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晋系军阀)

2023-09-28 2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晋绥军

晋系军阀

晋绥军,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率领的地方武装部队,属于国民革命军,晋是山西,绥是绥远,阎锡山控制这两个地方,所以叫晋绥军。其干部多是山西人。其中又分为五台、定襄派系(阎锡山),崞县派系(徐永昌),晋南派系(傅作义)等三个小派系。晋绥军是中国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较有影响的一支军事力量,而且其整体性,忠诚度等特点都比较显著。

作为晋绥军统帅的阎锡山,在其统治山西38年的时间内,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勤奋的苦干精神,在治理山西、建设山西过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但终因阎锡山心胸狭窄,为人小气的个人品格,使他和他统帅下的晋绥军始终未能走出山西。即使在抗战时期也只是偏居山西一隅,未能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文名 晋绥军
势力范围 山西,绥远
领 导 阎锡山
派 系 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军
存在时间 1907年-1949年
参与战争 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主要将领 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楚溪春、孙楚

简介

晋绥军

首领阎锡山

作为留学日本五年的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的“铁血丈夫团”成员之一的国民党元老,他是近现代史上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所领导的晋绥军为推翻清政府,为抗击外蒙独立,为民族的抗战,为民族的独立、自由曾作出过重大贡献。1911年11月5日下午,阎锡山与吴禄贞在娘子关会晤,决策推翻清廷大计,决定组成燕晋联军,其时,他们就已有共识:“山西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堡垒,将来中国万一对外有事的话,海疆是靠不住的,山西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这个堡垒,要好好布置。”

1911年11月15日,袁世凯派曹锟和吴佩孚等率军攻打山西,阎锡山率领军队虽做了坚强抵抗,但还是被袁军打的大败。阎锡山只率领1000多人逃离山西,取道保德,率部攻入绥远,占领包头,才得以生存下来。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访问山西,在太原逗留两天三夜。孙中山这次访问山西,是民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之后,阎锡山在山西无不受北洋军阀强大的势力胁迫,并欲图夺取之。此时,阎锡山采取了“保境安民,惟力是视”方策。民国时期,对山西的国民教育,基层的政权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计划,这些都是在孙中山访问山西的指导方针的落实。与此同时,阎锡山提出了“民德、民智、民财”的三大施政纲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阎锡山大抓了山西的各项建设,工业、农业、农田水利建设都有长足发展,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兵工生产,成绩更为突出。有了这些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有了抵挡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武装进攻和北伐的成功。

奉系军阀张作霖,派20万大军攻打山西,费时8个月,山西依然固若金汤,张大帅只能撤兵而回;北伐时期,阎锡山及其领导下的晋绥军,虽不是主战场,情况却十分耐人寻味,这是因为晋绥军集团,牵制了对方太多的兵力和精锐;抗战时期,山西造的枪跑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抗敌的国共两军,有力地抵抗了日本鬼子的进攻。

“太原会战”后,阎锡山驻于临汾。1938年12月13日,阎锡山曾说:“我们今天军事上的失败,是过去数十年政治腐败的结果。故,意中事。不必悲观,不必失望。当日,南京失陷,阎锡山坚定地提出了“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的口号。在山西,他领导晋绥军,进行了持久的抗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此赢得了“模范战区”的称号。

重要人物

晋绥军事集团,阎锡山是领袖。他对这支部队的编制,很有个性和创造性。单独设立迫击炮团,手榴弹旅外加九个手榴弹营,仅此两项创,便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先河。这种编制在抵抗北洋军阀和日本鬼子的入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晋绥军的主要军事将领有商震、徐永昌、李服鹰、张荫悟、周玳、楚溪春、杨澄源、杨爱源、王靖国、傅作义、孙楚、李生达、陈长捷、郭宗汾等。这些人物大都出身保定系,这些人物也大都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如李服鹰、张荫梧、楚溪春、李生达、傅作义等等。

这些将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傅作义。这位被阎锡山由太原陆军小学保荐到北京清河陆军学校的15岁的青少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即回山西,由少尉排长连升至少校团副的他。在讨冯玉祥国民军的战斗中,由于守天镇指挥有方,一年之内,傅作义由上校团长升到中将师长。这在晋军、晋绥军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晋绥军的战斗力就是以傅作义的三十五师及其后来发展为三十五军为典型代表。后来,另起炉灶的傅作义,更是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出尽风头。抗战时期的1940年,他指挥的五原会战,击毙日本水川中将、步兵联队长桥大佐、特务机关长原中佐和五原矿日本籍军事技术人员500人,击毙日军1100人,生俘日军大小指挥官50人;毙俘伪蒙军3000人。

