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木(蒺藜科四合木属植物)

2023-09-09 3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四合木

蒺藜科四合木属植物

四合木,蒺藜科,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种之一,为强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在世界范围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内蒙一级保护植物。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蒺藜科
四合木
中文学名 四合木
中文别名 油柴;四翅油葫芦;四翅
英文名 CaltropFamily
分布 在世界范围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内蒙一级保护植物。

简介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蒺藜科,属落叶小灌木,草原化荒漠化强旱生植物,是1.4亿年前古地中海孑遗种。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多生于石质低山,沙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现在仅存有1万公顷左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的主要分布地乌海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强烈,年均降雨仅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植物种类很少,四合木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存活东至今,堪称奇迹。

形态特征

四合木

四合木属落叶小灌木,一般高30-50厘米,多分枝,叶子圆润、绿色欲滴,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叶片毛绒绒、圆乎乎,象它这样“熊猫般可爱”的长相在荒原上可算得上是植物中的“美人”。1-2年生枝灰黄色或黄褐色,密被白色丁字毛。偶数羽状复叶,在长枝上对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2,无柄,着生在极短的叶轴上,肉质,倒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具毛,长3一8毫米,先端具突尖,基部楔形,全缘;托叶膜质。花两性,单生叶腋或1-2朵生于短枝上;萼片4,长圆形,长约3毫米,被丁字毛,宿存;花辨4,白色或淡黄白色,倒卵形,长约4毫米,基部具爪;雄蕊8,2输排列,外轮4枚较短,内轮4枚较长,花丝基部有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心皮4,子房4深裂,被毛,花柱单一,丝状,着生于4深裂子房的基部。蒴果4深裂,每裂瓣微弯曲,长5-7毫米,宽2一3毫米,内具1粒种子,熟时黄色;种子无胚乳。

分布范围

四合木(别名油柴、四翅)分布区甚小,由中国内蒙古杭锦旗西部至乌海市黄河两岸到宁夏石嘴山一带,以及贺兰山北部低山。为该区特有种。

特征介绍

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强烈。年均温为9℃左右,极端最高温达39℃,极端最低温达-32℃,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7、8月,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油柴为强旱生小灌木,是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种之一。根系非常发达,多生于石质低山、砂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地表具石砾或覆沙,基岩为砂岩,土壤为灰漠土。在油柴荒漠中,主要的伴生植物有黄花红沙 Reaumuria trigyna Maxim.、红沙 R. soongorica (Pall.) Maxim.、珍珠猪毛菜 Salsola passerina Bunge、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Bunge) Maxim.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

四合木为一种较低矮、强烈分枝的小灌木。木质坚硬而脆,生长21年的枝条其半径只有4.4毫米粗。四合木为一种强旱生植物且根系非常发达,只生于草原化荒漠黄河阶地、低山山坡和草原化荒漠区。因它很耐烧,群众称它为“油柴”。叶为肉质,丰富,同枝条一起构成较紧密的株丛。4月萌发,6月开花,7-8月结果,9月种子成熟,9月末果落,叶始变黄。四合木为一种强旱生植物,只生于草原化荒漠区。从它的极狭小的分布区看,区内温度条件均高于其周围地区,分布区内≥10℃活动积温均在3000℃以上,接近于暖温型气候,而分布区周围则是中温气候。说明四合木在其进化过程中,除适应了冬季的严寒外,又保留了它的古地中海南岸热带成分孑遗种的趋温特性。它常生长于多石和多碎石的漠钙土上,生境的土壤干燥、瘠薄,据一个土样分析,0-24厘米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只有0.34%左右。四合木是中国阿拉善草原化荒漠植被的建群种之一,也作为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四合木的开花期为每年的5至6月,7至9月结出果实,从而实现种群的繁殖与更新。

