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板桥所写)

2023-07-17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板桥所写

选自《板桥家书》。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文学家。潍县署,当时郑燮供职于此。潍县,今属山东省。舍弟,称自己的弟弟。名燮,别名郑板桥。汉族,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有《板桥全集》。郑板桥所做家书十分有名,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有极大成就。

作者 郑燮
中文名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选自 板桥家书
代表 《板桥全集》

作者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原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读书以(2)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3)眼中了了(4),心下匆匆,方寸(5)无多,往来应接不暇(6),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7)过,与(8)我何与(9)也?千古过目成诵,孰(10)有如(11)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12),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13)愈(14)探(15)愈出(16)愈研

(17)愈入(18),愈往(19)而不知其所穷(20)。虽(21)生知安行(22)之圣,不废困勉下学(23)之功(24)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25)读《阿房(ē páng )宫赋》(26)至四鼓(27),老吏苦(28)之,坡洒然(58)不倦。岂(29)以(30)一过(31)即记,遂了(32)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suī)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33)读,迄(qì)(34)无佳文。

且(35)过辄(36)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37)即(38)如《史记》(39)百三十篇中,以(40)《项羽本纪》为(41)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jù)鹿之战、鸿门之宴、垓(gāi)下之会(42)为最。反复诵观(43),可欣可泣(44),在此数段耳(45)。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46)的钝(47)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48)恶曲,及(49)打油诗词(50),亦(51)复(52)寓目(53)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54)贮(zhù)(55)其中,其龌龊(56)亦耐不得

注释

郑板桥的竹石画

(1)选自《板桥家书》。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

文学家。潍县署,当时郑燮供职于此。潍县,今属山东省。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在官署中给自己的弟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2)以…为:把…作为。

(3)济事:能成事,中用。济,对事情有益。

(4)了了:明白。

(5)方寸:指人的内心。

(6)不暇:没有空闲,指应付不过来。

(7)即:立刻。

(8)与:和。

(9)与:相关。

(10)孰:谁。

(11)如:比得上。

(12)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复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韦,皮革。

(13)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

(15)探:探讨,探寻。

(16)出:显露,明白。

(17)研:钻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穷:穷尽。

(21)虽:即使。

(22)生知安行:生,出生。知,懂得。安,从容不迫。行,实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23)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24)功:努力。

(25)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洒然:畅快的样子。

(26)《阿房宫赋》:唐朝杜牧的文章。

(27)四鼓:四更,凌晨1~3时。

(28)苦:以......为苦,对.....感到辛苦。

(29)岂:难道。

(30)以:因为。

(31)过:过目。

(32)了:结束,完结。

(33)再:第二次。

(34)迄:始终,一直。

(35)且:况且。

(36)辄:就。

(37)陋:弊端。

(38)即:就。

(39)《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朝司马迁撰。

(40)以:认为。

(41)为:是。

(42) 会:包围。

(43)观:观赏。

(44)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

(45)耳:罢了。

(46)没分晓:不懂道理。

(47)钝:迟钝,愚笨。

(48)传奇:这里指明清两代盛行的戏曲。

(49)及:以及。

(50)打油诗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平仄韵律的旧体诗词;相传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因而得名。

(51)亦:也。

(52)复:又。

(53)寓目:观看,过目。

(54)悉:都。

(55)贮:贮藏。

(56)龌龊(wòchuò):不干净,这里有品位低俗的意思。

(57)不得:不能够。

(58)洒然:畅快的样子。

(59)与我何与也:相关。

(60)暇:空闲。

(61)然:但是。

(62)惟:只有

部分注音

1. 钜(jù)鹿之战

2.《阿房宫赋》阿(ē)房(páng)第二声

3.张睢(suī)阳

4.迄(qì)无佳文

5.垓(gāi)下之会

6.悉贮(zhù)其中

译文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易》,(翻来复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

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何况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阅读指南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主旨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进一步论述“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无所不诵”:不辨真伪精粗,一概成诵,结果只能成为“臭油坏酱悉贮其中”的“破烂厨柜”,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

本文成语

生知安行

【读音】shēng zhī ān xíng

【释义】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

韦编三绝

【读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几“的意思;绝:断。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用法】做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含褒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同韵词】庄周梦蝶、女中豪杰、晚生后学等

微言精义

【读音】wēi yán jīng yì

【解释】微言:精微的言辞;精义:精微的言辞,深刻的道理。多就儒家经书而言。

【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遍来,~,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近义词】微言大义、微言大指、微言经义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语言功夫好

【反义词】轻描淡写

应接不暇

【读音】yìng jiē bù xiá

【解释】暇:空闲; 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忙碌

【结构】主谓式

过目成诵

【解释】成诵:能背诵。意思是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近义词】:过目不忘、一览成诵、一目十行

【歇后语】:张松背书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示例】:“黛玉笑到:‘你说你会~,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

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爱子必须有个原则。即使平时嬉戏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忠诚厚道,富于同情心,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之人。

平生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要让它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关于用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天生万物,父母养育子女很辛劳,一个蚂蚁,一个虫子,都是绵绵不断,繁衍出生。上天也很爱恋。然而人是万物之中最珍贵的,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万物将怎么样托付给我们呢?毒蛇,蜈蚣,狼,虎豹,是最毒的,但是上天已经让它们生出来,我为什么要杀它们?如果一定要赶尽杀绝,天何必要生呢?只要把它们驱赶,让它们不要互相伤害。蜘蛛织网,和人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它在夜间诅咒月亮,让墙壁倒下,于是追杀完了。这些言论出自哪部经典之作,而作为依据残害生灵的性命,这样可以吗?可以吗?

我不在家时,儿子便由你管教,要培养增强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残忍之性,不能因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纵怜惜他。仆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间一样的人,要一样爱惜,不能让我的儿子欺侮虐待他们。凡鱼肉水果点心等吃食,应平均分发,使大家都高兴。如果好的东西只让我儿子一个人吃,让仆人的孩子远远站在一边观看,一点也尝不到,他们的父母看到后便会可怜他们,又没有办法。只好喊他们离开,此情此景,岂不令人心如刀绞。

读书中举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理,做个好人。你可将此信读给两个嫂嫂听,使她们懂得疼爱孩子的道理在于做人不在于做官。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者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笔墨纸砚一类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有的贫家或寡妇子弟,连买纸钉做写字本的钱都没有,应当体谅他们的难处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天太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

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选择老师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当尊敬他,哪能再查看他的缺点。像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

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是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若有人暗中讥笑老师讲的不对,有的学生当众指责老师所讲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如果老师水平太差,不能胜任,也要等,到来年再另请高明,而在老师任期之内,一切礼节待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

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已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着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

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参考资料

1.郑燮·大人物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