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翅目(通称蛉)

2023-09-17 3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脉翅目

通称蛉

脉翅目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中文学名 脉翅目
二名法 Neuroptera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I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脉翅目
5000种
分布 全世界

简介

(图)脉翅目

脉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述

脉翅目

脉翅目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成虫最小的体长1毫米,翅展3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翅展120毫米。头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触角有各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卵或长或圆,多呈卵形顶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蛹为裸蛹 ,翅芽、足、触角等明显外露 ;上颚发达羽化前破茧爬出,故称动蛹。

完全变态,1年1至数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成虫越冬的其体色常有变化。幼虫大多陆生,少数(水蛉科等)幼虫水生或半水生。成虫有扑光习性,脉翅目多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重要农林害虫,也捕食蛾蝶幼虫、甲虫幼虫以及虫卵等,甚至有捕食金龟子、蝼蛄等大型害虫的。近年国际上利用草蛉成功地防治棉蛉虫等,而使脉翅目成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员。有些脉翅目幼虫还可以入药。

主要特点

翅二对,膜质而近似,脉序如网,各脉到翅缘多分为小叉,少数翅脉简单但体翅覆盖白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线状或念珠状,少数为棒状;足跗节5节,爪2个;卵多有长柄;全变态。

形态特征

脉翅目

体小至大形。体壁通常柔弱,有时生毛或覆盖蜡粉。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类型多样。前、后翅均为膜质透明,翅脉呈网状。幼虫一般衣鱼型或蠕虫型,口器适于穿刺或为吸收性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离蛹,多包在丝质薄茧内。卵圆球形或长卵形,有的种类具丝状卵柄。

(一) 头部

成虫头部为下口式。复眼大,左右远离,单眼3个或缺。触角一般为丝状、念珠状、棒状或球杆状等。上颚通常较发达,具1强大的端齿,并常具1内齿;下颚可见内颚叶、外颚叶及5节的下颚须;下唇突出,下唇须3节。幼虫头部为前口式。口器的外形为咀嚼式,但其上颚和下颚延长成镰刀状,相合形成尖锐的长管,以适于捕获和吮吸猎物体液,故又称为捕吸式口器或双刺吸式口器。

(二) 胸部

胸部3节分界明显,前胸矩形,少数延长(如螳蛉),中、后胸相似。足通常细长,跗节5节,一般具爪1对,少数种类单爪螳蛉的前足特化成类似螳螂的捕捉足。翅通常具翅痣,纵脉和横脉均发达,构成网状脉纹;纵脉在翅缘多分叉;翅前缘通常具有1列横脉。静息时翅呈屋脊状覆于体背。少数种类后翅很小。

 (三) 腹部

腹部细长,l0节,第1—2节及第9节短形,末节甚小。无尾须。雄虫末端腹板(肛下板)即为亚生殖板,第9节腹板有1对生殖突基节。雌虫第8腹板特化为亚生殖板,第9腹板具l对生殖突,有时形成产卵器。腹气门8对,位于第1—8腹节。

生物学特性

1.变态类型:全变态,蛹为离蛹

2.所有种类成幼虫均为捕食性

3.成幼虫均有自相残杀习性

4.幼虫寡足型,双刺吸式口器

卵多呈长卵圆形,有的具长卵柄(草蛉)或具小突起(粉蛉)。幼虫寡足型,胸足发达。口器为变异咀嚼式,

其上颚和下颚左右嵌合成端部尖锐的长管,用以捕获猎物并吮吸其体液。幼虫一般3—5龄,化蛹时老熟幼虫由肛门抽丝做成圆形或椭圆形小茧。成虫飞翔力弱,多数具趋光性。多数种类陆生,而水蛉科和翼蛉科幼虫水生或半水生。许多种类(如草蛉等)是多种农林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中国不少地区和单位已成功地利用草蛉防治蚜虫、螨类等。

