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营镇(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下辖城镇)

2023-08-08 8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常营镇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下辖城镇

常营镇位于太康县西部,与扶沟县接壤。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10.3万亩,6.3万人,辖3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G311国道贯穿境内8公里,乡级公路48公里,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国家化工局太康培训中心、河南油田农场、54635部队农场和太康县农场均驻境内。

中文名 常营镇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省
下辖地区 内岗村、靳庄村、后姚村、前赵村、后刘村、魏家村、大昌村、老官王村、牛城岗村、刘庄村、瓦子村、寇家村、陈大庄村、张小庄村、洼李村、丁村口村、和寨村、高寨村、五子李村、五子王村、邓家村、万寨村、新庄村
面积 100.3平方公里
人口 6.3万人(2003年)
地理位置 位于太康县西部,与扶沟县接壤
知名产业 布匹、副食、服装、蔬菜

资源优势

常营镇

常营镇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墓等。

常营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315.3h,无霜期215d,年积温5274.7摄氏度,年降雨715mm,林木覆盖率24%。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镇拥有机电双配套机井2498眼,平均40亩地一眼井,有效排浇面积9.6万亩,旱涝保收田6万亩。各种大中型农具1.7万部,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3.8马力,用电量270度,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万余亩,粮食总产5万吨,其中优质小麦3万吨,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皮棉总产0.4万吨,肉类总产0.6万吨,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6.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行政区划

2006年,辖36个村委会:常西村、常南村、常北村、何常村、苏老家村、前河村、会城寺村、葛家村、黄集村、八里庙村、黄岗村、赵寨村、马集村、内岗村、靳庄村、后姚村、前赵村、后刘村、魏家村、大昌村、老官王村、牛城岗村、刘庄村、瓦子村、寇家村、陈大庄村、张小庄村、洼李村、丁村口村、和寨村、高寨村、五子李村、五子王村、邓家村、万寨村、新庄村。

镇名来历

常营镇

朱元璋于1364年元旦,在今南京称吴王,建置百官,常遇春为平章政事(丞相副职)。朱元璋称王后,兼并诸军,不断扩充实力,扩充地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调兵遣将,派徐达、常遇春将师北伐。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长臂善射,为朱元璋得力大将。常遇春率军迎战沈丘人河南王扩廓贴木儿,攻取颍州(今阜阳)。扩廓退兵沈丘,常遇春直逼沈丘。扩廓挟持军民毁城西逃,常遇春率军继续追击。常遇春追至太康县(时属元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西一集镇时,遭遇汴梁守将王良弼援军阻拦。常遇春遂停止进兵,王良弼援军退去,扩廓军被救回汴梁。常遇春将士人困马乏,便在此集镇就地安营扎寨。数日后,不见元军来犯,常遇春率大军拔营南返。

朱元璋南征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推翻元朝指日可待。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奉请下于应天府奉天殿即皇帝位,建大明王朝。常遇春被封为副将军,40岁时病卒,被追封为中书右丞相、太保。明朝时,太康人为纪念明初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常营。

特色农业

常营镇

林果业是常营镇特色农业。该镇以科学为先导,着力健全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用材林、果林同步发展。全镇拥有陆地油桃1.2万亩,水蜜桃0.8万亩,苹果、葡萄、杂果0.5万亩,果林面积2.5万亩,年产鲜果3.75万吨,产值1.2亿元。其中大棚日光温室油桃500座,会城寺行政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常营镇棚栽油桃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华寿牌”商标,油桃上了国际互联网。

一年四季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客商云集这里,应接不暇,市场繁荣。2000年元宵节,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曾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7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评为“中国油桃之乡”。

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得到规模发展。2007年底,全镇各类养殖大户2400多家,养殖场170多个。

杂果产业

大棚草莓

太康县常营镇地处太康县西部,辖36个行政村,6.3万人,10.3万亩耕地。常营镇紧紧把握市场行情,积极探索,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杂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全镇财政收入600多万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6%;发展优质杂果面积3.1万亩,其中陆地桃面积1.3万亩,大棚油桃4000亩,大棚草莓、优质葡萄、凯特杏等1.4万亩。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华寿”牌油桃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绿色无公害环保食品”,被省建设厅名命为“中州名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建设镇”之一。

