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

2023-08-23 3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昌化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

昌化镇是浙江省级中心镇、杭州城乡统筹区市协作重点镇和临安区域副中心城市,是临安西部生态旅游的服务接待中心,是西湖、黄山、千岛湖旅游圈里的休闲度假胜地。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东海明珠乡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城镇、省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等荣誉。昌化镇原为昌化县治所在,自唐建制以来已有1300余年历史,自宋以后,临安、於潜、昌化县建置和名称基本稳定。

2020年1月,昌化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中文名称 昌化镇
外文名称 Changhua Town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下辖地区 白牛村、九龙村等
电话区号 0571
邮政区码 311300
面 积 231.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3138人(2017年)
车牌代码 浙A

区域概况

昌化镇东临杭州,西临黄山,南临千岛湖,北界安徽省宁国市,杭徽高速横贯东西,距临安区驻地47公里,区域总面积为232.6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52.2公顷,山地19724.1公顷。

建城区面积1.9平方公里,辖14个建制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7880户,户籍人口22281人,农业户16925人。全镇有省级森林公园一个,供电、供水、公安、银行、税务、消防交通等机构齐全。有普高(省重点)、职高(国家重点)各一所,省级示范初中一所,杭州示范小学两所、幼儿园一所;有人民医院、镇卫生院、骨伤科医院各一所。

历史沿革

昌化镇以旧县治得名,城垣建设稍迟,当在唐以后。

据《浙江通志》:旧城为门三:东,趋京;西,三瑞;南,登龙;北负唐山不设门。后圮,元至正十七年(1357)杨元者遣部将筑土城,自登龙门向东转唐山,西南至浒溪,周围七里,三门仍用旧名。明隆庆三年(1569),改东门趋京门为景华门。

解放前,曾名昌城镇、武隆镇。建国后,称武隆镇。

1959年,重设昌化镇。1960年,并入昌城公社。

1968年,并入武隆公社。

1973年,恢复昌化镇建制。

1981年后,为昌化区公所和武隆公社驻地。

1984年12月,撤销武隆乡并入昌化镇。

1992年,撤销白牛乡并入昌化镇。

经济发展

该镇二村西坞源昔称昌化北大荒,却蕴藏着千亩以上连片石竹。1997、1998年,二村、后葛两村采取山地流转机制,将竹山进行公开招标,二村有600亩石竹山由12户农民合伙租赁经营,后葛村的800亩石竹山由廖红卫租赁承包,3年后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赁时间30年。通过抚育管理,千亩竹山已重现生机。

该镇石坦村是个山区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积8214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有千余亩。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昌化镇人民政府聘请工程师刘微、杨元龙给石坦村农户上课,激发了农户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积极性。农户对80%以上的山核桃进行了施肥,面积800余亩,共施肥万余斤,改变了山核桃大小年产量不均的状况。

社会事业

昌化镇

镇人民政府针对旧城改造举步艰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想,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改造城中路、东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时,相继开发了有偿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转让土地80余万元。在杭昱线一级公路西延拆迁征地中,下决心、集中精力,用1个月时间,拆迁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征用田、地、山436亩,为杭昱线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造镇小餐厅、镇中教学楼、白牛辅导小学楼,镇中、镇小相继配备电脑设备。1998年10月,镇顺利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临安市第一个教育强镇。

2010年在昌化镇政府城防办陈锡明、张道富等人的细心组织和社会参于下,昌化旧城江滨路的改造工程,将一改昌化前河后山无处发展的困局,为昌化镇的发展做出的划时代的改变。

大事记

1985年6月,投资281万元,装机容量1600千瓦的武隆电站,1988年8月并网发电。

1985年10月,昌化自来水厂竣工投入使用,解决昌化镇的城镇用水难问题。

1988年,投资300万元建成昌化邮电大楼。

1992年,开发原8300厂、杭无二、三厂成为镇第一个工业区;同年,镇人民政府以股份制形式与上海浦东房地产开发公司阮庆丰合资开发水利资源,共投资900万元装机容量为1200千瓦的白牛水电站于1995年5月28日并网发电。

1996年,遭受百年未遇的“6·30”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灾后镇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全镇人民实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990~1998年,投资1200多万元开通城中路,拓宽唐山路和东西大街,改造了旧城。1996年,被杭州市命名为杭州市小康乡镇。

1997年,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活动,获得杭州市级文明卫生城镇的殊荣。

1998年,创建教育强镇,成为临安市第一个杭州市级教育强镇。

1997~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屏塔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资30万元新建镇敬老院;筹资50万元建起紫云山公墓;投资10多万元完成昌化片与白牛片电视联网;投资100多万元开通各村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电话。

