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贵州省毕节市辖区)

2023-07-12 9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七星关区

贵州省毕节市辖区

七星关区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国土面积3412平方公里,现辖8个乡、24个镇、11个街道,517个行政村(212个社区、305个村委会),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3个民族,全区总人口约170万人。

七星关历史文化厚重。七星关是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名关的历史名关,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建县。有“路氏翰林山庄”、青场老鸦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七星关古遗址等历史遗迹遗址。七星关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有“三省红都”之称,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七星关成立,有“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遗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夏曦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基地。

2021年1-8月我区规模2000万元以上39家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09.73亿元,同比增长9.91%;市评估我区1-8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8.6%,累计完成增加值59.68亿元,其中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0.31亿元,增速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37亿元,增速10.2%。

中文名 七星关区
外文名 Qixingguan District
别名 原称毕节县、毕节市
行政区划代码 5205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贵州毕节
地理位置 贵州省西北部
面积 3412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辖10个街道、24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 市东街道东升路1号
电话区号 0857
邮政区码 551700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翠屏旭日、响水轰雷、灵峰仙境、天河乐园、阳山松涛、北镇雄关
机场 毕节飞雄机场
火车站 毕节站
车牌代码 贵F
人口 1305066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西南官话黔北片
面积 3412km²
地区生产总值 500.06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七星关区历史文化悠久。据境内多处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30至5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

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

夏朝为梁州的南域,荆州的西邻。

商末周初为卢国南境。

战国为夜郎国西北境。

秦设汉阳县、置平夷邮亭,属蜀郡东南部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平夷县,属牂牁郡。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置平夷庲降都督府,成为南中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重镇。

晋建兴元年(313),以县升郡,置平夷郡,为郡治治所;东晋简文帝时,平夷郡改名平蛮郡,郡治平夷也同时改为平蛮县。刘、宋、梁、陈至隋代,建制无所变化,均仍其旧。

唐、宋为禄州治所。唐代,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管理,以今七星关城区境内的倒天河(彝名“禄遮液”)为名,置禄州羁縻州。宋降置为禄州羁縻小州。

元置平迟、安德两长官所和毕节驿("毕节"源于彝语"比跻"取汉文而来),平迟长官所(治所在今城区台子路软木厂)和安德长官所(治所在今周驿),管辖今黔西北一带和六盘水部分地区。

明初,境内分设毕节、赤水二卫,管理今黔西北和滇东北镇雄、威信以及川南叙永、古蔺等地。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毕节卫,二十一年置层台卫、赤水卫,二十七年废层台卫。1414年,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

清代,为毕节兵备道、贵西道驻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毕节、赤水2卫,改置毕节县。雍正七年(1729),贵西道驻毕节,管辖安顺、遵义、大定、南笼四府。光绪三十四年裁贵西道,改巡警道,移驻贵阳。

民国,1913年1月,废府、州、厅置县。4月,置黔西道,治毕节县。1914年6月,黔西道改名贵西道,治安顺县。1917年徙治毕节县。1923年废道,所有县均直隶于省。1935年6月起,毕节县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建立贵州省毕节专区,专员公署驻毕节县。1970年,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毕节县。1993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毕节县撤县建市(县级)。2003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末,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52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地区和县级毕节市,设立地级毕节市,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

七星关区名的由来主要源于境内杨家湾镇与赫章县交界处,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名关的历史名关——七星关。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在七星关燃灯拜祭七星,乞求上苍佑其早日平定南方,恢复汉室,统一中原。1936年2月,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在此不幸牺牲。“七星”还寓意七星高照,吉利祥和,国泰民安,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七星关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3年07月,七星关区对部分社区、街道办事处进行适当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

1.将市西街道办事处的金桂、桂花、洪山、兰苑、环南、拥军6个社区划归洪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环南社区;

2.增设麻园街道办事处,将现市东街道办事处的双城、望城、双树、麻园、杨家塘5个社区划归麻园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麻园社区;

3.增设碧海街道办事处,将现海子街镇的平桥、砂锅、前所、龙滩、店子、蚂蝗、沙地、西冲、邵关、梅子沟、石榴口、彭家寨、张家寨、尚家寨、丁家寨、胡家院、陈家院、柏杨林、马过河19个村划归碧海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邵关村;

