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汉语汉字)

2023-08-20 8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臼(拼音:ji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指舂米用的捣缸,引申为形状像臼的。

主要指两种带有曲面配合使用的捣碎工具,带凹陷或有窝的那个物体称之为臼,主动运动用于捣的那个物体称之为舂(chōng)。

臼也是汉字部首之一。在汉字中凡由“臼”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臼类或坑类有关,如“舀”““臽(陷的古字)”“舂”等字。

中文名
拼音 jiù
繁体
部首
五笔 vthg(86五笔)、ethg(98五笔)
仓颉 hx
郑码 nb
笔顺 321511
字级 一级(编号0462)
平水韵 上声二十五有
笔画 6
字形结构 独体结构
统一码 U 81FC
四角码 7777₀
注音 ㄐㄧㄡˋ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图

象形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像舂米用的里面有沟槽的捣缸形,外像舂臼的边缘,内像沟槽的纹路。篆文中为了使字形美观,把表示臼的口部的笔画向内翻卷。到了隶书、楷书里,为了便于书写,把表示沟槽的笔画减少了两个。

此字本义是指舂米用的捣缸。《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chǔ,舂米用的棒槌)。后泛指用来捣碎东西的容器。《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又引申为中间凹下的臼状物。《农政全书·牧养六畜·马》:“距骨欲出,前间骨欲出,前后臼附蝉欲大。”[8]臼也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凡臼之属皆从臼”。[9]在汉字中凡由“臼”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臼类或坑类有关,如“舀”““臽(陷的古字)”“舂”等字。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臼jiùㄐㄧㄡˋ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形状像臼的:~齿。

英语翻译

mortar;bonejointsocket

详细释义

臼[jiù]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

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下》

择满臼,舂之而不碎。——贾思勰《齐民要术》

又如:臼杵(臼与杵);臼塘(凿成船形的木臼,别称臼塘);臼中无釜(比喻妻子亡故)

又指用以形容臼状物。

如:药臼;石臼;捣臼

〈动〉

用臼舂米

织纺井臼。(臼,用如动词:舂米。)——清·周容《芋老人传》

〈形〉

形如臼的。如臼齿;臼头深目(形容相貌极丑);臼科(臼形的坑)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间凹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臼部】臼

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属皆从臼。其九切

说文解字注

(臼)舂臼也。各本无臼字,今补。杵下云:舂,杵也。则此当云舂臼也明矣。引伸凡凹者曰臼。古者掘地为臼。见《易·系辞传》。葢黄帝时雍父初作如此。其後穿木石。或穿木,或穿石。象形。凵象木石臼也。中象米也。所舂也。其九切。三部。凡臼之属皆从臼。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部】臼

《广韵》其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巨久切。并音咎。《说文》:舂也。本作𠚒,隷省作臼。古者掘地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与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齿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吕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沈约《捉搦歌》:粟榖难舂付石臼。柳宗元诗:日午梦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杵臼四星,在危南。注: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军粮。

又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注:解县东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传·定五年》:将涉于成臼。注:江夏竟陵县有臼水,出𦖂屈山,西南入汉。《後汉·章帝纪》:罢常山呼沱石臼河漕。注: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县东北。

又山名。《山海经》:踵臼之山无草木。

又鸟名。《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又树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又姓。《左传》:华讴家臣臼任。

又《韵补》叶敞吕切。音处。韩愈《元和圣德诗》: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

参考资料

1.臼·汉典

2.臼·新华字典

3.臼·汉程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