分类

脉翅目中的一科草蛉科

脉翅目全世界已知约4000种,可分为3亚目6总科20科。

广翅亚目 Megaloptera

泥蛉总科 Sialoidea 

鱼蛉科 Corydalidae 

泥蛉科 Sialidae

蛇蛉亚目 Raphidioptera

蛇蛉总科 Raphidiodea

盲蛇蛉科 Inocelliidae

蛇蛉科 Raphidiidae

草蛉亚目 Planipennia

缨蚊科 Ithonidae

姬蛉总科 Hemerobioidea 

益蛉科 Sympherobiidae 

栉角蛉科 Dilaridae 

蝶蛉科 Psychopsidae 

翼蛉科(溪蛉科)Osmylidae 

美蛉科 Polystoechotidae 

水蛉科 Sisyridae

脉蛉亚科 Neurorthinae

网蛉科 Apochrysidae

鳞蛉科 Berothidae 

毛蛉科 Trichomatidae

螳蛉科 Mantispidae

燕蛉科(旌蛉科)Nemopteridae

蚁蛉总科 Myrmeleontoidea

广翅蛉科 Myiodactylidae

细蛉科 Nymphidae

亮翅蛉科 Stilbopterygidae

粉蛉总科 Coniopterygoidea

分类主要依据:

1.前缘横脉列:前缘脉与亚前缘脉之间的许多横脉,一般为直的,也有的分叉。

2.缘饰:纵脉到端部分叉,分叉之间的小脉或小毛称缘饰。

常见科介绍

脉翅目草蛉科

1、粉蛉科:

体被白粉;翅脉退化,在边缘不分叉,无前缘横脉列;体小型,10毫米以下。

2、草蛉科:

全世界有1350种,中国已知100多种,幼虫称蚜狮,捕食蚜虫等,卵具柄,蛹有丝茧,成虫有趋光性。常见种有大草蛉、中华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等。

3、螳蛉科:

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区。成虫外表像螳螂欧洲螳蛉(Mantispa styriaca)长12∼20公釐。翅展约25公釐。螳蛉的卵玫瑰色,产於细柄上。幼虫有两型︰一型足发达,行动活泼,头方形;一型足短,白胖,形似蛴螬;都寄生在狼蛛属(Lycosa)的卵或幼蛛体内。幼虫长大後(7∼10公釐长)织一丝茧化蛹而进入第一蛹期。但第二蛹期能活动,无茧。巴西螳蛉(Symphasis varia)寄生在黄蜂体内,在蜂巢中化蛹。

中至大型,很像小螳螂的特异脉翅目昆虫,前胸延伸数倍于宽,前端大有1对瘤突,前足螳蛉为捕捉式,基节大而长,腿节粗大,腹缘有齿列及1大而粗的刺状齿,胫节细长而弧弯,跗节短而紧凑。翅两对相似,翅痣长而特殊,前翅前缘在痣以前弧凸,翅有1或2组阶脉,翅基有轭叶。螳蛉的卵具有短柄,聚产在树皮上多达数百粒;幼虫寻找蜘蛛乱囊去寄生,少数在胡蜂巢内寄生,大幼虫体粗而弯,头部小,胸足的爪单一。螳蛉科世界约400种,广泛分布各地区,许多属以至亚科有区域局限性。

4、姬蛉科(褐蛉科):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无单眼,触角长,念珠状。翅脉上常多毛,前翅R脉多分支,前缘横脉分叉。幼虫长形,每侧单眼3个。已知800多种,中国常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5、蚁蛉科: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掘式。大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猎物,或在地面追逐猎物。有些种类通过陷阱捕获猎物,幼虫隐藏在漏斗状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昆虫,所以幼虫称蚁狮。幼虫行动是倒退着走,故又叫“倒退虫”,可入中药。中国常见的有蚁蛉、中华东蚁蛉等。

6、长角蛉科(蝶角蛉科):

体大,外形极似蜻蜓。触角棒状,长于体长的一半。有明显的翅痣,翅痣下的翅室短。世界已知4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常见的有黄花蝶角蛉等。

经济意义

脉翅目昆虫包括草蛉、蚁蛉、螳蛉、粉蛉、水蛉等,成虫和幼虫大多陆生,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蚂蚁、叶螨、蚧壳虫等软体昆虫及各种虫卵,对于控制昆虫种群、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都已将脉翅目昆虫成功地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参考资料

1.【虫来如此】古代的脉翅目 ·搜狐

2.脉翅目细蛉科昆虫研究进展·参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