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梅(中国内地女作家)

2023-08-02 5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姜淑梅

中国内地女作家

姜淑梅,1937年出生,山东省巨野县人,1960年逃荒至黑龙江省安达市。60岁跟女儿学习认字,75岁开始写作不到一年,创作十余万字,她的作品先后在《读库》、《新青年》、《北方文学》等刊物上陆续发表,2013年10月,第一本创作的《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从亲身经历的故事写出一部平民史,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深受好评。2013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对姜淑梅拍摄制作一个时长约十五分钟的专题片。

中文名 姜淑梅
籍贯 山东省巨野县
出生地 山东省巨野县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37年
代表作品 《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

经历

姜淑梅,女,78岁,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乡。1960年闯关东落脚黑龙江省安达市,在安达第一砖瓦厂做过临时工,后在家做家务。

战争、饥荒、动乱年代让她九死一生。1996年,老伴车祸去世。时年60岁的她决定学习识字,以实现早年梦想。于是广告、牌匾、传单,一切有字的东西都成为教材,就连看电视都不关心故事情节而是紧紧盯着字幕看。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她随口就能编出顺口溜、快板书,然后就让家人写下来,自己再去一字一字地识,如此反复不已,致使大学教书而工作繁忙的女儿只得劝她自己试着写。

于是老人开始学写字,横不平竖不直地描龙画风,但她硬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数年甩掉了文盲帽子。2012年她75岁时开始利用人生丰富的经历写故事,隔年陆续在《读库》《北方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特别是两部自传性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和《甘蔗芽,苦菜花》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立即引起轰动。真切的生活体验,感动了读者,好评如潮。读者称其为“让整个中国潸然泪下的小民往事!”、“一部独一无二的平民史,真实得令人屏住呼吸……”2014年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搜狐网、新浪网等100多家媒体报道了她通过学习和写作从文盲成为作家的传奇事迹。目前她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正式会员。

识字

姜淑梅生逢乱世,和大多数人一样,很难有学习的机会,在六十岁之前,她一直是大字不识几个。姜淑梅自创的识字方法是看戏曲频道,听着唱段看字幕。女儿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识字的教材。为了方便记忆,自己编快板,熟悉之后,自己编歌词,在识字中创作。识字多了看书,先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接着读文学作品,看了山东老乡莫言3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红高粱》看了一半。看完姜淑梅对女儿说,这个我也能写。然而姜淑梅的学习总被各种事情打断。

写作

姜淑梅处女作

姜淑梅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闯东北等,刚开始,几张纸、一支笔、一块橡皮,写写擦擦,把写作当成玩儿,只当消磨时间。后来写着写着找到了乐趣,爱上了写作,姜淑梅喜欢在凌晨三四点写作。姜淑梅说自己特别喜欢河南作家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1993年3月1日,姜淑梅在女儿的第一本散文集上,写了两句:“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这一年,她六十岁,这两句话才是她的处女作。

态度

姜淑梅一直信奉父亲的话:别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做错了事,就不要去想,想也没有用。这两句话让她受用一辈子,在历经沧桑后,她还能保留那么多的善意、激情和好奇心。如今76岁高龄的她,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绝不穿灰、黑色,“因为那样看着不精神”,她还学电子琴、唱歌,和女儿一起听演唱会。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一辈子都在。

在女儿眼中

姜淑梅与女儿

在《我的学生姜淑梅》一文中,大女儿张爱玲说:1998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我请娘在我的书上签名留念,她说:“俺得想好了练好了再写。”她想好了两句话,让我一笔一画写在纸上,她一笔一画地照着练,练了一整天。那两句话是:“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在所有签字中,娘写的字最认真,有着儿童学字般的整齐。我有些惭愧,知道自己不是凤凰,是喜欢鸣唱的鸟,在朝她希望的方向飞。 

姜淑梅同学年轻时的容颜我没有印象,我看到的是她越老越美的晚年,她一头白发,目光清澈,喜欢穿白裤红衫或绿衫。历经沧桑后,她还保留了那么多的善意、激情和好奇心。她跟人讲:“跟着作家学写作,这才叫‘跟啥人学啥人,跟着神婆子会下神’。”她不知道,她一直都是我的导师,跟她学了四十多年,我才走到今天。 

娘是女儿的成长做人之师,女儿是娘的识字作文之师,这可谓文坛一段佳话。如今,张爱玲戏称自己是娘的经纪人,为了娘的作品与编辑沟通交流,安排新书出版与媒体采访事宜。对此,姜淑梅笑称“娘儿俩合作愉快”。 

作品介绍

《乱时候,穷时候》

《乱时候,穷时候》

是六十岁才开始识字、摆脱文盲身份,七十岁开始学习写作的传奇老奶奶姜淑梅。

《乱时候,穷时候》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并不评判的故事。“乱时候”指的是解放前战乱不断得时代发生的故事,“穷时候”则是解放后经济还没起飞起来时的时光。读者评价该书“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从挨饿到卖碱,她始终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目录

