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四川省成都市辖区)

2023-09-03 3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新都区

四川省成都市辖区

新都区,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新都区位于“天府之国”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成都市北郊,距四川省会成都市16公里,区域北与成都市彭州、德阳市广汉市毗邻,东邻成都市青白江区,西与成都市郫都区接壤,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区境跨东经103°54′02″~104°16′54″、北纬30°40′40″~30°57′58″之间,2019年,新都区辖区面积496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至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新都区常住人口数量为1558466人。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区域依次是新都区、双流区、郫都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合计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 34.12%。

根据成都市区(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新都区实现GDP8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5.9亿元,增长6.5%。

496

中文名 新都区
外文名 Xindu District
别名 香城
行政区划代码 510114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北部
面积
028

下辖地区 7个街道、2个镇(挂街道牌子)
政府驻地 桂湖街道桂湖中路92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610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桂湖、宝光寺
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火车站 新都东站
车牌代码 川A、川G
地区生产总值 877.9亿元(2020年)
人口数量 1558466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新都为古蜀国都邑。前七世纪左右,由蜀王开明氏称帝后所建,与广都、成都同为蜀中名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

慎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秦灭蜀后,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新都县(成都市新都区军屯乡),归蜀郡管辖。

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割巴、蜀地,设置广汉郡,新都县划归广汉郡。

初始元年至更始元年(8年~23年),王莽新朝时期,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

更始三年(25年),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广汉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四县,郡治在雒。

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太康六年(285年),司马该死后无子继承,废除新都国,复为新都郡。同年废郡,新都以县仍属广汉郡。

晋安帝时期(397年~418年),设始康郡寄治成都,领始康、新城、谈、晋丰4个侨县(有建制无领地)。502年,废除无领地的侨县、侨郡,始康郡治遂由成都迁入新都,废其原领侨县,划入新都县。始康郡隶属益州,治所在今新都城南,新都县治所在今军屯镇升平村。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伐南朝梁国,平蜀地,废始康郡,将新都改属益州的蜀郡。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都县名为兴乐县,始将县治所从军屯迁至今新都镇。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对州县大加省并,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隶属蜀郡。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复名新都县,隶属益州。

唐末、五代、宋、元、明、清,新都隶属多有更迭,新都名称未变,相沿至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设四川省政府,将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川省划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政公署,新都县隶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

1952年4月,撤销成都县,划三河乡入新都县。

1954年,划华阳县同兴、仁和两乡入新都县。

1960年2月,撤销新都县,并入新繁县。

1962年10月,恢复新都县。

1965年7月,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

1983年3月,温江地区行署并入成都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新都县归成都市管辖。

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

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以原新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新都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1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新都工业区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名称为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桂湖公园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新都县下辖3个镇、22个乡。即新都镇、新繁镇、石板滩镇;桂湖乡、桂林乡、天元乡、三河乡、大丰乡、龙桥乡、斑竹园乡、竹友乡、龙安乡、高宁乡、利济乡、清流乡、清白乡、新农乡、新民乡、河屯乡、军屯乡、马家乡、柏水乡、龙虎乡、泰兴乡、木兰乡。

1988年,新都镇与桂湖乡合并,更名桂湖镇。1990年,桂湖镇复名新都镇,仍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同年,撤销大丰乡,建大丰镇,新都县辖4个镇、20个乡。

199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天元乡、桂林乡并入新都镇;撤销清白乡、新农乡并入新繁镇;撤销柏水乡并入斑竹园乡,设斑竹园镇;撤销河屯乡并入新民乡,设新民镇;撤销高宁乡并入利济乡,设利济镇;撤销清流乡、龙虎乡、泰兴乡、马家乡、三河乡,分别设镇;保留大丰镇、石板滩镇和龙桥、龙安、木兰、竹友、军屯5个乡。新都县辖12个镇、5个乡。

1994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桥乡,设立龙桥镇。2001年,撤销木兰乡、军屯乡、竹友乡、龙安乡,分别设镇,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3年,新都镇、新繁镇、大丰镇、三河镇分别设街道办事处,与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区域与镇相同。

