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

2023-08-15 2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张弼士故居

旅游景区

张弼士足遍东南亚与中国大江南北,住过的豪宅难计其数,但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与战火洗礼,完整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在东南亚,唯一保留得最完整的张弼士故居,应是槟城的“蓝屋”。蓝屋坐落在颇有诗意的老街:莲花河街(LeithStreet)。也许百年前真有莲花,也真有一条河吧,现在看不到莲花,也见不到河,却留下一个雅名。莲花河、蓝屋,以及周围十来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百年老屋,编织成了一幅殖民地时代的风景画。

中文名 张弼士故居
所在地 广东梅州市大埔县
时间 1841—1916年
经历 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
票价 免费
类别 名人故居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建筑面积 4180㎡
景区等级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期 1908年

人物简介

张弼士

张弼士(1841—1916年),1841年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16岁渡海到印尼的雅加达(原称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采过锡矿,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从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为了振兴祖国工业,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并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1898年间,他集资在巴城、亚齐办了两家远洋航运公司。

客家故居

张弼士故居不仅是全马现存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豪宅,在整个东南亚,同类的百年巨宅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座(新加坡的陈旭年故居面积小得多)。以下关于蓝屋的数字或许有点枯燥,但不是没有意义,蓝屋是在1897年动工兴建的,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动工那年,张弼士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兼辖槟城、马六甲及附近英国殖民地事务。因此,他经常往返新槟两地。蓝屋竣工,他已升任商务考察大臣,光绪皇帝曾接见他,并授予太仆寺正卿衔(位列二品,当时满清官阶分九品,一品最高。县令列七品,州官也不过四品),在获得清政府授予官衔的南洋富商中,数张弼士的地位最高。

据蓝屋的女讲解员说,张弼士学语言的天分很高,除了南洋通行的各种华族方言外,他还能讲英语、荷兰语与马来语。他晚年还经常穿洋服,偶尔也吃西餐。蓝屋外观虽是很中国,但内部陈设却是华洋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张弼士的亲属于1991年准备将蓝屋卖出,后由四名当地富人合资买下。1995年,新业主进行全面重修。工程完成后,这座百年老屋就成为一座气派不凡的展览馆,对外开放。

环境介绍

张弼士故居,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结构严谨,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计划维修张弼士故居,整合周围山村、田野、村庄、河流、融合客家民俗文化和张裕酒文化,建造客家门楼、客家农具展示长廊、品酒长廊、客家美食馆、茶艺馆、开辟葡萄园、百果园、百草园、兴建水上游乐场等。打造休闲及娱乐、人文活动、自然观光于一体的客家民俗文化村的旅游品牌。

光禄第

“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挂毯、刺绣及古董。对街五栋蓝屋,原为和主宅相连的佣人住所。重修后开放供人参观(天天开放,需购入门票)。

投资建设

客家民俗文化村主要是以清末明初实业家、爱国侨领、乡贤、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故居客家围龙屋一“光禄第”为中心,整合周边村庄、山坡、河流、农田,以客家民俗文化为载体,以田园自然风光和张裕酒文化为平台,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客家民俗风情浓郁,集民俗与自然、游览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大埔县人文开发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台商投资修复张弼士故居,开发该民俗文化村。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首期投入1000万元。

目前,已修复了2000万元,首期投入1000万元。目前,已修复了光禄第外天井原烧毁右厢房、上花园凉亭,兴建了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仿古牌坊、公厕、特产商店、售票处、管理房、供水工程、艺术休闲长廊,铺筑了植草砖停车场,恢复了光禄第各式古牌匾。同时,在光禄第左边第一排横屋装修布置了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展出客家民俗文化图片、客家民居图片、张裕酒文化图片及张裕系列酒实物等;在光禄第上、中、下堂布置展出了古代各类官用品实物、图片,布置了张弼士事迹展览,设置了景区中英文介绍说明牌、指示牌、各种标志牌。张弼士故居修复首期工程于2006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二期工程计划将张搿士出生老屋和祖屋、张裕公司首任总经理张成卿故居、酿酒师张子章故居进行整合,与“光禄第”链接,扩大景区范围。同时,争取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开发酒文化区,包括兴建制酒作坊、品酒廊、酒令展、酒标展、葡萄园等;整合漳溪河及附近山坡,兴建观景亭、铁索桥、垂钓台、亲水道等观赏、休闲娱乐设施,开展水上划竹排、山林野营等活动;在上花园兴建珍稀动物园,在“光禄第”周边利用客家民居装修成客家美食馆、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开发民俗风情及歌舞表演,开展制酒、织布、编竹、酿豆腐等系列农家活动,让游人参与互动,体验农家乐趣。开发后的张弼士故居将成为继黄遵宪、丘逢甲故居之后梅州市旅游的又一品牌,是弘扬客家文化和张裕酒文化的一个亮点,与邻近的永定土楼群、湖寮泰安搂、西湖公园、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等景区连线形成了两日游、多日游的旅游线路。

客家民俗文化村

张弼士故居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在2013年初被广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内有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张裕首任总经理张成卿故居——资政第;张裕华人酿酒师张子章故居等近十幢客家古民居;梯田菜地、河流沙滩、翠竹绿树、老牛牧童构成一派田园风光。景区主体建筑张罚十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围,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气势壮观,是一座超大型围龙屋。

屋后有上中下三个大码头。张弼士曾任新加坡总领事,官至光禄大夫(一品大臣),曾受过光绪皇帝、慈接太后、孙中山、袁世凯、张学良、美国威尔逊总统的接见。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为客家八贤之一。他艰苦创业、实业兴邦的民族精神和“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屋内设有张弼士馆、官文化馆、酒文化馆等展览馆。展示清代的龙袍、凤袍、凤冠、官轿、兵器以及百年前贮藏在地窑的大酒桶、酒缸、酒坛、酒壶、酒杯等。

景区所在县为广东客家美食名县,有珍珠粄、发粄、薄饼、算盘子等众多广东客家名小吃。

参考资料

1.梅州客家风情六天游·掌上梅州

2.张弼士故居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央视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