4.撤销流仓桥街道办事处,设立碧阳街道办事处和德溪街道办事处。碧阳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流仓桥办事处的大兰、流仓2个村,办事处驻大兰村;德溪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流仓桥办事处的碧玉、后河、德沟、甲秀、烂泥5个村,办事处驻后河村。

2014年,市政府(毕府复[2014]180号)批复同意设立青龙街道。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观音桥街道、洪山街道、麻园街道、碧海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青龙街道、鸭池镇、梨树镇、岔河镇、朱昌镇、田坝镇、长春堡镇、撒拉溪镇、杨家湾镇、放珠镇、青场镇、水箐镇、何官屯镇、对坡镇、大银镇、林口镇、生机镇、清水铺镇、亮岩镇、燕子口镇、八寨镇、田坝桥镇、海子街镇、小坝镇、层台镇、小吉场镇、普宜镇、龙场营镇、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野角乡、大河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其中,梨树镇、岔河镇由双山新区代管,青龙街道、小坝镇由毕节经济开发区代管。2015年12月,毕节市经济开发区与双山新区整合组成金海湖新区,梨树镇、岔河镇、青龙街道、小坝镇由金海湖新区代管。

2019年4月,毕节市人民政府批准七星关区设立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

现行区划

七星关区辖11个街道、24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麻园街道、洪山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碧海街道、柏杨林街道、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八寨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

2021-06,七星关区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街道,全区总人口约170万人,有汉、彝、苗、白等23个民族。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摄氏度,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享有“贵州长寿之乡”称号。

七星关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之间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交汇区域,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七星关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形西高东低,东北至西南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平均海拔1511米,最高处乌箐梁子海拔2217米,最低处赤水河谷里匡岩海拔470米。地貌属中山山地类型,其组合是:高中山194.57平方公里(折合291858亩),占总面积的5.70%;中中山2209.83平方公里(折合3314745亩),占总面积的64.74%;低中山811.37平方公里(折合1217053亩),占总面积的23.77%;低山197.56平方公里(折合296332亩),占总面积的5.76%;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峰峦叠现,气势磅礴,溪流纵横,壑谷幽深,自然风光旖旎多姿。

气候特征

七星关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摄氏度,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日照总时数多年平均为1377.7小时,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为954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50天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利用现状,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41097.61公顷,其中:耕地138891.11公顷,园地886.41公顷,林地151040.35公顷,草地4696.9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14.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08.97公顷,水域及水利实施用地1930.39公顷,其它土地29928.95公顷。

2018-03-26,全区耕地约13.7万公顷(25°以上耕地为3.2万公顷,25°以下耕地为10.5万公顷),基本农田10.34万公顷(25°以上基本农田2.3万公顷,25°以下基本农田8.04万公顷),林地约15万公顷。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5摄氏度,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城市”。水资源丰富,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平均每亩土地地表降水总量654.3立方米,径流量为291.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4.33亿立方米,日照总时数多年平均为1377.7小时,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为954mm,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50天左右。

水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平均每亩土地地表降水总量654.3立方米,径流量为291.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4.33亿立方米,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5714千瓦,在贵州省属水能资源丰富县区。

矿产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矿产资源有硫、铁、煤、锌、大理石、硅砂、铜、草炭、粘土、高岭土等20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烟煤、煤层4至5层,机械性能好,热量7000至8000大卡;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有铁磺、褐铁磺、菱铁磺、针铁磺等类型,品位较高,易采、易选;已探明的粘土储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三氧化铝含量平均达30%以上,其它有害物质均低于2%以下;大理石资源尤为丰富,作为建筑材料颇具开采价值。

生物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林木资源有700余种,农作物资源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籽、花生、大蒜、苎麻、蚕桑等455种,中药材有杜仲、天麻、半夏、何首乌、金银花、苦参等2000多种;花卉类400余种,此外还有蕨类、菌类和饲料类等植物资源,草种资源378种。毕节市七星关区还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资源丰富齐全,在这里实施生物工程,前景可观。

七星关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6.81万人(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同比增加0.49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116.58万人。(如不含金海湖新区托管的乡镇街道,则2019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06.15万人,同比增加0.45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105.93万人)。据区卫计局反馈,2019年我区人口出生率9.26‰,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七星关区常住人口为1305066人。

民族

七星关区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

政治

陈俊:常务副区长

练惠林: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

马丽飞:副区长

蒋叶俊:副区长

郝守军:副区长

夏冬:副区长

陈翔宇:副区长(以上均为2020年10月所记录)