2004年11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销龙虎镇并入新都镇;撤销利济镇,将其所辖的同义、同福、水梨、迎祥、双利、界牌、永明、柳泉、顺河、元通等10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清流镇;撤销龙安镇,将龙安镇及利济镇所辖的公义、锦水、曲水、通联、石云、广济、新庞、宁河等8个村所属区域划归新繁镇;撤销竹友镇并入斑竹园镇。将大丰镇、三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新都街道办事处、新繁街道办事处分别与新组建的新都镇、新繁镇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所辖行政区域分别与新组建的镇相同。

到2005年末,新都区辖11个镇、2个街道。分别是:新都镇(新都街道)、新繁镇(新繁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龙桥镇、斑竹园镇、新民镇、马家镇、军屯镇、泰兴镇、木兰镇、石板滩镇、清流镇。

2005年,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及合江社区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所辖人口16612人、面积15.6平方千米。

2013年10月16日撤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设立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辖原新都镇所属行政区域,新都街道办事处驻紫瑞街9号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新都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府函〔2019〕125号)

1.设立桂湖街道,以新都街道毗河社区、锦水苑社区、团结社区、汉城社区、瓦店社区、金都街社区、施营社区、新兴社区、湖滨路社区、桂东路社区、桂湖西路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西街社区、北街社区、西北社区、新军街社区、紫瑞街社区、新中社区、东环路社区、状元街社区、宝光社区、新东社区、天元村、毗桥村、燕塘村、慈义村、五桂村、新桥村、山王村、高架村、五里村、城守村、甘露村、督桥河村、慈板村、茶店子村、天官村、封赐村所属行政区域为桂湖街道行政区域,桂湖街道办事处驻紫瑞街9号。

2.撤销泰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都街道管辖。调整后,新都街道辖原泰兴镇和沱江社区、马超社区、肖林社区、静安社区、板桥社区、西南石油大学社区、正因社区、正兴社区、龙虎场社区、君跃社区、五四社区、庆元村、朱王村、龙虎村、桥楼村、礼拜村、永兴村、褚家村、寂光村、桂溪村、白店村、同仁村、红星村、高桥村、店南村、泗义村、桂林村、黄河村、崇义村、福元村、万和村,新都街道办事处驻育英路838号。

3.撤销龙桥镇、新繁镇,设立新繁街道,以原龙桥镇和原新繁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新繁街道的行政区域,新繁街道办事处驻繁清路413号。

4.撤销木兰镇、石板滩镇,设立石板滩街道,以原木兰镇和原石板滩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石板滩街道的行政区域,石板滩街道办事处驻东风西街66号。

5.撤销马家镇、斑竹园镇,设立斑竹园街道,以原马家镇和原斑竹园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斑竹园街道的行政区域,斑竹园街道办事处驻复兴街66号。

6.撤销新民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军屯镇管辖,军屯镇人民政府驻金府路88号。

区划详情

新都区辖街道7镇2。新都区人民政府驻桂湖街道桂湖中路92号。

新都区行政区划

地名

区划代码

居(村)民委员会

政府驻地

大丰街道

510114001

·南丰社区·皇花社区·铁路社区·甫家社区·方营社区·三元社区·赵家社区·双林社区·王桥社区·高堆社区·太平社区·高家社区·崇义社区

仁爱路99号

三河街道

510114003

·互助社区·江陵路社区·花园社区·长龙社区·回龙社区·二台子社区·五龙社区

三河大道23号

新都街道

510114004

·正因社区·沱江社区·五四社区·马超社区·肖林社区·板桥社区·正兴社区·静安社区·君跃社区·西南石油大学社区·新店子社区·普河社区·高筒社区·杨河社区·永兴场镇社区·泰兴社区·福元村·同仁村·红星村·泗义村·桂林村·万和村·寂光村·桥楼村·龙虎村·朱王村·白店村·观东村·观西村·议团村

育英路838号

新繁街道

510114005

·龙安社区·金龙社区·金地社区·渭水社区·普文社区·瑞云社区·繁花社区·澜木社区·博钰社区·锦苑社区·新龙桥社区·崇光社区·繁江社区·东湖社区·清白街村·李园村·大墓山村·同盟村·兴堰村·黄泥村·汪家村·天君村·蟇水村·同裕村·龙毅村·同心村·锦河村·清镇村·青桥村·杏桂村·新石村·水云村·青河村·民安村·锦源村