自然环境

昌化镇属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由于地形起伏,镇内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较为悬殊。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四季划分标准,以3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0℃为春季和秋季。

春季

始于4月2日,终于5月25日,季长63天。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晴雨多变,温度起伏大。全季雨日33天,雨量290-300毫米,占全年雨量21%,时有连阴雨发生。

夏季

始于6月4日,终于9月14日,季长103天。分初夏和盛夏。初夏为“梅雨”季节。此时温度较高,湿度大,多阴雨天气,雨量集中,平均每年有1-2次暴雨过程,大暴雨也时有发生,引起洪涝灾害。盛夏为干旱、台风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除部分雷阵雨天气外,多晴热天气,温度高、光照足,蒸发大,有20-30天伏旱期,全季雨日54天,雨量660-670毫米,占全年雨量47%。

秋季

始于9月15日,终于11月13日,季长60天。高空暖高气压和地面冷高气压重叠,气层特别稳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本季雨日24天,雨量18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的13%。

冬季

始于11月14日,终于次年4月1日,季长139天。天气干冷,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季内北方冷空气阵阵南下,冷空气势力强时克突发寒潮,带来严重冰冻天气。本镇冬季多数年份都有大雪出现。季内雨日50天,雨量29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20%。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昌化镇经济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机械五金、通讯电子、家具工艺、水力发电等五大产业。

全镇共有企业2003家,其中工业企业749家,外资企业1家,从业人员20人。全年实现工业销售7.61产值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1%;实现利润1649万,完成计划的392.6%;税金2119万元,完成计划的365.3%;工业性投入5201万元,增长72.8%;外贸出口交货值4180万元,增长37.4%。全镇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0个,协议奖金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56万元人民币,美金21万元。是年,昌化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获得三等奖。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增长17.5%;粮食复种面积13429亩,粮食总产5102吨,平均亩产380公斤。粮经比49: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977亩。收获油菜籽193吨、茶叶20吨、鲜笋480吨、山核桃16吨。生猪饲养量15696头,羊年末存栏数777只,家禽年出栏7817只。全年农业总产值47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71%。

特色产业

工业

昌化镇以精密元器件工业区为招商平台,紧紧围绕“项目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平台初见成效

精密元器件工业功能区水南区块建设基本完成。宜养区块启动跨河大桥勘察设计等项目前期,省级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昌化区块规划、项目申报、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产业转型态势良好

通过实施转型升级扶持计划、校企合作行业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成立精密元器件行业协会、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商会换届、壮大企业加农户发展模式等措施,突出龙头带动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企业培育效果明显

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发展制约因素,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贝奥科技、7万套LED节能灯生产线、齐力工艺、商通塑化、新业一期、100万套ABS汽车传感器等项目相继落户。目前全镇拥有规模企业8家,其中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

农业

昌化镇根据城乡统筹的工作部署,按照“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的总体思路,在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同时,以发展生态科技农业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蔬菜、笋竹、果树、畜牧等大型基地建设,加快了土地流转和产业集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坚持农业发展“强基培源”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兴修山塘水库,浇筑堤坝渠道,发展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基地,为生态农业夯实了发展基础;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完成林改工作,专业合作社技术培训和产业引导有序开展,加快了土地林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流转,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引导蔬菜、水果、药材、竹笋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大农业园区,农贸综合市场,农产品初加工市场建设力度。

城镇建设

昌化镇二村西坞源昔日称昌化北大荒,却蕴藏着千亩以上连片石竹。

1997、1998年,二村、后葛两村采取山地流转机制,将竹山进行公开招标,二村有600亩石竹山由12户农民合伙租赁经营,后葛村的800亩石竹山由廖红卫租赁承包,3年后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赁时间30年。通过抚育管理,千亩竹山已重现生机。石坦村是个山区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积8214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有千余亩。

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昌化镇人民政府聘请工程师刘微、杨元龙给石坦村农户上课,激发了农户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积极性。农户对80%以上的山核桃进行了施肥,面积800余亩,共施肥万余斤,改变了山核桃大小年产量不均的状况。

镇人民政府针对旧城改造举步艰难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想,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改造城中路、东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时,相继开发了有偿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转让土地80余万元。在杭昱线一级公路西延拆迁征地中,下决心、集中精力,用1个月时间,拆迁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征用田、地、山436亩,为杭昱线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造镇小餐厅、镇中教学楼、白牛辅导小学楼,镇中、镇小相继配备电脑设备。1998年10月,镇顺利通过杭州市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成为当时临安第一个教育强镇。

2020年1月,昌化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

1.临安区昌化镇概况·临安区昌化镇官方网站

2.昌化工业简介·临安区昌化镇官方网站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