经济

综述

2018年,七星关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

2018年,七星关区财政总收入111.68亿元,同比增长16.31%。区级地方财政收入54.65亿元,同比增长14.7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8亿元,同比增长4.23%。财政总支出107.95亿元,同比增长17.14%。全区税收收入77.14亿元,同比增长12.89%。

2018年,七星关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642元和9489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0.2%。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20元,同比增长58.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95元,同比增长24.64%。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42人,同比增长1.5%。其中,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5%。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9.23亿元,同比增长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1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76.27亿元,同比增长9.2%。从产业比重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255元。

2020年,七星关区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00.06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3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27.55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79.15亿元,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8%,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8年,七星关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53亿元(含划出乡镇),比上年增长6.6%。全年种植业增加值5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4%。粮食种植面积176.8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4.17万亩,增长30.51%;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1.81万亩,增长47.95%;年末实有茶园面积2.77万亩,增长38.71%;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4.21万亩,增长62.29%。

2018年,七星关区粮食总产量38.0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1.86万吨;玉米产量18.9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增长25.97%;园林水果产量5.73万吨,增长23.55%;中药材产量2.6万吨,增长11.32%。

2018年,七星关区林业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7.7%。造林面积51210亩,商品材产量2032立方米。

2018年,七星关区畜牧业增加值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猪牛羊禽肉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增长8.66%;禽蛋产量2.22万吨,增长43.17%。年末猪存栏53.3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2.93%;牛存栏12.91万头,增长7.32%;羊存栏5.44万只,增长42%;家禽存栏329万羽,增长0.7%。全年猪出栏83.02万头,比上年增长7.35%;牛出栏3.94万头,增长6.83%;羊出栏3.09万只,增长7.96%;家禽出栏398.94万羽,增长1.46%。

2018年,七星关区渔业增加值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七星关区

第二产业

2018年,七星关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1.47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增加值95.3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45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95.59亿元,同比增长12.56%,实现增加值63.44亿元,同比增长7.7%。主要工业产品:卷烟201.9亿支,同比增长-2.7%;发电量17.5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87%;水泥170.95万吨,同比增长-3.17%;商品混凝土71.29万方,同比增长46.06%;白酒1529.07千升,同比增长38.38%;平板玻璃1123.17万重量箱,同比增长-0.24%。

2018年,七星关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12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区51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9.72亿元,同比增长18.75%。

第三产业

2018年,七星关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11亿,同比增长-21.9%,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31.25亿元,同比增长-37.01%;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42.77%;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0.42亿元,同比增长-39.74%;其他费用0.95元,同比增长859.2%。商品房施工面积928.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5%,商品房销售面积188.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87%。

2018年,七星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1亿元(不包含小坝、梨树、岔河),同比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按类别分,食品烟酒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7.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上涨4.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2%、衣着类基本持平。

截至2018年底,七星关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52.16亿元,同比增长-12.51%,比年初减少了93.2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79.24亿元,同比增长16.51%,比年初增加了67.92亿元。

2018年,七星关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36.89亿元,同比增长45.67%,接待游客1649.78万人次,同比增长45.18%。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5年底,七星关区公路通车里程达3689.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居民出行条件有效改善。

铁路

穿越毕节腹地的“成都-贵阳-广州”客运专用高速铁路(350公里/小时)毕节段全面通车,隆黄铁路叙永-毕节段正在规划之中,毕节-织金段(新建织金至毕节铁路)自黄织线织金站引出,经八步、白布、大方至毕节枢纽毕节东货运中心站,线路全长8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设织金、织金北、八步、白布、大方西、毕节东等6个车站。

高速公路

2015年11月15日,厦蓉高速毕生段正式通车,为七星关区境内厦蓉、杭瑞、毕威三条高速公路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四通八达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

航空

毕节飞雄机场已经开通毕节-北京、毕节-广州、毕节-贵阳、毕节-昆明、毕节-重庆、毕节-上海、毕节-深圳、毕节-西安等航线。

七星关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七星关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88.1%,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6%,初中阶段入学率95.52%,分别同比提升0.06个和4.4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1.63%,同比增长了1.6个百分点。“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92.98%,同比提升0.91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02%,初中辍学率为0.4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75%,同比提升0.12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9年,同比提高0.3年。小学寄宿生0.9425万人,寄宿率达6.4%;初中寄宿生3.9688万人,寄宿率达48.13%。