繁清路413号

石板滩街道

510114006

·金三角社区·东风社区·木兰社区·狮子社区·梁胜社区·农和社区·石马社区·长林社区·合兴场社区·韩娥社区·清水塘社区·门坎坡社区·宁溪社区·仁和场社区·土城村·集体村·五一村·解放村·兴城村·兴胜村·航纬村·双谊村·兴宁村·石林村

东风西街66号

斑竹园街道

510114007

·竹友社区·鸦雀口社区·忠义社区·大江社区·柏水社区·踏水社区·公益社区·福田社区·旃檀社区·林泉社区·石坝社区·金和社区·廖家湾社区·顺江村·三河村·骊园村·升庵村·锦城村·双龙村·北星村·安桥村·华桂村

复兴街66号

桂湖街道

510114008

·宝光社区·施营社区·桂西路社区·湖滨路社区·金都街社区·西北社区·瓦店社区·团结社区·汉城社区·新东社区·锦水苑社区·新兴社区·毗河社区·状元社区·桂中社区·谕亭社区·桂东社区·五里村·高架村·督桥河村·封赐村·天元村·燕塘村·五桂村·新桥村·天官村·双慈村

紫瑞街9号

清流镇

510114109

·顺河社区·清流社区·广泉村·翠云村·三尺村·九龙村·水梨村·柳泉村

新九路3506号

军屯镇

510114116

·文昌社区·深水社区·新民社区·高祖社区·禾登社区·郭家村·护国村·华严村·东林村·九堰村·金牛村·石庵村·天星村·清江村

金府街88号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都区地处东经103°54′02″~104°16′54″,北纬30°40′40″~30°57′58″。东南与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成华区、金牛区接壤,西连郫都区、北邻彭州市、广汉市,距成都市中心16千米。辖区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

新都区地图

土壤

新都区境内土壤主要是岷江、沱江支流清白江、毗河及蒙阳河水系的冲洪积物堆积而成的河漫滩和一、二级台地。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降为0.2~0.3%,海拔475~470米,相对高差不小于5米。占新都区幅员面积的79.82%。农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4.14%。

气候

新都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温湿同季,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炎热暴雨多;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多云雾。

新都区境内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累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5.4℃,高低差为1.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2006年8月21日),最低为-5.4℃(1975年12月15日),极值相差42.5℃。大多数年份最高气温在33~35℃,最低在-3℃左右。累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地形

新都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间成都平原是在成都拗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地貌格局,其延展方向受华夏系龙门山断裂带与新华夏系龙泉山断裂带的控制。它在古老构造的基础上,表现为间歇性的差异抬升和下降,构成平坝与台地,其上第四系堆积深厚。全区地貌形态,主体为平坝,部分为台地。平坝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带部分,台地即成都平原东部边缘构造地带部分。区境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以坡降2~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宁公毅村海拔572米,新繁外西街海拔536米,桂湖通站路海拔494米,石板滩西江河边海拔476米。全区最高点在三河乡回龙寺,海拔592米。最底点在太兴乡先丰村东部,海拔472米,高低差120米。丘陵略凸起,相对比高20~50米,星马鞍状,坡级长,谷宽坦。根据它的成因,可归为侵蚀堆积地形类。

水文

新都区境内河流,北有清白江,属都江堰蒲阳河水系;南有毗河,属都江堰柏条河水系;中有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锦水河分干渠,以取代原“宽、浅、弯”的天然河道蟆水河、锦水河,此两河大部还耕,个别地段留作区间行洪道,老锦水河下段保留作为泄洪道;东有西江河,自南向东北流,为龙泉山脉行洪河道。

