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北京市南坝河河道上的三孔桥)

2023-09-27 2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酒仙桥

北京市南坝河河道上的三孔桥

酒仙桥地名源于东赵家村南坝河旧河道上的一座三孔桥。相传有一酒仙过桥时掉入桥下两篓酒,自此河水泛溢酒香,故名酒仙桥。此桥名逐渐演变成地片名,沿用至今。酒仙桥地区在明、清时为大兴县地,至解放前仍为农村旷野。由于坟地居多,因而仅有的散户也大多以看坟履差居多,共计有建筑95平方米。

中文名 酒仙桥
地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
气候条件 北温带季风气候
面积 5.3平方公里
户数 23539户(2006)
人口 69830人(2006)
行政区类别 街道(办事处)

基本内容

酒仙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北部,总面积5.3平方公里,是北京东北地区随电子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由南北两部分组成,东、西、西北、西南与将台乡相邻,南面与东风乡毗邻,北面与南皋乡接壤,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辖区有8个社区,分南北两片,北片包括大山子社区、中北路社区、高家园社区;南片包括红霞路社区、南路社区、电子球场路社区、东路社区和怡思苑社区。

酒仙桥地名源于东赵家村南坝河旧河道上的一座三孔桥。相传有一酒仙过桥时掉入桥下两篓酒,自此河水泛溢酒香,故名酒仙桥。此桥名逐渐演变成地片名,沿用至今。

酒仙桥地区在明、清时为大兴县地,至解放前仍为农村旷野。由于坟地居多,因而仅有的散户也大多以看坟履差居多,共计有建筑95平方米。

1950年,酒仙桥地区建立村政府,所辖住户300余户。

从1952年起,酒仙桥在原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援助下,于辖域中部兴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774厂);而后于辖域北部相继建起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即706、707、718、751、798等厂)使得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辖域南部兴建电子工业职工生活区,形成酒仙桥一、四、六、七、十街坊统建住宅区;辖区北部河西北部建成南窑地、北窑地、大山子北里、大山子南里、万红里等居住区。截至1975年,辖区内有住户3400户,共2万余人。

50年代末,原第四机械工业部所属第十二研究所、878厂、北京半导体器件厂于辖域西部建成。60年代、无线电厂(738厂)、邮电设备厂(506厂)、通讯设备厂、无线电二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相继建成,同时形成酒北村、大山子西里、酒仙桥八、十一街坊和驼房营西里、驼房营南里等居住区,并将50年代所建的平房改建为以多层楼为主的酒仙桥二、五街坊。此格局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且住户人口激增。截至1982年,辖区内共有15900户,共计6.4万人。之后二十年,酒仙桥地区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辖区总户数23539户,总人口69830人,流动人口每年达65301人。

酒仙桥街道是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地处亮马河、酒仙河两河流域。是北京东北地区随电子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东起北京四环路,西与崇文区相接,北临通惠河,南至劲松大街。位于城乡结合地区。全境被将台地区一分为二,分别是以大山子为中心的酒仙桥北和以南路为中心的酒仙桥南,东南边与东风地区相邻,南边与麦子店街道接壤,北面与南皋地区相邻。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人,流动人口6.5万人。

下辖地区

酒仙桥辖9个社区:大山子社区,中北路社区,高家园社区,红霞路社区,南路社区,电子球场路社区,东路社区,怡思苑社区,驼西社区。6所学校:酒仙桥第一中学,酒仙桥第二中学,酒仙桥中心小学,酒仙桥第二小学,大山子一小,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酒仙桥第四小学,现无)。清华大学附属华信医院和红霞电影院,电子电影院。

参考资料

1.金鱼池里养金鱼?酒仙桥里住酒仙?来聊各地好玩儿地名·央广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