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湖南省长沙市辖区)

2023-06-26 10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6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湘江新区

湖南省长沙市辖区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这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 湘江新区
外文名 XiangJiang New Area
别称 大河西先导区
所属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
下辖地区 长沙市
人口 134万(2015)
著名景点 岳麓山
机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 0731
地方方言 湘语
车牌代码 湘A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区位

国家定位

湘江新区

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核心区域为岳麓区岳麓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喻家坡街道等8个街道以及宁乡县金洲镇,复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70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工业增加值2110亿元。

先导区:大河西先导区总用地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42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绿地198平方公里,农用地495平方公里,水体面积占87平方公里。

核心区:核心区用地范围为湘江以西,黄桥大道以东,北至黄金大道与岳麓区区界,南至含浦镇与坪塘,包括岳麓区、含浦镇、坪塘镇、雷锋镇的用地范围。用地面积总计416平方公里,岳麓区(139.07平方公里)、雷锋镇(62.2平方公里)、含浦镇(87.82平方公里)、坪塘镇(112平方公里)、高新区华龙金南村(15.1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2平方公里。

起步区:起步区范围包括绕城线以西、黄桥大道以东、靳江河以北,北边以高新区拓展区为界(华龙村、金南村北界)的用地范围。用地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

六大任务

一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技术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基地,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是培育文化产业高地。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步伐。

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五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六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高效畅通的大通关体系,打造综合性开放平台。

发展规划

发展定位

职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体功能区。

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城镇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建设步骤

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着增强,先导区基本建成。

发展愿景

按照《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整体方案》中的规划,湘江新区(原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四区”、“三带”部分。

四区是指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三带是指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金洲配套产业带:以金洲大道为发展轴,以麓谷高新区与金洲新区为核心,实行两端双向拓展。

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充分发挥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文优势,结合桃花岭、象鼻窝、莲花山规划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

建设重点

方案中突出了推进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建设等四大建设。

产业建设:以金洲大道为轴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以金洲开发区和望城经济开发区为两翼,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力建设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等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0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投入300—500亿元,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全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好京珠高速长潭西线、枫林路以及雷锋大道拓改工程、潇湘大道南北拓改工程、城市交通环互通工程、公共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跨江通道等工程。三年内在起步区和核心区重点建设“六纵八横”14条主干道和52条次干道,总长约270公里,总投资约285亿元,达到到2010年底实现“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拓展产业优势,展现新区雏形”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

生态建设:三年内完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生态环境、坪塘老工业环境污染和靳江河、龙王港等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湿地、绿地、林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和农村环保自治模式试点,加强环保辅助设施建设。

示范区建设:用3-5年时间,以湘江西岸为纽带,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湿地公园等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城市时尚空间。

基本内容

发展规划

湘江新区紧邻长沙市政府行政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望城与长沙城区对接的最前沿,交通、地理优势独占鳌头,无疑是望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新城区的最佳突破口。湘江左岸是核心区,将形成斑马湖片区、马桥河片区、大泽湖片区、月亮岛片区、经济开发区等五大片区竞相发展的规划空间结构,其中,雷锋大道和金星大道以东区域是核心区中的“起步区”。

左岸

壮丽的画轴徐徐打开:湘江左岸,以临靠湘江的星城镇为中心,打造在一定程度上与长沙市发展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区;大众垸内,靖港镇和格塘乡共同打造旅游观光和种植同步的现代农业区;黄金乡与白箬铺镇,则以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为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区。

右岸

湘江的右岸,丁字镇继续发展物流、机械加工、麻石、建筑产业,与开福区金霞物流中心配套同步发展;铜官镇正在建设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主要发展循环经济、陶瓷产业;靠近湘阴的茶亭镇,则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业。

概述

湘江新区是2015年设立的湖南省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是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2015年4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湖南湘江新区,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

湖南湘江新区是在中国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其定位为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建设

湘江新区

一是科学划定空间区域,将南起三汊矶大桥、北至沩水大桥、东抵长湘公路、西达黄桥大道的湘江两岸纵深腹地作为规划区,将规划区湘江以西区域作为核心区,将核心区雷锋大道和金星大道以东区域作为起步区,形成“一江两岸、东西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是依托县城和园区,重点开发星城、高塘岭、丁字三大滨江板块,大力引进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商贸房产、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

三是按照先导区建设的规划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通过国际招标高标准编制“一江两岸”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月亮岛开发为突破口,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大财团,迅速启动起步区建设。

战略定位

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战略定位为“三区一高地”。

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

充分发挥新区内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创意和资本紧密结合,推动产业承接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坚持以人为本,率先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活力充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智慧新城,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及时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注重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文明与现代经济良性互动。

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紧紧抓住国家构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内港口与长江港口群的有机联动,加快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大通关体系,打造通江达海、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

功能分区

湘江新区

在功能分区方面,湘江新区构建功能协调互动、空间舒展有序的“两走廊、五基地”总体发展格局。

两走廊

一是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生态旅游等服务业;二是319国道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依托区域内重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五基地

一是自主创新引领基地,构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学习、生活游憩的优质平台,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围绕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食品加工、再制造等支柱产业,瞄准研发和产业链配套环节招商引资,着力推动新区制造业向高端化、集成化发展;

三是总部经济集聚基地,高标准建设梅溪湖总部经济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和滨水新城,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集聚落户;

四是生态旅游休闲基地,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医疗健康、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产业,打造完整的旅游休闲及衍生产业链,努力建设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五是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打造融生产性、休闲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坚实基础

湖南湘江新区建设具有坚实基础。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在国家城镇化“两横三纵”战略格局中,新区位于长江横轴和京广纵轴的结合点,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核心区域。

科教创新实力雄厚

新区现有两院院士40余名、大中专院校30多所、在校大学生30余万名,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多家部(省)属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新区拥有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

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着

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近年来,新区率先实行了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财税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激励四大机制,新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区域综合承载能力较强

新区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水、电、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具备了大规模聚集人口和产业的基础条件。生态条件良好,拥有岳麓山、橘子洲、洋湖湿地等大批生态景观资源,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快湘江新区建设,有利于构建产业承接和要素集聚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培育沿江开发开放新支点,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新经验,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示范。

目标

力争到2025年,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参考资料

1.湖南湘江新区设立·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企业供求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