宝光寺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新都区稗子草、三棱草、慈姑草、水案板、四瓣草、剪刀草、水芋荷、鸭舌草、浮萍、牛毛毡、藻草、青苔、鸭儿芹、水牛草、看麦娘、锯锯藤、麦麦草、蛮油菜、苦猪草、鹅儿肠、面根藤、棉花草、灰灰莱。村旁、宅旁、路旁、香樟、楠木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新都区有鹊、乌鸦、麻雀、山鹧子、燕子、点水雀、黄莺、乌鹂、白燕、四喜、杜鹃、布谷、戴胜、鹌鹑、啄木鸟、八哥、狐胫雀、黄偷雀、蜡嘴雀、叫叫、米鹦哥、猪屎雀、土画眉、花脸雀、白头翁、青头姑、斑鸠、水斑鸠、马伯劳、黄胆雀、翡翠、鹭鸶、水鸡、野鸭、秧鸡、董鸡、黄鸡婆、白脸鸡、半头红、哇子、猫头鹰、桐花凤、雁、青庄、鹰、鹞。以上为鸟类。鲤鱼、鲫鱼、鲢鱼、沙鲳子、白甲鱼、黄辣丁、墨线子、黄鲢鱼、青波鱼等动物资源。

人口

2019年末常住人口9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8%,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8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符合政策生育率99.5%。引进海内外紧缺人才260名,培育“成都工匠”“香城工匠”近百名,落户青年人才740余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都区常住人口为1558466人。

政治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忠诚

经济

综述

2017年,新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2.7亿元,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0.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4.8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1.9%和4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0962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59.4:36.4调整为3.9:59.5:36.6。

2017年,新都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4亿元,增长12.1%,其中税收收入37.5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6亿元,增长20.0%。

2017年,新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民间投资完成326.9亿元,下降1.0%。

2017年,新都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49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6元,增长8.8%。

2020年,新都区实现GDP8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5.9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4.2:31.3:6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29.0:68.2。

第一产业

2017年,新都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99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8.30亿元,增长6.8%;林业增加值0.11亿元,增长6.5%;牧业增加值8.99亿元,下降2%;渔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0.8%;服务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3.8%。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8.0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9.8万亩,减少0.7万亩。粮食产量19.1万吨(其中小麦产量3.7万吨,稻谷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减少0.31万吨。油料产量1.8万吨。蔬菜产量30.1万吨。水果产量2.7万吨。

第二产业

2017年,新都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3.29亿元,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0%,其中,机电装备产业、家具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医药产业、包装印刷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9.0%。

2017年,新都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总资产贡献率14.6%。实现利税100.0亿元,增长17.5%;实现利润54.4亿元,增长12.4%;企业亏损面为9.7%。

2017年,新都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4%。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6.0亿元,竣工产值75.12亿元;施工面积963.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7.3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7年,新都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亿元,增长14.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8.1亿元,增长1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0.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15.3%;餐饮收入35.2亿元,增长12.1%。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0.4亿元,增长179.7%。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3%,日用品类增长13.0%,化妆品类增长41.3%,金银珠宝类增长1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中西药品类下降13.3%,家具类增长1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1%,汽车类增长1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5%。

2017年,新都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0亿元,增长13.4%。其中,出口总额23.4亿元,增长10.0%;进口总额3.6亿元,增长40.8%。全区完成实际到位内资293.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997万美元。

2017年,新都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781万元,增长48%。电信业务总量16.6亿元,增长34.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0.8万户,增长81.6%;移动电话用户186.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4.3万户。

2017年,新都区共接待游客1445.5万人次,增长11.6%;实现旅游收入32.2亿元,增长21.4%。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公路总里程10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1.6千米。全年新改建公路69千米。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50.0亿吨千米,增长3.5%;公路客运周转量22.1亿人千米,增长8.4%。

公路

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构成南北快速通道,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构成新都区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络。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主要经过大丰街道与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三河街道与国道108线(代号G108)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桥,经木兰镇与成金(青)快速通道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

成彭绵高速公路(川高速),起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代号G4201)大丰立交桥,经大丰街道、龙桥镇、新繁镇、清流镇,在新繁镇、龙桥镇分别设有出入口。

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代号G5),主要经过木兰镇、新都街道,在新都街道设有出入口。

龙藏寺碑

铁路

宝成铁路,在新都街道设有新都站(货运站)。

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新都城区设有新都东站,向南1小时便可达到峨眉山站,20分钟就能到达双流机场站。

