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平房区(哈尔滨市下辖区)

2023-09-11 11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哈尔滨平房区

哈尔滨市下辖区

哈尔滨平房区一般指平房区,因拉滨线铁路于此设有平房火车站而得名。平房区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市南部,坐落在拉滨铁路线上。全区总面积93.97平方公里,东与阿城交界,南与双城为邻,西与南岗区红旗乡接壤,北连香坊区朝阳、黎明乡。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友协大街98号,距平房火车站4公里,距哈市人民政府约36.9公里(垂直里程),距省人民政府约13.75公里(垂直里程)。

平房区是哈市市辖城市区之一。周围由郊区环绕,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对独立,地理环境优越。2005年,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农村两镇的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境内有哈飞公司机场、拉滨铁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复线南北贯通。

93.97

中文名 平房区
外文名 Pingfang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区东南部
面积
0451

下辖地区 7个街道、1个镇
政府驻地 友协街道
电话区号
19.2

邮政区码 150060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机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平房站
车牌代码 黑A

建制沿革

清朝以前

秦以前为古肃慎族活动区域。

西汉后期至两晋,肃慎改挹娄属扶余境地。

南北朝,挹娄改称勿吉,本地为勿吉人属地。勿吉灭扶余后,形成安车骨部。

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依旧归安车骨部,平房一带先后有安车骨勿吉人劳动和生息。

唐初为黑水靺鞨,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后,为渤海国鄣颉府属地。

辽初,属东京道滨江州之乌萨扎部。

女真族兴起,本区域为生女真完颜部属地。

金代,距阿勒楚喀城仅18公里左右的平房系京畿之地。

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属奴尔干都司纳邻河卫及扈伦部属的乌拉部。

清朝时期

清初属宁古塔昂邦章京。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升驻宁古塔将军,平房地带归其属。

公元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后,统辖于宁古塔副都统衙门。

公元1725年,清雍正三年后,复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

1756年,清乾隆21年始,境内再度开发,村落重新兴起。先后有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汉人,因天灾戮祸,避难逃荒,冲破清廷封禁,来此垦荒谋生,聚集十几个屯落,因多系流民,俗称"民屯"或"民人"。

1874年,清嘉庆19年始,清廷谕准吉林将军奏章,于拉林西北80里地,移驻旗丁始设双城协领,本区域随之属双城堡协领衙门,统辖于阿勒楚喀副都统。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至1911年,清宣统元年,属双城第二警察区、二区郎家烧锅区公所,统辖于双城府。

民国时期

1943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把平房作为发动细菌战争的重要军事基地,声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并在编制“伪哈尔滨市都邑计划”中,把平房列为哈尔滨的十个“卫星城”之一。

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旧平房镇,1946年6月撤走。从此,平房地区回到了祖国怀抱,平房人民获得了新生。

1947年至新中国建立前后,平房区域东部划归哈市香坊区管辖,西部仍属双城县第四区管辖。

1948—1949年,东北军工部在旧平房镇南部原侵华日军飞机修理厂的废墟上,组建军工21厂。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1952年,以军工21厂为基础,国家先后在平房镇旧址,建起两座大型军工企业,开创了平房城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

1953年11月,平房设区级建制,划为哈市郊区,命名为平房区。1956年,改为市辖城市区至今。

1991年至今,平房的市辖城市区建制没有变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底,平房区区共辖:兴建街、联盟街、保国街、友协街、新疆街、新伟街、平新街、平盛街、建安街9个街道办事处和平房镇,下辖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1个村民委员会。

自然地理

平房区地处松嫩平原南部,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地末梢,与松花江南岸漫地之间,属松花江第三阶地。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6°33′45″至126°48′45″,北纬45°30′00″至45°40′00″。东与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南与双城市为邻,西与南岗区红旗乡接壤,北连动力区朝阳、黎明乡。全区总面积为9397公顷,其中城区面积1428公顷。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平房区友协大街98号。

受地壳升降运动影响,该区形成“无山、少水(无江河湖泊)、无矿产、七沟八梁多面坡”的地貌特点。地势南高北低,缓降坡向西北。东部、北部为岗阜状平原(近于丘陵),面积是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7.7%,海拔高度在190--207米左右,地势高低起伏,主要分布于城区南部、平新镇北部的张家店、新华村北,三家子村、平乐村一带,以及平房镇境内除韩家店以外的各村屯地带。地形沟谷多、坡地多、高度差较大,春、夏、秋三季的雨、雪水易汇集,形成何家沟和马家沟河两条季节性河流,这两条河流发源境内,平行向北,流经哈尔滨西郊和市中心区,注入松花江。岗阜状平原易水土流失、跑肥破墒,易旱,农作物易受灾害。西郊平新镇境地南部、城区及其以北,为波状起伏平原,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5.6%,海拔高度在180--190米之间,相对高度差小,地势较平坦,易保墒保肥,适于种植粮、菜等多种农作物。

本区内还有少部分河谷平原,即低谷沟洼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6.7%,主要分布在马家沟两岸和马家沟、东南沟、西南沟、柳条沟、东二道沟至戴家村、哈达村前的支流地带和平新镇境内何家沟两岸以及商家窝堡、平乐村前的支流地带。海拔高度在155--160米之间。低洼地坡度小于1度,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近于水源,宜种植春、夏菜和牧草等。

人口民族

至2010年,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少数个民族。全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2036人。

