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陕西省兴平市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07-26 4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霍去病墓

陕西省兴平市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茂陵东约1千米处,墓为山形,俗称“石岭子”。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18岁就随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米,南宽56.70米,北宽58.40米,高18.3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

霍去病墓石雕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墓前石刻现存16件。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1961年3月4日,霍去病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霍去病墓
外文名 Huoqubing Tomb
地理位置 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
著名景点 茂陵
始建时间 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
建筑面积 5841.33 m²
保护级别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 1-0166-6-005

历史沿革

霍去病墓,于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冢象祁连山”,即墓为山形,当地人俗称“石岭子”。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霍去病墓前石雕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地方官员为霍去病墓前竖石碑一座。

霍去病墓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兴平县志》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为霍去病墓题字立碑。

20世纪早期,西方和日本汉学家开启了对“霍去病墓”现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

民国三年(1914年),法国汉学家组队对中国川陕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的调查报告。

20世纪30年代,马子云、滕固对“霍去病墓”及其石雕进行过考察著录。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负责管理霍去病墓和茂陵的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1962年,考古工作者对茂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勘探,并发表了正式考古简报。

1980年3月,法国考古学家密特朗参观茂陵博物馆,并将其父于民国三年(1914年)拍摄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转交茂陵博物馆收藏。

茂陵博物馆

遗址特色

结构

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米,南宽56.70米,北宽58.40米,高18.3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墓南东西两角,各有回栏曲经,通向墓顶。

1914年3月6日霍去病墓旧图

特点

霍去病墓石雕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这些石雕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

文物遗存

霍去病墓的文物遗存以石雕石刻为主,共计十四件。代表作品为“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1949年以前置于墓前的为马踏匈奴、粘牛、伏虎、野猪、怪兽吃羊、力士抱熊、石人九件;1957年又发现五件,即卧象、蛙、蟾和一对鱼;还出土有两块汉隶书字石,一个刻“左司空”三字和一个刻“平原乐陵宿伯口霍巨益”十字。

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雕概括了墓主人的夙志与赫赫战功。石刻刀法洗炼,形神兼备,风格淳浑古朴,是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

霍去病墓南立石碑一通,题铭:“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立石”。

马踏匈奴

机构设置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用以保护霍去病墓16件大型石刻。

卧马

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负责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围自然村的治安工作。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汉武帝时期一位杰出的青年将领。18岁就随军作战,反击匈奴,先后率军出征6次,战功卓著,官至骠骑将军冠军侯。在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因病逝世,年仅24岁,武帝惋惜,葬茂陵东,"冢象祁连山"。

霍去病墓碑

文物价值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中国最大型石雕,艺术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文化遗产。霍去病墓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

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石雕作于西汉元狩,有象、牛、马、猪、虎、羊、"怪兽吃羊"、"人与熊"和"马踏匈奴"等17件。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代表作品为"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霍去病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石雕采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馀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伏虎

文物保护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仅3间瓦房,用以保护霍去病墓16件大型石刻。

1961年3月4日,霍去病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

1967年6月上旬,为保护文物安全,茂陵文管所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挖深9米,三处面积均为15平方米的地窖,并在石刻周围用土丕砌墙,墙内充填黄土,以保护大型石刻免遭毁坏。

1977年,由国家投资,对茂陵文管所进行了整修、扩建,修建一座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1980年,茂陵博物馆自筹资金修建第二座仿汉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负责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围自然村的治安工作。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石刻长廊建成。3月1日起,搬迁16件大型石刻艺术品,15日全部就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

开放时间

3月1日—11月30日。

门票价格

80元/人。

交通信息

1、西安火车站乘坐西线旅游车直达茂陵博物馆即到。

2、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西安至兴平公共汽车,途经符家桥站转乘11路公交车直达茂陵博物馆即到。

参考资料

1.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央广网

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霍去病墓·黄河网

4.霍去病墓_位于今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星座网

5.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国石刻的经典·人民网

6.战功赫赫 统编新教材中的历史英雄卫青、霍去病·人民网

7.艺术品中的历史:名将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凤凰网

8.“马踏飞鹰”抑或“天马逮乌”·光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