濒危原因

四合木

四合木成为濒危植物有诸多原因。四合木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但平均每看正常开花植株公占植株总数的11%,由于干旱和盐碱,种子发育和萌发常受到抑制,故其中又只有1%的种子能够成熟繁殖。其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的繁殖和更新速度都非常缓慢,而羊的啃食、当地居民的砍伐又导致四合木数量不断减少。但与山羊剪刀般的嘴巴和当地居民的砍柴刀相比,大量工厂的建设,给四合木带来的破坏远远要严重得多。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四合木分布区便利的水利、交通、丰富的矿产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大片四合木连同它生长的地皮被铲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厂房,而这些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给四合木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四合木为落叶小灌木,易燃、热值高,群众称为“油柴”,由于其处在生态极端脆弱的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带,自然更新能力差,本身抗干扰能力非常低,而该区又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建材化工基地,对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四合木面积不断缩减。同时,四合木的分类地位很孤立,有关对四合木的研究早在保护区建立之前就已开展,但人们对它认识还不够深入,而且它本身又是本地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如研究和保护工作滞后,不但其近似种难以寻找,导致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绝灭,而且还会造成乌海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可逆性破坏。当他们意识到四合木的价值后,纷纷偷采到家中培植,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风吹雨打却能茁壮成长的四合木,一旦离开天然环境,竟无法存活。

保护价值

四合木是残遗种,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属于蒺藜科,但其形态特征与主产南美洲的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近缘,这反映出它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成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另外,油柴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由于四合木的正常开花率只有11%,能顺得结出种子并萌发成功的只有1%,再加上当地的大量工厂的严重污染给四合木的致命性伤害。

四合木是一种7000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起源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它的分布区是亚洲一批古老残遗植物的避难所。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全世界目前仅存有一万公顷左右。四合木适应于沙石土壤结构中生存。中国的四合木植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磴口县周围。是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种之一,为强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被学术界评价为亚洲中部漠区的特征属,被誉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在世界范围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集中连片生长的四合木仅存于石嘴山区最北端麻黄沟周围。

研究价值

专家认为,四合木还有许多待解之谜,它富集钙、镁、钾磷、铁等微量无素,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酚性化合物、油脂等,中科院专家认为在植物增强生命力、抗旱、医学临床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更多的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四合木的开花期为每年的5至6月,7至9月结出果实,从而实现种群的繁殖与更新。起初,由于刚砍下的新鲜植株也很易燃烧,当地牧民称其为“油柴”或“四翅油葫芦”,用来烧火,当他们意识到四合木的价值后,纷纷偷采到家中培植,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风吹雨打却能茁壮成长的四合木,一旦离开天然环境,竟无法存活。由于四合木青鲜时易燃烧,烧时出油,当地群众称之为油柴。因此常被大量樵采,破坏严重。该种为残遗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饲用价值

四合木的适口性较低,骆驼采食,羊采食较少,马和牛不食。四合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草地,其风干物产量为每公顷105~690千克,其中四合木产量为22.5~307.5千克。从它的化学成分看,无氮浸出物甚丰富,尤以灰分较一般植物丰富,其中钙多,磷偏低,而蛋白质含量较低,粗纤维也较一般植物低。总评,四合木为低等饲用植物。四合木本身虽饲用价值不高,但其群落中其他植物包括蓍状亚菊、几种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均为饲用价值较高的植物,这就提高了四合木草地的利用价值。四合木是现存数量很少的珍稀植物,十分宝贵,已被国家列为“稀有”类、二级保护植物。但由于它又是一种很好的薪柴,现在资源仍在不断减少中,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大大加强四合木资源的保护工作。

保护措施

四合木

在油柴分布的地区,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已制订了保护植被的有关条例,严禁开荒及乱砍乱挖作燃料。此外,还组织了保护植被的专业队。采取这些措施后,对当地植被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以油柴作燃料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在集中分布的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将油柴这一珍稀植物保护起来,并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扩大种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因此,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中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信息

四合木

2006-8-22日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四合木于今年在乌兰布和沙区培育成功。四合木为荒漠地区强旱生小灌木,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唯一特有植物,也是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古地中海遗种,被学术界赞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四合木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亲切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因其木质易燃耐烧,被当地群众称为“油柴”。据资料,上个世纪50年代,因过度放牧、滥垦乱伐等人为因素,严重破坏了四合木的生存环境,使这一物种濒临灭绝,现仅有极少数分布在我区乌海市黄河东岸一带2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

磴口县于2005年开始培育抢救这一濒危物种,科技人员采用了扦插直播、幼苗移栽等繁育技术,共繁育了11亩近3万多株四合木树苗,目前长势喜人,成活率达到了85%。

参考资料

1.四合木·乌海印象

2.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植物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