2019年,平房区总户数103671户,实际人口210000人左右。

社会发展

区情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平房区形成了有别于哈尔滨市其它区的区情特点。

一是特大型企业集中,在全市工业格局中举足轻重。平房区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区内的哈飞公司、东安公司和东轻公司三个特大型企业是国内外闻名的飞机、汽车、发动机、铝镁合金材料制造加工基地,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哈飞、东安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的87%。"十五"期间,哈尔滨市10亿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总计有4项,其中,哈飞和东安各占1项,总投资额为36亿元。在一定意义上讲,哈尔滨工业经济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很大一部分在平房,哈尔滨汽车工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主要在平房。

二是远离市中心,规划建设一座现代化卫星城潜力巨大。平房区距哈尔滨市中心20公里,位于城郊地带,在城市公路绕行线(即四环路)以外。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适度向西、向南发展"的要求,平房区可为哈市中心区工业企业异地改造、"退二进三"提供发展空间。同时,相对独立的区域特点适宜于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也易于在几年内发生显著变化。

三是环境质量优良,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平房区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为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位居哈市七区前列,大气环境质量在哈尔滨市城区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哈尔滨市著名风景区太阳岛不相上下。区域环境噪声、工业"三废"污染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生态环境总体水平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7项考核指标对比,扣除有8项不确定以外,仅有4项未达标。平房区具有在哈市率先成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区的工作基础。

四是拥有举世闻名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发展旅游业独具特色。坐落在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仅存的一处细菌战遗址群。1997年,"731"遗址被中宣部确定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待国内外来宾10余万人次。国家文物局已将"731"遗址作为待批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正式上报国务院。"731"遗址不仅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推进世界和平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开发我市特色旅游,培育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731"遗址已被列为全省五个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此外,平房地区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清代"京旗移垦"历史以及城郊农村民俗风情,也为开发特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民生方面

2014年,区本级投入民生资金达3.2亿元,为历史最高。164中、99中改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42医院新综合门诊住院楼投入使用,组织“迷人的哈南”时尚旅游文化系列活动100余场。

2016年,平房区人民医院、平房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成投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养结合项目、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保国(含平房火车站)棚改项目600余户居民实现回迁进户,联谊棚改项目800余户居民年内回迁。

2017年,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的民生比重超过70%。南秀、联谊棚改居民回迁进户,城市棚改项目安置任务全部完成。秀水名苑(三期)农民回迁房项目竣工并在年底前启动回迁进户。安置就业1.68万人次。

2018年,全区回迁房建设全面完成。全区58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部完成会签认定并启动办证。就业创业持续保持领先,全年安置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1.6%,连续15年保持全市最低。

2019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

经济情况

2014年,哈南核心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两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平房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5.26亿元,增长6.9%,增幅列全市第二。

2016年,平房区(哈经开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哈南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内资到位额245.6亿元,外资到位额11亿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87亿元;预计平房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18%(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同比增长10%,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2017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内资到位额304.6亿元,外资到位额13.34亿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5亿元;预计平房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017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6.7%。全年新签约重大项目突破100个,总签约额超过680亿元。超亿元产业项目开复工51个,长安福特汽车、本特勒建安、宝钢制罐等主导产业项目正式投产。打造全市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兴建省内首个大数据应用产业园,积极促进哈飞汽车改革重组。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总部大厦项目全面复工,京东电子商务综合配套基地、普洛斯现代物流园二期等商贸物流项目加紧推进,松雷文化商业中心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

2018年,哈经开区、平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千亿元,同比增长10%;内资到位额285亿元,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3.7亿美元,同比增长5%。哈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中位居东北三省一区第一位。

2019年,哈经开区、平房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减税降费2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哈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东北三省第一位。

交通

平房区是哈市市辖城市区之一。周围由郊区环绕,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对独立,地理环境优越。

2005年,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农村两镇的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境内有哈飞公司机场、拉滨铁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复线南北贯通。西距哈尔滨国际机场约30公里,北距东北地区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哈尔滨站约20公里,拉滨铁路向南经周家、拉林、背荫河至五常市地约75公里,直达吉林市南下联通全国各地。东南距金代古都阿城约24公里,西南距清代古城双城约33公里,为哈尔滨南郊陆路交通、航空运输的重要门户和经贸活动的重要区域。

平房火车站共辖有铁路专用线3条,全长32.1公里,专用车辆由平房火车站统一调度,线路建设与改修,由使用单位投资,由平房站铁路养路工区负责保护。

东轻专用线,始建于1956年,长6.5公里,后来又修建复线8.4公里。至1990年,东轻专用线全长14.9公里。

通过这条专用线运进该厂的主要原、辅材料有铝、镁、焦炭、煤、木材等,运出的产品主要是铝型材。1990年发货量为30万吨。

东安专用线警,初建于1953年,全长5.3公里,其中专用线取送车单程为2.5公里,延长复线为2.8公里,通过这条专用线运进该厂生产需用的钢材、建材、燃料等物资,运出的产品主要是各种发动机组及一些民用产品,每年发货数量为20万吨。

哈飞专用线,是东北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条铁路专运输线,始建于1936年,沦陷时期连同拉滨线称为"国铁"。1952年划归伟建厂,现哈飞公司利用。这条专用线运送主要生产原料及建筑材料,运出生产成品。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及商业部门,也利用这条专用线运入、运出各种物资,伟建厂设有职工通勤火车,接送职工上下班。1990年发货数量为30万吨。

参考资料

1.平房概况·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政府

2.黑龙江哈尔滨市平房区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