新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注重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本地实际与上级方针政策、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为寻求促进常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结合点,镇党委、政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为常营镇最大的实际是:有比效好的经济基地,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有发展优质杂果的历史基础和经验,已经具备了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根据这一思想认识,镇党委、政府成立农情调查组,深入村户,反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确立了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统一布局,连片开发,集约化栽植,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杂果的发展思路。规划了用2-3年时间,使全镇新发展大棚油桃8800亩,陆地油桃4万亩,其它优质杂果2万亩,实现人均1亩园,人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在生产方式上,实现杂果生产由自由种植、分散经营向规范种植、规模经营推进,实现单位产量新突破,增加农民收入。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缺乏科技含量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拉着农民转,带着农民看,解放农民思想,开阔农民的视野,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几年来,先后三次组织乡村干部、农民代表70多人赴山东等地考察学习杂果生产。二是采取引进来的办法,积极挂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品种,建立科研单位+基地+农户(下岗职工)的生产模式,使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为依托,聘请专家教授给农民讲解精品果林种植技术及我国入世后农业发展趋势,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了“永久”牌专业技术人才200多人,为全镇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靠保证。

三是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从郑州、山东、浙江等地引进种植优质杂果新技术、新产品20多个。四是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促发展。为创立名牌,在优质杂果生产过程中,镇政府加强技术指导,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乡镇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进行指导生产、包装,使果品质量明显提高,被省技术监督局命名为“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在此基础上,镇政府在国家工商局为油桃注册了“华寿”牌商标,同时,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常营油桃之乡”,并在网上发布产品供求信息,提高产品知名度,使油桃等优质杂果适应市场需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常营镇

为了解决农产品销路难,切实实现农产品价值的体现。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为此,常营镇把果品营销作为重中之中,抓紧抓好。一是以小集镇建设为载体,搞好杂果专业市场配套,形成了市场,基地,农户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已建成占地5亩的果品批发市场,促进了杂果生产的产业化。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经纪人开展营销。对龙头销售中介组织和农民加强指导,提供信息。农民自发组织,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常营棚栽油桃有限公司,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在许多大中城市建立农贸窗口,积极与外地客商签订优质杂果购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全镇有1300多名果农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由于果品质优,宣传到位,产品很快占领南北大市场,远销郑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很多客商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竞向订购常营的果品,油桃价格在每公斤6元以上,大棚油桃单棚产值1万多元,陆地油桃每亩产值4000—5000元,大棚草莓每亩产值8000元以上,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1200元,全镇人均增收230元。

常营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典型示范,园区带动,把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作为提高产品效益,增强市场竟争力的重要手段。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在会城寺、内岗等6个村布点连片,建立油桃开发区,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8名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指导全镇油桃生产。全镇已建成各类高效示范园区12个,尤其是会城寺、前河等行政村棚栽油桃,曙光、华光、艳光等20多个品种被国内权威专家认定为高产、优质油桃品系,其果品上市早,口味好,效益高,为农民发展市场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002年,新建草莓大棚520座,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一个大棚油桃示范圆区,面积3000亩。实行示范带动,点面辐射,使园区建设与规模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全镇12个示范园区带动发展了3万亩高效经作园区,形成了园区有基地、基地连市场,做到了建一个园区,带一片基地,兴一项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城镇建设

常营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1500万元,建2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5台,5000门一台,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座手机塔覆盖全境。

拥有布匹、副食、服装、蔬菜4个专业市场,中心医院、沙庄骨科医院床位500张,联营车站1处,拥有中巴、出租轿车、微型面包60多辆,初级中学教学处2所,其中常营二中系河南省示范性学校,敬老院、幼儿园等公益事业设施配套。

96年5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17个重点镇之一。

科技进步

常营镇

太康县常营镇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实施“科技先行”战略,培养出懂科技的干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农民靠科技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镇先后投入30多万元对镇、村、组干部进行培训。他们聘请省、市、县有关专家、教授讲课,培训干部4000人次,80余名干部成为科技骨干。为让本镇农民成为技术型劳动者,该镇先后举办林果技术培训200余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并举办畜牧技术培训班30期,受训人员2000多人次,还聘请外地专家在全镇举行巡回农技培训46期。全镇80%的劳动力受到普及型技术培训,2000余名青壮劳力成为农民技术员,6000余名农民取得“绿色证书”。

科技到了农民手中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顺利进行。该镇种植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0%,全镇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专业户近4000户,这些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参考资料

1.黔江: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促农增收·CCTV央视网

2.太康县行政区划·中国 太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