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一种抗菌药物)

2023-08-01 3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种抗菌药物

一种抗菌药物,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分为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半合成青霉素是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上加入不同基团。

是否纳入医保
中文名 青霉素类抗生素
英文名 PCs;penicillins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等
提取来源 天然青霉素
抗菌作用 主要用于G+菌、G-球菌等
主要适用症 抗菌

提取来源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提取而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

半合成青霉素: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上加入不同基团。

理化性质

钾、钠盐粉针剂稳定,常温下数年有效水溶液不稳定,常温数小时部分水解,效价↓,可产生致敏物质,故临用时配制。

抗菌效价:以国际单位(u)表示

1u=0.6μg钠盐 1mg钠盐=1667 u

1u=0.625μg钾盐 1mg钾盐=1595 u

抗菌作用

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

1.G+ 菌感染 :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 、肠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

2.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3.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

4.放线菌。

抗菌机制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细菌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胞浆,菌体膨胀破裂死亡。

G+菌等敏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

G-杆菌的胞壁外膜为脂蛋白,青霉素不能透过故不敏感。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青霉素毒性小。

(2)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破坏β内酰胺环.

(2)耐药菌产生新的PBPs、对青霉素的亲和力降低。

临床应用

1.G+球菌感染:

(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猩红热等常作首选药。

(2)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中耳炎、急慢性气管炎、脓胸等呼吸系统感染。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

(3)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多已耐药)。

2.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气性坏疽等(灭菌减少外毒素的产生),但不能对抗外毒素,须合用抗毒素。

3. G-球菌感染:脑膜炎(罕见耐药)、淋病(多已耐药)。

4.螺旋体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5.放线菌感染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i.m吸收快而完全,15-30min血药浓度达峰值,t1/2 0.5-1h,作用维持4-6h,脑膜炎时,药物进入脑脊液,达有效浓度。原形肾小管分泌排泄,与丙磺舒竞争排泄,合用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

给药剂量:一般感染40-80万u/次,2次/日i.m

严重感染4次/日,或更大剂量。

长效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水混悬液,溶解度低,i.m吸收慢,1次/日。

苄星西林:油混悬液,1-2次/月,i.m

特点:长效制剂吸收慢,持续时间长,血药浓度低,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多见,过敏性休克:5-10/10万,死亡率20%。

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中枢症状(昏迷、惊厥、意识丧失)

抢救:首选 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0.5-1mg ;严重:稀释后推注+氢化可的松

对症治疗:人工呼吸、吸氧、抗休克等

预防:

① 询问过敏史

② 皮试(初用或停药3日以上,更换批号)阳性禁用。

③ 备好抢救药品。

④ 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使用

2. 青霉素钾盐iv过快,可心脏骤停。 

参考资料

1.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是青霉素类药物么· 云开药网

2.青霉素的作用·养生之道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