文化事业

2018年,七星关区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2021年9月23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贵州主会场活动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底,七星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6个。其中,市属区所在地医疗机构29家;县区级医疗卫生单位4家(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村卫生室489个,一级民营综合医院53家,个体诊所142个,学校医务室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25人,同比增长9.7%,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42人,同比增长3.9%,注册护士2783人,同比增长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199616人,同比增长5.81%。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底,七星关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5.1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78万人,同比增长6.2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8万人,同比增长13.1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78万人,同比增长4.0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5万人,同比增长10.2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41万人,同比增长9.86%。

截至2018年底,七星关区共有973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比末下降45.03%;7434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比末下降0.97%;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收养640人,救助341人。

2018年,七星关区实现了80个贫困村标注出列、3.2077万人口脱贫,剩余建档立卡贫苦人口5.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5%,任务完成率达100.87%。

七星关区

历史文化

综述

七星关区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西南腹地历史文化古镇,素称“乌蒙腹地、三省红都、文化名城”。自古在军事上扼滇控蜀,交通上为三省通衢,又是三省交汇处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截至2015年3月,七星关区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6个。

遗迹

汉代平夷古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全国实行“郡县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初,秦始皇把古梁州析置成汉中郡、蜀郡和巴郡三个郡进行管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大将常頞奉秦始皇之命出使夜郎,将夜郎国之地域改置为夜郎、汉阳二县,归蜀郡管辖。今毕节市大方、七星关区、赫章、威宁等县区属汉阳县。常頞还对今宜宾经七星关区至曲靖一段的古南丝绸之路进行了“凿、砌、扩”改造,筑成了属秦朝“七大工程”的历史上著名的“五尺道”,并在今七星关区的“五尺道”上设平夷邮亭。邮亭又称驿站,是南中地区与秦始皇中央王朝的联系纽带。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中郎将唐蒙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在夜郎核心腹地设置犍为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夜郎国灭,汉武帝把夜郎改置为牂牁郡,将犍为郡的汉阳县以七星河为界析出今七星关区、大方等地,以“平夷”邮亭之名置“平夷县”,归属牂牁郡管辖,平夷始成县治机构,平夷古城建于今毕节市城区东郊观音桥办事处境内。平夷县从西汉设置起至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改平蛮县止,历经五百一十五年时间,是七星关历史上延时最长的称谓。

三国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

三国时期(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改元章武。章武元年,刘备在南中地区的平夷县(今七星关区)设置地方军政合一的最高指挥管理机构——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以总摄南中益州、犍为、牂牁、朱提四郡,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平夷县古威镇(今观音桥)为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治所。

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经历三任都督,历时十三年,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平夷庲降都督府三任都督任期内发生的。七星关三国蜀汉文化是黔西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七星关是研究三国文化的一块重要宝地。

明代毕节卫城

毕节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为征南大将军傅友德遵朱元璋谕旨所建。明代为卫城,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至撤县设市(县级)为县城,今为七星关区。同时也是明代兵备道、清代贵西道、民国国民党专员公署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毕节行署所在地。

七星关古道:在七星古城旧址七星村,有一条两千多年前的七星关古道,是中国古代南丝绸之路南线之南段在黔西北境幸存下来的文化古迹,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遗证。七星关古道沿关隘山势蜿蜒盘旋,截至2013年现有石阶571级。

遗址

古人类文化遗址

旧石器时代:毕节扁扁洞遗址、毕节麻窝口洞遗址、毕节大洞遗址、青场老鸭洞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朱昌镇牛鼻子洞、七星关区青场瓦窑村遗址等。

古战场遗址

猪拱箐苗民起义遗址:位于城西25公里的青场镇境内,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近代苗民起义活动遗址。遗址内的大硝洞遗址、元帅府基地遗址等尚存。

其他文化遗址

贵州省唯一一处巨猿化石出土地点:何官屯扒耳岩。巨猿化石是研究人类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只有4个省(市)、7个地方发现,毕节占了一处。毕节巨猿属更新世早期,更新世是地质年代,时间在公元前1.1万年-240万年之间。早期应是200万年以前。

文化

七星关文化,是七星关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创毕节的远古历史,创造毕节的远古文化。

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以毕节扁扁洞遗址、毕节麻窝口洞遗址、毕节大洞遗址、青场老鸭洞遗址等古人类文化遗址为代表;新石器时代以朱昌牛鼻子洞等古人类文化遗址为代表。

