济与管理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25位。

国际交流

综述

2007年9月,广西大学建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留学生的招生、管理,国际教育事务的具体操作,孔子学院的管理,对外汉语教学等。广西大学还是国家教育部最早确定的全国对外开放接受外国留学生的66所大学之一。1960年至2013年,学校为64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高校或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关系。

孔子学院

截至2016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先后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合作建立了素攀孔子学院、塔林孔子学院,与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广西大学——美国东密歇根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广西大学——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广西大学校徽为齿状圆形,由学校中英文名称、稻穗、桂花、凤凰、星星和代表学校成立于1928年的数字组成。

释义:

1.主体造型:齿状圆形(表示理工科)、稻穗(表示农科)、桂花(花中心是打开的书本,表示文法类),表示广西大学是一所多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凤凰、星等表示学校是一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集体;八朵桂花代表来到广西大学求学的八方学子;

2.图案中心造型是由“GuangXi”开头字母“GX”缩写变形而成一只在飞舞的“凤凰”,也是“211”工程的变形字,代表广西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凰冠“x”的变形(“星”形),表示学校是一颗耀眼的星,即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 ”;

3.“广西大学”的行书体为毛泽东主席1952年为广西大学题写的校名;

4.“1928”为学校创办时间。

精神文化

校训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释义:

“勤恳朴诚”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亲撰的校训。按照字面的理解,“勤”是勤奋、认真,“恳”是真挚、恳切。“勤恳”合在一起就是殷勤恳切,唐代柳宗元在《柳浑行状》中说:“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就是指做事认真不懈。“朴”是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是诚信诚实,真心真意。“朴诚”合在一起就是敦厚老实,艰苦朴素,诚信诚实。“勤恳朴诚”就是要求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艰苦创业,俭朴生活。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就是真,其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朴诚,就是朴实无华,诚心真意,以诚相待。

“厚学致新”:“厚学”既指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又指崇尚知识,博采众长,且还有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与中西的要求。常说要厚积薄发,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干事业,都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达致目标。“致新”就是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要求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知识,进行新创造新发明;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厚学致新”还是为学的两个层次,或者说是两个阶段。要达到“厚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学习志趣,这是人生强大的求知动力。“厚学”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校歌

抗战时期,广西大学校歌由时任广西大学化学系讲师汤铁民作曲,马君武校长填词。学校桂林时期,马君武又结合时局特征将校歌歌词进行部分改动。2008年,广西大学建校80周年前夕,校庆宣传组集体修改了校歌歌词,形成了第三版的《广西大学校歌》。

《广西大学校歌》

词:马君武曲:汤铁民

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

为国奉献,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为祖国奋斗到底!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王乃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

赵跃宇

党委副书记

吴尽昭

党委副书记

查丹明

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廷荣、马少健、范祚军、刘向、韩林海、田利辉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吕逸

副校长

冯家勋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向、韩林海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宁旭初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期

姓名

职务

任期

马君武

校长

1928.06-1929.06

韦国清

校长

1958.12-1968.11

马君武

校长

1931.05-1936.06

黎炎怀

校长

1968.11-1971.04

黄旭初

校长

1936.06-1938.02

陈秉德

校长

1971.05-1973.10

白鹏飞

校长

1938.02-1939.08

黄传林

校长

1973.10-1978.12

马君武

校长

1939.08-1940.08

覃应机

校长

1978.12-1982.03

雷沛鸿

校长

1940.08-1941.08

侯德彭

校长

1982.03-1986.09

高阳

校长

1941.09-1942.10

王奇浩

校长

1986.09-1990.01

李运华

校长

1943.09-1946.03

陈光旨

校长

1990.01-1995.02

陈剑脩

校长

1946.03-1949.04

郑志鹏

校长

1995.02-1997.03

盘珠祁

校长

1949.05-1949.10

唐纪良

校长

1997.03-2012.06

张映男

校长

1949.12-1950.02

赵艳林

校长

2012.06-2017.02

杨东纯

校长

1950.03-1953.10

获奖荣誉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5月,广西大学党委组织部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2016年-2020年全区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拟表扬公示名单,入选单位为“广西大学“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2月,广西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位置

广西大学-南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

参考资料

1.学校概况·广西大学

2.历史沿革·广西大学

3.现任领导·广西大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