航空

新都区距双流国际机场约47千米(经G4201成都绕城高速),全程需约40分钟。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新都区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1项,市级40项;获专项资金支持1966.6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企业总数达到75家。全年共申请专利7638件,其中发明2006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共有各类学校289所。其中,幼儿园211所,普通小学31所,普通中学3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大学3所。在校学生21.8万人(含幼儿园)。其中,幼儿园4.4万人,小学7.3万人,初中2.6万人,高中1.2万人,职高1.0万人,特殊教育学生176人,本科、专科、研究生及博士5.3万人;专任教师1.3万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有卫生机构619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共3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58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共5576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588人,其中执业医师2545人,执业助理医师242人,注册护士3586人。全年总诊疗631.0万人次。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资源39.3万册(不含电子图书),博物馆1个,体育中心1个。全年区级开展各类文艺演出178场,观众达15.0万人次。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制作节目各1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民健身路径466条,增加40条,各部门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20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新都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3.2万人。

2017年,新都区964名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减少127人;4134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减少574人。保障资金投入2228.5万元,其中投入农村1707.3万元,减少90.5万元。年末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个,拥有床位1209张,年末在院人数628人;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5处。

历史文化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蜀王开明氏在此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秦灭蜀后实行郡县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为蜀郡辖县。西汉时,新都划归广汉郡。西晋设新都郡,领县四。武帝咸宁三年(277年)封司马该为新都王,改置为新都国,后罢国复县。南朝齐、梁时,曾在新都侨置始康郡、始康县,西魏时废。隋开皇时,改名兴乐县,始将县城由蜀王故都迁至今桂湖镇。唐初复名新都县,其后不变。解放后,新都县属温江地区。1960年合并于新繁县,1962年恢复县的建制。1965年新繁县并入新都县。1983年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新都成为成都市的一个郊县。2001年11月15日,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特产

新都柚

白米酥、五香金钩豆腐干、新都柚、椒盐酥桃片、桂花糕、姜糖、宝光禅茶、新繁棕编、新繁泡菜、清流板鸭、缠丝兔、宝光寺佛教素食。

风景名胜

桂湖公园

桂湖公园在新都区城西南,与升庵桂湖仅有一座城墙相隔,它是升庵桂湖的扩大和延伸,以是一座自成体系的新建仿古园林。桂湖公园的总体设计,突出了“桂”和“湖”这两个主题。其建筑布局、景点设置与升庵桂湖的风格相协调,与新都古城墙及高踞墙上的城楼(桂湖门,又叫新南门)、坠月楼、问津楼、观稼台等景观相呼应。桂湖公园以四川古典园林传统风格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博采各地园林之所长,并用强烈的虚实对比和疏密对比手法,所特有的园林风格。

保利公园

保利公园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总占地约2250亩,公园分为森林花园、灵动花园、家庭及儿童花园、山体休闲运动公园四部分,种植郁金香、百合花、玫瑰等名贵花卉。其中以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区约350亩,品种多达几十种,是亚洲郁金香种植面积最大的种植园。

成都植物园

成都市植物园位于城北10千米处,面积达47公顷,是四川省第一座综合性园林。荟萃全省主要科属植物和中外珍稀树种200余种。包括6种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珙桐、水杉、银杉、秃杉、金花茶。园内树木繁茂,环境幽雅,建有梅花、樱花、木兰、海棠、桂花、茶花、柏类、桃花、梨园、竹园、藤本园等11个专类园。

著名人物

艾芜

艾芜:现代著名爱国诗人。

王铭章: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中将师长,于1938年台儿庄战役滕县战斗中壮烈殉国。

杨廷和:明朝首辅。

杨升庵(又名杨慎):明朝状元,杨廷和之子;作有《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现有一所高中以他的名字命名——升庵中学(原三中与五中合并)。

曾咏,今新都区木兰镇石马村人,清道光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吉安府知府。同治元年因积劳成疾卒于太平军次,享年50岁。木兰曾氏出名门,一家“三进士七大家一领袖”。

张杰:著名歌手。

李宇春:著名歌手。

陈龙灿: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31日,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96。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17日,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奖2020中国楼宇经济投资高地城区奖。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3月18日,入选四川省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参考资料

1.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分区域人口情况·成都市统计局

2.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都市统计局

3.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新都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都市民政局

4.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

5.新都历史文化·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

6.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信通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