商周文化:以贵州唯一发现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青场瓦窑村遗址为代表。青场瓦窑村遗址,1982年发现,1984年、2008年、2013年先后三次进行发掘,清理出多座房屋遗迹和陶窑遗址,出土石器、陶器、铜器石范和少量的青铜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

夜郎文化:毕节曾是贵州高原青铜时代社会文化最先进发达的地区;是贵州夜郎时期考古遗存发现最集中、出土遗迹遗物最丰富、被考古专家誉为“贵州夜郎考古的圣地,青铜考古的殷墟”。

三国文化:承载蜀汉政权在西南夷地区实施招抚政策,实现汉夷结盟、民族大团结等相关历史重大事件。七星关三国蜀汉文化是黔西北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较之云南、四川来说,其占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七星关是研究三国文化的一块重要宝地。

古彝文字:原始古彝文的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而且语言文字系统独立完整。它与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玛雅文字、哈拉般文字被学术界统称为世界最古老的六大文字,也是至今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

卫所文化:卫所文化承载大明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巩固政策等相关历史重大事件。

明清儒学文化:人才潮涌、万马奔腾,这是七星关区明清之季儒学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如今虽已沧桑巨变,先贤已逝去数百年春秋,但明清儒学文化仍是七星关区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其精华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红色文化:七星关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蕴含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素有“乌蒙腹地、三省红都”之称。城区“红三馆”、鸡鸣三省会议、扩红运动等是红军长征时留下的遗址、遗迹。

民俗文化:七星关区丰富多彩的民俗资源耀眼夺目。花灯、龙灯、年戏、灯会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彰显出七星关区民俗活动的多姿多彩;苗族跳花坡、彝族敬酒歌、白族“三道茶”等民俗以及苗族的蜡染、刺绣、农民画,彝族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各族人民的酿酒工艺、饮食文化、手工制作等,展现出一幅幅独具民族特色的绚丽画卷。

土司文化:七星关区有着深厚的土司文化,大屯的土司庄园里曾经走出五个诗人,末代土司、诗人余达父的传奇人生更让土司庄园蒙上神秘色彩,厚重的土司文化不仅仅是水西文化的延续,更是七星关区文化的重要代言。

同心文化:同心文化体现了统一战线与毕节试验区“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克难攻坚,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民族文化:七星关区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苗族文化、彝族文化、白族文化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大屯土司庄园、三官彝寨、大南山苗寨等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村,成为支撑七星关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景点。

水西文化:水西文化是毕节市特有的历史文化,是乌江鸭池河水以西发展起来的文化,属于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星关区庄重气派、古朴典雅的大屯土司庄园,是解读水西文化、研究土司制度的一块活化石。

龙门文化:七星关区是个古老而文明的地方,城乡建造龙门颇多。龙门不仅是一个民居建筑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概念;它不光是毕节明、清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它不但是一座座有形的建筑,而且是一座座无形的丰碑。

茶文化:毕节市七星关区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平夷县(今七星关区一带)就种植、制作、饮用茶叶,清代还出产了“太极贡茶”,茶叶独具特色,品质极佳。太极(俗称水田坝)古茶文化颇为深厚,种茶、制茶、饮茶有自己的特色。

科技文化:1964年11月,毕节机械厂试制成功的Q581A3.5马力单缸四冲农用汽油抽水机,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1978年“毕麦5号”获省和国家科学大会奖。1985年12月,毕节县制革厂用“稀土盐及铬锆铝多金属鞣剂”鞣制云贵路绵羊服装手套革成功。经省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12月,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毕节县酒厂生产的毕节牌55°毕节大曲、毕节县速溶豆浆晶厂生产的洪山牌速溶豆浆晶获银质奖。

公共文化:“十二五”期间,七星关区已建有群艺馆、图书馆、大型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完成了29个300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481个村的农家书屋,10个数字图书进户推广应用工程和9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32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1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覆盖全区481个行政村。

七星关区

风景名胜

综述

七星关区有“磅礴乌蒙、三省红都”“避暑养生地、长寿七星关”等素称,山水神奇、人文荟萃,各类旅游资源丰富。

七星关区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29个亚类、95个基本类型,涉及近700个主要资源单体或景点。截至2016年9月,七星关区累计发现290处地文景观、94处水域风光、61处生物景观、1处天气与气候景观、20处遗址遗迹、120处建筑与设施、21处旅游商品、10处人文活动、70处乡村旅游、5处红色旅游、5处山地体育旅游、2处康体养生旅游。