其次,徐向前领兵解决山西问题,吃肉与啃骨头的关系和利害,徐向前最有经验和体会。但他硬是横下一条心,两打运城,把运城拿了下来。继而一发不可收拾,攻坚临汾、决战晋中、解放太原,继而,场场战役是经典,场场战役美名传。临汾战役打出个“临汾旅”,成为共和国军史上最大的荣誉授予单位;晋中战役,以六万之众扣敌十万之师,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寡击众的著名战例;太原战役,也成为共和国军史上最难攻坚、费时最久、伤亡最大的“三最”城市攻坚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46年10月1日《三个月总结》党内指示,针对蒋介石坚持要消灭共产党的判断,确定以打解决中国问题的方针。且大体勾画了解放战争的基本进程。用3至5年的时间,先实施防御,然后转入反攻和进攻。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中,多数原则中涉及到阵地战的问题,并强调,“应取小城市和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去大城市。”“一切守备薄弱的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守备程度的守备,而环境有许可加以夺取的城市和据点,相机夺取之。一切敌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中原大战前后的晋绥军编制

蒋介石为分化各派反蒋力量,拉拢阎锡山,于1929年10月28日任命阎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充分利用蒋授予的职权.扩充军队。至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其情况如下:

步兵

第一军军长孙楚,辖孟祥吉、陶振武、马延守3个师;

第二军军长杨效欧,辖周思城、徐岱毓、李乐滨3个师;

第三军军长王靖国,辖田树梅、杜堃、田绣章3个师;

第四军军长李生达,辖霍原璧、段树华、陈长捷3个师;

第五军军长李服膺,辖朵珍、李俊功、贾学明3个师;

第六军军长杨耀芳、辖方克猷、赵廷英、温玉如3个师;

第七军军长关福安,辖郭宗汾、鲁英麟、刘添贵3个师;

第八军军长张会诏,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3个师;

第九军军长冯鹏翥,辖楚溪春、高鸿文、黄光华3个师;

第十军军长傅作义,辖苗玉田、叶启杰、白濡青3个师;

第一保安纵队司令丰玉玺,辖李廷秀、王辅、刘召棠3个旅;

第二保安纵队司令杨澄源,辖刘光斗、李嘉林、梁鉴堂3个旅;

第三保安纵队司令周士廉,辖王弼、刘逢吉、马良3个旅;

第四保安纵队司令秦绍观,辖刘濯清、樊赓灿、黄士桐3个旅。

上述4个保安纵队,中原大战开始后,均改为军的建制。

骑兵

司令赵承绶,辖孙长胜、彭毓斌、吕汝骥、郭凤山4个骑兵师。

炮兵

司令周玳,辖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珖、周俊杰、冯鹏翥7个炮兵旅(各旅长在中原大战开始后稍有调整)。

1930年3月15日,反蒋联军高级将领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军总司令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阎以徐永昌为前敌总指挥,张荫梧、傅作义为副总指挥,调集20多万大军,分兵6路,投入中原战场。阎在鲁北晏城设行营,亲自指挥。

7月下旬,蒋介石再次调整作战部署,决定调集主力于兖州以北发起会战,情势陡转。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出兵华北通电,东北军入关,反蒋联军损失惨重。

10月,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由天津逃住大连。张学良将晋军编为4个军,依东北军番号排列为:第四军,军长商震;第五军,军长徐永昌;第六军,军长杨爱源;第七军,军长傅作义。1931年6月晋军依中央军番号重新排列: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三十三军,军长徐永昌;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后来又编了1个护路军,以孙楚为军长;1个骑兵队,以赵承绶为司令,1个炮兵队,以周玳为司令,另外还编了3个独立旅。

兵役制度

综述

晋军从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主要实行两种兵役制,即募兵制和‘‘兵农合一’’征兵制。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募兵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阎锡山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兵役法》,制定了《山西暂行征兵大纲草案》,准备实行征兵制。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大纲草案未能实行。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阎锡由在其控制区域推行“兵农合一"制度,开始实行征兵制。各级兵役机构,也在抗日战争期间逐步建立起来。 [40] 

