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汉语汉字)

2023-07-28 9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具(拼音:jù),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起鼎的样子。“具”字的本义指“供设酒食",也指酒食饭菜。后来由“供设酒食饭菜”,引申指筹办、准备,如:具备、具有。由此又引申为“完备”。由完备这个意义又引申作副词,表示全、完、都,可以修饰动词。“具”字由本义又引申指“物品、工具”,如:餐具、炊具。“具”字也作量词,用于棺材、尸体等。

中文名
拼音
繁体
部首
五笔 HWU
仓颉 BMMC
郑码 LCO
笔顺 竖、横折、横、横、横、横、撇、点
字级 一级(编号:1077)
平水韵 去声·七遇
总笔画 8
四角码 7780₁
统一码 5177
注音 ㄐㄩˋ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文字源流

“具”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作图A,中间是“鼎”字,外面是一双手。鼎是一种烹饪器具,也兼做食器。“具”就是备办酒食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具”大多数是双手捧着鼎的样子。“鼎”与“具”在构字中很早就开始混讹了。图2是西周金文,已经讹为“贝”形。许慎说“古以贝为货”不错,但与“具”字构形无涉。“具”所供置的是酒食而不是货贝。

“具”的春秋金文(图3)、战国文字(图5)、小篆字形(图5、6)仍然是双手举鼎,鼎的脚都被简化掉了,鼎体更像“目”字形。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再一讹变,上面变成“目”字,下面的双手变成“丌”,成为楷书的“具”字。

“具”最开始是指的供奉安置、筹备食物、筹办宴席。“具”本身还可以作为酒食讲,这时是名词性质。食物一定要有容器,具又单指餐具;又由单指餐具,引申为泛指器物、器械,如文具、卧具、炊具、工具等。

任何器具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由此喻指为人的才能或人才。如姚崇《答张九龄书》:“仆本凡近之才,素非经济之具。”

筹备筹办的事情不仅仅局限在宴席上,还延伸到其他的事物上,例如《孙子·谋攻》:“具器械。”这里是筹备、准备军事设备。筹备完之后,做事就有了比较充分的资源,因此就有了“具备”“完备”的含义,于是就有了《大戴礼记·本命》上所说的:“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是说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有五种行为是不具备、不完备的。这个意义又使得“具”有了副词的功用,表示全、完、都,可以修饰动词,例如“具告之”即全部、完完整整地告诉他。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准备饭食;泛指備辦,准備。

prepare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及賓兄弟群執事,即位于門外,如初,宗人告有司具。”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西游記》第十四回:“正欲告辭,只見那老兒早具臉湯,又具齋飯。”

具呈;具报

配備;有(多用于抽象事物)。

have;possess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

明·魏学洢《核舟记》:“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一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

具备;别具一格

充當;充任。

清·黃鷟來《詠懷》詩之五:“奇材老空谷,不得具棟梁。”

記載;收錄。

《后漢書·張皓傳》:“事已具《來歷傳》。”

陳述;開列。

唐·韓愈《與鄭相公書》:“伏惟不至遠憂,續具一一,諮報不宣。”

張難先《日知會始末》:“事略依次具后。”

具名;开具

定案;判決。

verdict

《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

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卷一:“獄具,各決脊杖七十。”

形容词

完備;齊全。

in detail

《禮記·樂記》:“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列火器楯車兵七萬,乘城內外,守禦甚具。”

特指將衣冠穿戴整齊。

宋·周密《齊東野語·方翥》:“翼日,具冠裳造方。”

《紅樓夢》第四回:“雨村忙具衣冠接迎。”

寫,撰寫。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也具一私揭,辨晦菴所奏,要他達聖聽。”

王闓運《李仁元傳》:“漢司員及翰詹科道,無肯具稿。”

名词

筵席;酒食。

feast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陸判》:“朱不聽,立俟治具以出。”

器物;器械。

tool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孫喜,使飲己酒,而以具往,盡捨旃,故公鉏氏富。”

《尉繚子·原官》:“好善罰惡,正比法,會計民之具也。”

《史記·酷吏列傳》:“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工具;农具;雨具;餐具

特指棺槨。

《禮記·檀弓上》:“子柳之母死,子碩請具。”鄭玄注:“具,葬之器用也。”

才干;才能。

talent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當今廊廟具,構廈豈云缺?”

漢·李陵《答苏武書》:“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

才具

道;方法。

三國魏·阮籍《樂論》:“為政之具,靡先于此。”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全、都”。

entirely;

completely

《詩经·小雅·節南山》:“民具爾瞻。”

《史記·項羽本紀》:“良(张良)乃入,具告沛公。”

量詞

用于尸体和某些完整的器物。

《史記·貨殖列傳》:“旃席千具。”

《魏書·蠕蠕傳》:“五色錦被二領,黃紬被、褥三十具。”

《水滸傳》第二一回:“我舊時曾許他一具棺材,不曾與得他。”

近义辨析

具—俱

在古代,这两个字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用作动词时,“具”表示准备,如:具卒乘(准备兵卒和战车)。“俱”表示偕同,如:与之俱(和它在一起)。用作副词时,“具”指宾语的范围,指一个人把一切事物都处理了。“俱”指主语的范围,指二人以上同做一件事。《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其中“具告以事”意思是把事情都告诉了(张良)。“俱去”意思是一起离开,“俱死”是指一起死。到了现代,副词“具”已很少使用,副词“俱”词义虚化,表示“全、都”,指主语的范围,如:两败俱伤、万籁俱寂。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

共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爲貨。說文解字注

共置也。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

从廾,貝省。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

古㠯貝爲貨。說從貝之意。广韵

其遇切,去遇群 ‖ 具聲侯部(jù)

具,備也。辦也。又姓,《左傳》有具丙。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部】具;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6

《唐韵》其遇切。《集韵》《韵会》衢遇切。《正韵》忌遇切。竝音惧。《说文》:共置也。《广韵》:备也,办也,器具也。《仪礼·馈食礼》:东北面告濯具。《前汉·刘泽传》:田生子请张卿临,亲修具。注:师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注:言具其所具也。

又与俱通。《诗·小雅》:则具是违。诗诂:俱也。

又姓。《左传》:有具丙。

又《诗·小雅》:尔牲则具。注:居律反,音橘。

又《韵补》:叶忌救切,求去声。汉马融《广成颂》: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虞人植旍,猎者效具。车弊田罢,从入禁囿。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八”,末笔捺改点。上半部窄而长,下半部“八”宽而扁.上半部从上半格延伸至下半格;框内三短横等长,第三横在横中线下侧,末横长,托上盖下。下半部“八”上合下开,底部齐平。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u

王力系統

g

ǐwɔ

董同龢系統

ɡʰ

juɡ

周法高系統

ɡ

jew

李方桂系統

g

jugh

西漢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u

擬音/王力系統

g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ɡ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u

韵书集成

韻書

字头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声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其遇切

ɡʰjuo

集韻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衢遇切

ɡio

礼部韻略

去聲

衢遇切

增韻

去聲

衢遇切

中原音韵

去聲

魚模

撮口呼

全清

kiu

中州音韵

去聲

魚模

居遇切

洪武正韵

去聲

四御

全濁

忌遇切

g‘y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四諸主著

参考资料

1.具·汉典

2.具·新华字典

3.具·汉程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