景区

红色三馆

红色三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城区百花路,是中国少有、贵州唯一的省级苏维埃革命政权遗址。

下馆:“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城区中山路。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市七星关区,创建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红六军团政治部就设于七星关城区中山路原安息会会址内,政治部主任夏曦和政治委员王震等领导同志在此办公。同时大力宣传红军是为“干人”打天下的队伍,积极开展“扩红”工作。此间,七星关区3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这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过程中“扩红”成绩最为辉煌的阶段。

第三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城区和平路,为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的住宅,也是司令部驻地。在这里,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了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

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

景点有“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三圣宫、绝壁栈道、赤水古渡、古盐道、蚂蚁洞等。位于区东北面75公里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地处黔、滇、川三省交界处,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史称“鸡鸣三省会议”。

沔鱼河--鸡鸣三省

省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月亮山景区(39.91平方公里)、沔鱼河景区(36平方公里)、鸡鸣三省景区(43平方公里)三个景区组成。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包括溶洞、天生桥、石林、溶丘、天坑、伏流、岩溶峡谷等地质遗迹景观,月亮山石林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引人如胜;响水天坑斧劈刀削,神秘深邃;老鹰洞规模宏大,大型钟乳密度国内罕见,精致的“霸王盔”;渭河、赤水河峡谷壁立千仞。

拱拢坪景区

中国森林氧吧、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区西南326国道边上,距城区41公里,景区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林海壮阔,森林类型多样,景观绚丽多彩,属景观复合型森林公园,素有“避暑胜地、森林氧吧”之美誉,景区内岩溶地貌发育较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度假和疗养保健的最佳场所。景区共有景点37个,其中特级景点雷音殿有世界岩溶第一殿之称;一级景点吞天井为贵州第一坑。

城市公园

毕节人民公园:七星关城区的中央公园。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8张)

纱帽山公园:位于城东北。

阳山公园:位于城西郊。

泰丰园:位于城郊。

德溪湿地公园:位于德溪新区。

响水滩公园:该公园“响水滩瀑布”为中国唯一城市市区天然大瀑布。

南山公园:位于南部新区。

同心城市公园:地处五龙桥至流仓桥沿倒天河两侧。

贵州毕节天河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毕节市西北部,与倒天河水库融为一体。景点有贞寿坊、观音洞、仙岩洞、神龙戏水、水库等。景区水面宽广、地域广阔,四周山峦起伏,陡峭险要,登高远望,碧波荡漾。景区以水库为中心,群山环抱,自然景观优越。山顶苍松翠柏,碧云连天,山脚湖光山色,相辉相映;溶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古朴优雅。

阿市中寨景区

位于区东北部,距城区64公里。因山得名,因水称奇,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造就了奇山、秀水、峰林、溶洞、沟岔、地下水等奇观。景点有箐沟峡谷、开河溶洞、雄垮仙人洞、望乡河峡谷等。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

大南山苗寨: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

大屯土司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官寨:贵州历史文化名村。

毕节新八景

南桥虹霓、那鲁洞天、天河乐园、五龙翡翠、陵园圣地、阳山松涛、百花红迹、北镇雄关。

南桥虹霓是七星关区繁华夜景的一大代表,位于毕节城区闹市中心南关桥。那鲁洞天位于小河风景区内。天河乐园位于天河景区内。五龙翡翠位于城区清毕南路末端的五龙桥。五龙桥的夜晚景色迷人,犹如一片散发各色光芒的翡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陵园圣地即毕节烈士陵园。阳山松涛位于城西郊的阳山。百花红迹位于城内百花山,即“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北镇雄关位于城北。

毕节老八景

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龙滩夜月、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灵峰仙境。

这八景有的已消失,有的已改建,有的已旧貌换新颜。据《毕节县志》记载,翠屏旭日位于城西2.5公里,地处安家井上方。东壁朝霞为城东北的山间胜景。响水轰雷位于城东南端,距市中心约2千米。龙滩夜月位于城西北面。丰落秋成位于城郊清丰(旧称丰乐)。双峰脱颖,双峰即大、小文笔山,其山势绵延,景色秀美,是人们登山游乐的好地方。古时,山中高塔竦峙,亭台装点,更因双峰形如毛笔,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集聚之地。南山雨霁位于城南面。灵峰仙境位于城西南的灵峰。

