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王安石之子)

2023-07-29 5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王雱

王安石之子

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泽,汉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者。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王雱明确认为老子是“大圣人”④,其言与孔子“相为终始”⑤,并主张在当时应“以老氏为正”,⑥可谓对老子是推崇备至。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治平四年(1067年),考中进士,初任旌德县尉。宋神宗时,凭借父亲王安石的地位,出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擢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因病辞职。

熙宁九年,去世,时年三十三岁,获赠左谏议大夫。政和三年(1113年),追封临川县伯。著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解》《诗义》《书义》。

1044年月日

本名 王雱
别名 临川伯
元泽
所处时代 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抚州临川县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作品 《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老子训传》、《佛书义释》、《南华真经新传》20
主要成就 参与王安石变法
职业 文学家
性别

人物生平

王雱[pāng](1044-1076):汉族,字元泽,临川人,王安石之子,北宋文学家,儒家、道家学者。

王雱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历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尝作策三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邓绾、曾布荐之于神宗,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受诏撰《书义》、《诗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熙宁九年(1076年)迁龙图阁直学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赠左谏议大夫。政和三年(1113年),诏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临川伯,从祀。

王雱才高志远。积极支持其父王安石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参与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善属文,议论刻深,有决断,尝称商鞅为豪杰之士,对不用命之臣当诛之。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执政,设置三司条例司为新法主持机构,任用太子中允程颢为僚属。一天盛署,安石与程颢在家中对坐议事,王雱赤着脚,披头散发,手中拿着妇人的冠帽走了出来。问父亲道:“你们在谈些什么?”王安石说:“因为新法数次受到人为的阻挠,正与程君商量呢。”王雱以一种极为轻慢的姿势坐下,然后大大咧咧地嚷道:“砍韩琦、富弼的头于市,则新法就可实行了。”安石马上说:“我儿说得不对。”程颢正色道:“正与你爸讨论国家大事,子弟不应干预。请退下。”王雱才怏怏不乐地走了。

王雱工于诗词。他的诗词写得清新自然,颇有父风,《全宋词》、《江西诗征》及《宋诗纪事》存词2首、诗5首。刘克庄谓其诗不满百,像“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绝句》),殊有“乃翁思致”(《后村诗话》续集卷四)。词作不多,《眼儿媚》词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之句;《倦寻芳》词有“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词苑萃编》卷四引《古今词话》)。还致力于道佛两家思想的探索,并有不少新的创见。薛砺若《宋词通论》:“王雱词虽不多见,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足见当年临川王氏家学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官爵变迁

官职:旌德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追赠)

爵位:临川伯(追封)

轶事典故

獐鹿同笼

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献。客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出自《墨客挥犀》)

故事是说: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个人作品

著有《论语解》10卷、《孟子注》14卷。《全宋文》卷二二六九收其文12篇。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附传。《全宋词》《江西诗征》及《宋诗纪事》存词2首、诗5首。

从王雱之见识、行事来看,无疑具有年轻政治家的风采;从其著述来看,无疑又是一位著述颇丰,思想、学术成就较高的、早熟的哲学家兼学者。《宋史·艺文志》载王雱著作有《论语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据《宋史·王雱传》则又称有《策》三十馀篇、《佛书义解》(《长编》作《佛书义释》)、《诗义》《书义》,可知《宋史》前后所载凡七种。《文献通考·经籍》载有《新经尚书》十三卷、《新经诗义》三十卷(王雱训辞,安石训义)、《王元泽口义》(《论语》)十卷、《孟子解》四十二卷(王安石、王雱、许允成三家)、《王元泽尔雅》《注老子》二卷、《王元泽注庄子》十卷。可见,在元代时王雱的大部分著作尚传于世。从王雱上述著作目录来看,其学术实已儒为主,诚为荆公“新学”之重要辅翼,时人称作“小圣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雱工于诗词。他的诗词写得清新自然,颇有父风,《全宋词》《江西诗征》及《宋诗纪事》存词2首、诗5首。刘克庄谓其诗不满百,像“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绝句》),殊有“乃翁思致”(《后村诗话》续集卷四)。词作不多,《眼儿媚》词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之句;《倦寻芳》词有“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词苑萃编》卷四引《古今词话》)。还致力于道佛两家思想的探索,并有不少新的创见。薛砺若《宋词通论》:“王雱词虽不多见,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足见当年临川王氏家学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作品选录

1.倦寻芳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2.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3.绝句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王雱《倦寻芳慢》

人际关系

曾祖:王用之,卫尉丞,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祖父:王益,字损之,临江军判官,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康国公。

亲祖母:吴氏,抚州金溪人,王益的第二任妻子。

父亲: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改革家、宰相。

嫡伯父:王安仁,嫡祖母徐氏所生,皇祐元年进士

王安道(1017年-1051年),字仁甫,嫡祖母徐氏所生,衡州军司法参军

亲叔父: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

王安世(?-1059年),太平州当涂县主簿

王安上,字纯甫

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尚书左丞

妻子:萧氏

二弟:王旁

三弟:王某(1055—1057年),早夭

嗣子:王棣,太仆少卿

参考资料

1. 王雱的故事·古诗文网

2.王雱·历史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