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审美教育)

2023-07-13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美育

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中文名 美育
其他外文名 美感教育
狭 义 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代表人物 约翰·克里斯托弗·
核 心 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
提出时间 1793年
广 义 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教育

特征

美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的驱使来塑造完善的人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人的心理能力被分成知情意三部分,美学是专门研究情的部分的,与此相关的美育自然可以被界定为情感教育。把“情感”引入了审美领域,这是康德美学的贡献之一。

朱光潜也把“情感的解放”作为美育的心理解放功能的第一项功能。美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完美的人格,也就是通过美育能够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达到协调,让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塑造一种健全完善的人格。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可以引导人们进行充满个性色彩的审美历程。这本身就是对人们的情感的培育。

历史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在奴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丘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 7~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鸦片战争打开古老中国的封闭之门以后,西方的科学、经济、政治乃至宗教艺术之学都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使得有识之士纷纷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救国良药,近代美育也是他们找到的一个药方。在这个特殊时期,以美育来挽救社会、挽救教育、挽救革命的人和活动可谓比比皆是。从梁启超、王国维到蔡元培、吴梦非、陶行知、丰子恺等一大批思想者所提出的美育理论到千姿百态的美育实践活动,都生动地再现了美育在当时的流行阵势,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美育经验。 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美育倡导者。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首先从西方引进了“美育”这个概念,并把美育作为培养“完全之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五四”运动前后,许多美学家、思想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美育问题进行了探讨。陶行知和丰子恺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出发,对美育的作用、价值作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大大拓展了美育的研究范围。他们的美育思想都是一个逐渐系统、逐渐深化的过程,并染上那个时代的浓厚政治色彩,焕发出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美育如何实施上,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实践,他们都进行了相当自觉的艰辛探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育普遍化和民众化的实现。 本文对中国近代具有代表性的美育思想的总结和分析。就意义而言,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代视野下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原则

①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②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

③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④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

⑤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实施径途

美育

1.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在各科教学中均有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要充分发掘并加以运用。比如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美;新观点、新成就的创造美;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美术教学中的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体育教学中人体美、队列美等等。要十分重视体、音、美的教学,转变所谓“小三门”的错误观念。课外文艺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天地更广阔,更富于灵活性,而且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需求。

2. 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可采取旅行、郊游、远足、露营等形式,并和绘画、摄影、诗文创作等形式结合起来。

3. 通过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按美的要求待人接物,安排生活。包括美化校园、美化自身等。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

主要原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①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②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③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④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⑤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参考资料

1.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知网空间

2.社会环境美育·中国美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