乡村旅游景区

橙满园村:位于清水铺镇,地处赤水河畔,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乡村体验旅游、观光农业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太极村:位于亮岩镇,太极贡茶发源地。

砂锅寨村:位于碧海街道,因有上百年烧制砂锅历史和地形酷似砂锅而得名,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

溜洱河峡谷

溜洱河峡谷位于距城区70公里的普宜镇与大屯彝族乡交界处,流程近10公里。景区内有天生桥,天生桥上又建有东风大桥,成一“桥上桥”的美景。有半边山、半边岩、孤峰、石笋、石柱、令牌山、夫妻山、大银山、五子山、狮子山、童子拜观音等景点神奇秀丽,岩柏、岩松等野生植物保存完好。上游有梯子岩,梯叠七级,每级高、宽约8米,淙淙山泉顺梯而下,溅起层层水花,飞珠散玉,如诗如画。

小河风景区

景点有黑龙洞、燕子洞、铸钱洞、双人双鼓峰、平顶山草原,观音山群峰、金狮拜宝象、夫妻峰、小河彞寨等。位于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距城区5公里。景区内山峦叠嶂,狭谷深邃,奇山异石林立,溶洞密布幽深,岩溶造型精美,形象惟妙惟肖,更有民风浓郁的独特彝寨。奇特的景致被元、明、清时期的诗人墨客誉为“黔中胜景”。

响水滩瀑布

响水滩瀑布位于七星关区城区倒天河上游,地处天河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东连纱帽山公园,西接北镇关公园。瀑布群由三级瀑布、龙潭和天然游泳池三个部分构成,作为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其是全国城市中唯一的天然大瀑布。

七星关区

著名人物

傅宝,汉代平夷(今七星关区)人。历任尚书郎、长安(相当今北京)令,终巴郡太守。与毋敛(今独山县)尹珍齐名。南中有学,自二人始。

张谏,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亦贵州第一名进士,官顺天(北京)府尹,《顺天府志》有载。

陈迪,明天顺七年(1463)进士,官监察御史。

朱谦,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由御史擢江西佥事。正宪肃度,人不敢犯。归家,益励名节,为乡里范。

茅鋐,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官御史。

王谦,明成化间赤水卫指挥,终贵州都指挥使(相当省军区司令)。

蔡夫人,毕节卫指挥林晟母。明正统间,毕节发生战事,夫人率童仆,简壮士、料军实、聚仓候粮,守城三月。敌溃走、城赖以全,时称女将军。

刘琪,著名孝子,十四寻亲,历时十年,经云、贵、蜀、楚、桂、吴越齐鲁、燕赵,终于国舅厂遇其父。事闻于朝廷,旌表并颁旨建坊。

韩鑅,清乾隆户部侍郎,河东河道总督,著名水利专家,奉旨迭查山东、江西、江南、湖北工程事务。获乾隆帝赠“福”字匾,故居在五里坪。

翟翔时,清乾隆间贵阳府训导,监贵山书院,兼授学子声律。总督勒保重其为人,使子于膝下受学。曾与贵阳名流何泌,知县王湛恩重修扶风寺。

阮维诚,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云贵总督勒保,河东河道总督韩鑅等数十人皆受业弟子。为其立“阮老夫子神道碑”,在流仓桥五架牌坊处。

翟锦观,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翰林院编修,云南按察使,曾主讲贵山书院,卒后门人祀贵阳尹公祠。天河公园贞寿坊有翟锦观题联。

吴德清,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云南迤南道道台,云贵总督岑毓英业师,为官清正,受回民敬仰。有《十梧斋诗抄》传世。

周起滨,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官浙江杭嘉湖道,太常寺卿,广东按察使,布政使、代巡抚。力主防御英夷侵略,大府不纳,后辞病归。

薛升,清嘉庆千总、都司、副将,道光时擢总兵、赏捷勇巴图鲁名号。擢直隶(河北)提督(相当省军区司令),图形紫光阁、谥勤勇。

陈善仪,清乾隆举人,有勇力、能举百钧,官甘肃知县,土寇薄城下,善仪持关圣大刀舞城上,寇惊退。头铺桥即陈善仪创修。

周婉如,清同治女诗人、精书画、晓音律,有《吟秋山馆诗抄》传世。

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张鹏九,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张履元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翰林院检讨。张晋元子张凤枝,乾隆十六年(1795)进士、翰林院检讨,张名枝,嘉庆六年(1801)进士,张本枝,嘉庆七年(180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张履元尝主讲贵山书院。