【序】 

讲故事的人出现了/王小妮 003

我的学生姜淑梅/艾苓 006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姜淑梅 013

【乱时候】

胡子攻打百时屯 003

点天灯 007

刘克七的人 012

扫荡 015

拉锯 019

女共党 025

捡弹皮 027

逃难 030

难民所里的人和事 036

济南城的枪炮声 041

庞家父子 045

金孩家的事 049

过蚂蚱 053

黄狗 056

裹脚 059

包脚布 064

最后的辫子 066

哑巴媳妇 068

露天地里的母女 071

守寡 073

改嫁 078

小指使妮儿 081

小金盆儿 083

小媳妇 088

二尾子 091

大个子驴 094

老广德 098

【穷时候】

登记 103

挨饿那两年 110

参加“大跃进” 118

偷青 122

购票证 132

出疹子 135

大宿舍 138

合住的“窝” 141

五十年前的家常话 144

坐月子 147

闹黄皮子 151

卖碱 155

傻 160

家属工 163

批斗 170

地主成分 173

山沟里的后方基地 175

看见野兽 182

冬天进山 186

山沟里的孩子 189

【家里人】

俺娘 193

俺爹 204

二哥 212

俺舅 218

发家 221

婆家的家史 224

二姨的家事 228

本家大娘 232

王氏大妗子 235

二嫂的弟媳 241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是姜淑梅的第二部作品,是《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本书分为《老家女人》《老家男人》《百时屯》《在东北》四部分,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记录了作者亲身与闻的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目录 

【序】

俺的故事接着讲/ 姜淑梅 003

【老家女人】

女老缺 003

爱莲 006

小妹 016

干绝户 025

三嫂 030

百时屯的媳妇 036

赔钱货 039

傻闺女 044

洗头 048

月亮地里讲故事 051

王门李氏 055

三样饭 061

戏迷婆婆 063

大姥娘为啥挤眼睛 074

黄明珠 077

【老家男人】

家族长 089

被胡子绑架的“亲戚” 093

明白人 097

亲爹找上门 100

穷得担不起自己的名字 104

继卜 107

恨乎 112

士平 114

白果树庄的傻子 118

四大爷还愿 121

三哥 124

爷公公卖牛 131

【百时屯】

上黄水子 137

时家场里 141

百时屯的井 145

百时屯的庙 148

庙台子 151

郭寺 154

锅屋 158

热死人 160

外扒户子 162

瞎子家 165

小时候咋玩 169

打架 174

穿戴 177

老辈子留下的规矩 180

赶会 191

种牛痘 194

吃苹果 197

逮鹌鹑 199

于家正骨 202

唱扬琴的 205

冯家家庙 207

傅家茶炉子 211

【在东北】

逃荒 219

刚到东北 223

第一次盖房 232

拉帮套的 236

五十多年前的狼 239

丁家和狼 242

忆苦思甜会 245

提洪林 248

孙家人 251

郭八 255

大病 258

车祸 261

作品评价

姜淑梅读书见面会

1、谈及姜淑梅的写作,很多学者评价为“民间历史书写者”。“民间的记录在中国始终缺乏。从历史学者到普通百姓,多习惯信任‘正史’而轻视‘野史’,似乎正史必字字确凿,野史定荒诞无据。因为有那一贯逾越千年的正统思维的掌管规范,它当然也就先天地掌控了一切旧时旧事的独一的、权威的发布权。

而它记录的都是皇族更迭的荣耀、你夺城我拔寨的大事件,平凡的芸芸众人如细沙入水,被恢宏巨制的大历史过滤得干干净净,书本上的历史和真实的民众完全无关,前者一副铁面,少有温度,后者蝼蚁般各自鲜活生动的记忆,似乎都可以忽略。”王小妮在《乱时候,穷时候》的序言中说。“现在我们终于获得了姜淑梅老人的肉眼和耳朵,得以分享她亲历的年代里人世间的最末梢了。”她表示《乱时候,穷时候》是自己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出版物。“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2、作为读者,更爱看的是姜淑梅亲身经历的故事,如《挨饿那两年》、《卖碱》等。在《挨饿那两年》一文里,看得出她当年多么举步维艰:儿子饿得抬不起头,自己饿得几乎看不见路,数次想带着孩子去自杀……后来终于逃荒到了黑龙江,能吃饱肚子了,可也仅仅是能吃饱而已,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地做饭,第四天就开始熬碱挣钱。她性子极为要强,恪守“宁可累死在东北,不能穷死在东北”的信条,把艰辛的日子硬是像熬碱一样,熬出了最精华的部分。

参考资料

1.2014年“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姜淑梅·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