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哏(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

2023-07-09 5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打哏

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

为旧相声中的特有名词,即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以博得观众一笑。最早,打哏是用两块“钱板”打。钱板是木制的,类似搓板儿,只是槽深一些,专门用于放铜钱。早期艺人撂地演出,将钱板放在桌上收钱用,也在表演中充当道具。

中文名 打哏
分类 相声名词
材料 钱板
作用 取悦观众
做法 逗哏用扇子打捧哏的光头

简介

木头钱板虽不大,可要真狠狠来一下谁也受不了。不过,艺人没那么傻,他们用的钱板是特制的,打在头上既不疼,又特别响,能得到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上世纪30年代以后,铜钱的绝迹使钱板成了历史。艺人们用扇子代替钱板打脑袋。当然,扇子也是经特殊加工的,同样能达到不疼又响的效果。

要是演出时发现扇子没加工怎么办?没关系,就把扇子打开一点,用露出的扇面打。当然,离得近的观众会看出来,但是现在的观众都明白,本来也不是真打,无所谓。早年有很多观众,看这么打不过瘾,还要求艺人合上扇子狠狠打。

打在头上的部位也有要求。老先生说,要打人头顶两侧有棱角的部位,因其坚硬。我分析这也是早期撂地演出留下的遗风。因为那时可能打得更狠,一定要找好地方。现在用的是扇子而不是钱板,观众也不接受太过感官刺激的表演,所以一定要打头顶两侧的这个规矩,基本上也没人提了。

不但打人要求会打,就是挨打也要会挨。像《口吐莲花》这种捧哏很“吃重”的节目,包袱能不能响,全凭捧哏挨打时的表演决定。又要表现出疼,还要让观众看着不瘆得慌、觉得可笑,这才算到了最高境界。

文哏

说相声是两个人,主说的叫逗哏,辅助的叫捧哏,郭德纲就是逗哏,于谦就是捧哏。文哏和打哏、闹哏是表演风格,文哏在传统来说可能认为更文一点的段子。逗哏,捧哏是两个名词,作为这两个人来说专有的名词。文哏、打哏等等这些东西是相声的风格,文哏相声在过去比如批三国、批水浒、对春联、八大文学,以诗词歌赋文字形式呈现的相声东西就是文哏,打哏就是打脑袋,伦理哏是互相的在伦理上占便宜。

参考资料

1. 打哏·KM查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