一门五进士,祖孙三翰林。路元升,乾隆元年(1736)进士,路孟逵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孟逵子路璋,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路璜,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路璜子路朝霖,光绪二年(187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帝蒙师。“朝中多进士,天子是门生”为当时艳语。路氏代有诗集,万卷藏书被云南军阀唐继尧“借”走,二十四匹马驮往云南。一个县有两家一门五进士三翰林一天子老师,在全国尚未见第二例。

五里七知县、一总督。清乾隆嘉庆年间,翰墨河畔小山村南箐,“五里七知县、一总督”。即:陕西白河县令周献奇、安徽太湖县令邱文喜、河南清泉县令聂通顺、湖南零陵县令孙藩业、河南衡阳县令徐德潜、县令邱宝森(任职地不详)、湖南长守县令孙祚永等七名进士、七位知县以及与此同时的“河东总督”孙俊业。

清代武进士。糜大礼,乾隆四年(1739)中式,官游击。叶遇春,乾隆十六年(1751)中式。肖明伦,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式。盖睿开,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式,钦点即用,官参将。王家燮,道光十三年(1833)中式,官守备、都司、终四川总兵。张承恩,道光三十年(1850)中式。

周素园,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大汉军政府行政总理,民国贵州第一才子。1936年2月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随二六军团长征至陕北,任八路军高级参议,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副省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建设作出特殊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尊之为“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深得中央和省府高度礼遇。

路朝銮,民国时期国学大师,诗、书、画皆精,与徐世昌、梁启超、吴梅、吴湖帆等友善。任东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四川通志馆副总纂,中央国史馆分纂,解放后为陈毅市长聘任的上海文史馆36位馆员之一。

林青,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共贵州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第一任贵州工委书记,革命先烈。贵阳市委党校等处塑林青像,永久纪念。

民国初年著名书法家江敉、郭崇辉、王晓云、李郁森、熊伯泉。

刘叔仪,著名物理学家,1950年回国,与苏步青、华罗庚、钱伟长被高教部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创非终典热力学状物学派,“刘—亥准同期定律“等三项成果达诺贝尔奖科学奖水平;”耦合侓“”刘氏耗散方程“刘—玄长寿论”被誉为科技前沿重大突破。在科技界享有很高声誉。

葛天回,著名土木建筑专家,青年时参加五四运动及地下党革命活动,1942年任贵大土木工程系主任,1958年参与创建贵州工农院,曾主持整修甲秀楼,宏福寺,花溪等名胜古迹,生前曾任毕节弘毅中学校长。

解放后著名画家:

王树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擅长版画、国画。

吴逸波,解放前就读于国立艺专,师从国画大师张书旗。

李昌中,全国著名国画家,北京宇宙摇篮创建人之一,1959年以《光辉十年画贵州》享誉画坛。

城市荣誉

获得荣誉

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获得时间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环保部

2012年

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亚态环保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华口碑CPPC等

2008年、2009年、2010年

中国投资成本最低十佳城市

《半月谈》杂志社、《中国名牌》杂志社

2012年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城市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南方企业家》杂志社

2011年

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排行榜网、《南方企业家》杂志社

2013年

中国古茶树之乡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6年

贵州长寿之乡

贵州省老年学会

2013年

贵州省森林城市

贵州省关注森林活动委员会

2015年

全国文化先进市

文化部

1997年、2007年、2014年

全国科普示范市

中国科协

2007年、2011年

中国避暑名城

世界文化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和亚态环境保护协会等

2016年

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

经济日报社、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

全省文明城市

贵州文明办

2011年、2015年

全省卫生城市

贵州省爱卫办

2008年、2015年

贵州省双拥模范城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

2007年、2011年

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第一名)

香港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CICC),亚态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LCGA)环境舒适度研究室、天下口碑中心(CPPC)

2017年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水利部

2019年11月

2020中国夏季休闲十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结合全国大数据评选

2020年4月

2020中国避暑名县

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香港《中国城市》杂志社、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亚太环境保护协会

2020年5月

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6月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农村部

2019年10月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2020年10月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1年1月

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

2021年3月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农村部

2021年

参考资料

1.毕节市七星关区区情简介·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2.2021年1-8月规模工业经济快报·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3.土地资源·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4.响水滩瀑布·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5.七星关区行政区划·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6.政务公开·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