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南日岛(中国福建省莆田市的岛屿)

2023-07-11 10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莆田南日岛

中国福建省莆田市的岛屿

莆田南日岛一般指南日岛。南日岛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 兴化湾,是南日群岛的主岛,福建省第三大岛,莆田市第一大岛。 南日岛地理位置独特,是扩大对台、对外贸易的窗口,历来也是军事重地,其南日水道更是海上交通要冲。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尖山远眺、龙头山烈女祠、南日岛烈士纪念碑等,出产南日鲍鱼,为中国鲍鱼主产区之一。

中文名 莆田南日岛
所属地区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地理概况

南日岛,本名南匿山,因山隐藏隐匿在海里而得名,地形呈现“哑铃”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北邻福清市的野马屿,东北是平潭县的塘屿,东面兴化湾,处于平海湾和兴化湾交汇处。据《南日岛志》记载,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海贼海寇海盗和倭寇相勾结,危害烈,为防御海贼和倭寇,明廷最初在这里设南匿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900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村,与青山巡检司合一。其南为莆田乌丘屿。距离石城村7里,台湾新竹港72.89海里,南日岛东西长,南北狭,中间平坦,南日岛是南日群岛的主岛,福建第三大岛,莆田市第一大岛。

南日岛由111个岛礁组成,总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礁有18个,素有"十八列岛"之称,其中”乌丘屿” 现属台湾当局 福建省金门县管辖。其中主岛面积为45.0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6.4公里。主岛分为东半岛和西半岛(原来为两个岛屿,后海湾变浅相接)。东西长,南北狭,中间平坦,地形呈现"哑铃"状。

历史沿革

南日岛,古名南匿山,因山隐大海而得名。南日岛离石城只有七里,其南为乌丘屿,北邻福清市的野马屿,东北是平潭的塘屿,历来为莆田、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南日岛志》载,明洪武初,海盗“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为防御倭寇,明廷最初在这里设南日山水寨,平海卫向这里派驻军900名,后因水寨“在涨海中孤立无援”,遂迁往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一。

明清两朝兵马在福建沿海拉锯之际,清廷实行截界,南日人民被迫内迁。清康熙十五年(1667),兴化城守将与郑成功之子郑经联合,同守兴化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郑经兵败,退出兴化城。

清康熙十八年(1670),郑经军队驻扎在南日围头和湄洲等地,继续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73),施琅攻台成功,郑成功之子孙郑克塽率南明政权投降,莆田沿海全部复界。

复界后,南日人民从涵江等地返迁,同时迁来的还有不少平潭、福清和闽南人。清同治三年(1864),基督教经南日岛传入莆田。

民国五年(1916年)设县佐,继设岛务局直辖本省,1933年设区,1934年划为福清县九区,1935年改为省辖特种区,仍属福清县四区。1940年划回莆田县。

1949年属十三区,1952年属二十四区,上世纪50年代初,南日岛再次成为国共两军拉锯之地。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是为纪念当时二度抗击反攻该岛的国民党军队而阵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于1964年建立的。 1955年成立南日区,1957年称乡,1958年建立南日人民公社,1993年改为南日镇,2002年划归秀屿区。北临 福清和平潭,西连莆田半岛,西通过兴化湾临涵江区。

参考资料

1.南日岛·莆田文化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