兵役机构

民国初,没有专门的兵役机构。山西军政府把招募兵员列为军政部的任务之一,但各部队招募新兵的工作,主要由各部队自己负责。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立了募兵机构-招募处,下辖2个募兵大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招募处改编为山西省政府兵役处,成为山西省的兵役领导机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又将兵役处改编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编练处,下辖专区兵役督察组(只设有汾南、汾东两个督察组)及晋西各县国民兵团和直属兵役训练班。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编练处改编为山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并逐步建立起军管区、师管区、团管区兵役组织系统。阎锡山兼任军管区司令。军管区司令部设办公室、编练处、兵役处、总务处和兵役干部训练班。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晋中战役之后,各地兵役干部溃退太原,被改编为迫炮师第二团。

募兵制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晋军实行募兵制,其募兵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插旗招募。二是划区招募。三是临时募集。

兵农合一征兵制

兵农合一是阎锡山为解决兵员、兵粮问题而制定的制度。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开始在晋西及晋西南部分县实行,日本投降后又推行到晋中、晋北一些县份。‘“兵农合一"的主要内容是编互助组:划分份地和为常备兵(在军队服现役者)家属出优待粮棉等。

军事训练

部队训练

晋军的部队训练,以制式教练为基本,而在不同发展阶段,还有整训、集训、阎锡山亲训等多种训练形式。

制式教练

制式教练为部队各兵种的基本(正规)训练。训练期一般为1年,其中半年为新兵入伍教育及基本教练,半年为应用(即战斗)教练。训练以建制单位组织实施,各级长官及军士为教员。训练内容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在课堂(寝室)进行,术科在操场及野外进行。

按照编印的操典、教范训练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秋,阎锡山军队在晋北参加反对国民军作战后,专门召开军事教育会议,讨论晋军的教育训练问题。会议根据作战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改进的问题21项,经讨论议决,多以阎锡山的《应改良之战事汇录》为改进依据。11月30日,阎锡山颁布了《山西陆军教育令》及教育大纲,对晋军的军事训练作了具体规定。

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1月,阎锡山又颁发了《山西军队教育服务条例》。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民国二十八年(1929年),山西陆军训练总监部编印了新的步兵操典和轻重机枪、山野炮等武器教范。 

整训中的军事训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阎锡山在吉县古贤村召开晋军高级军官会议,会后,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手谕编印了他讲的《新战士读本》;同时长官部又编印了《新的统御法》、《新的管理法》、《新的训练方法》、《新的作战方法》,即所谓的“四新’’,以此对部队实行教育。此外,还编印了《新步兵野外勤务》、《连的战斗法》、《民族革命战法》等训练教材。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旧军在事变中损失惨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阎锡山为重振旧军要求扩军,阎锡山又对旧’军进行整训,重点整训干部。

民国三十年(1941年),阎锡山在长官部成立整训处,并在部队建立了各级整训机构。

利用日本军官训练晋军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为扩大武装,收编原沦陷区各县伪保安团队及其他反动地方武装,改编为山西省防军,由留用的日本军官对省防军进行军事训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阎锡山在太原新南门外大营盘组成山西省防军集训团,每期训练两个月。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阎锡山将省防军集训团改组为山西军事干部训练团,军事教官仍由日籍军官担任。训练团设步兵、炮兵、工兵、交通、通讯、军医、兽医、军鸽军犬等8个训练队,其中步兵队下设校官队1个、尉官队4个,分期轮训晋军部队的干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阎锡山的军队经过整编后,有许多编余军官,阎将其编成军官总队,附设在军事干部训练团内集中训练。

三六一战斗法训练

在阎军被人民解放军大量消灭的形势下,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阎锡山创造了“三六一战斗法",亲自编写《三六一战斗法课本》和《三六一的具体做法》,发到部队,作为训练教材及战斗依据。 

亲训团训练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山西战场连连、取得胜利,解放区日益扩大。阎锡山军队所控制的地盘日益缩小,只剩下运城、临汾、大同、太原几个城市和晋中部分地区。11月,阎锡山在太原成立了亲训团,亲自兼任团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由参加亲训团的干部组建了1个亲训师,后在晋中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消灭。 

军事院校

阎锡山在建设晋军中,历来重视开办军事学校和军官教育团等,以培养军事人才。

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阎锡山开办的北方军官学校、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山西航空预备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等军事教学组织,共培训军官和军士8000余人。

北方军官学校的前身为学兵团,主要培养初级军事干部和军士,学制2年。学员由全省各地招收,要求具有高小毕业或同等学历的文化程度。

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主要培养后勤人员,学制2年。教练内容主要有辎重勤务、兵站勤务、卫生、马学等课程,辅以简要的军事训练。共办2期,毕业学员700余人。

山西航空预备学校每期学员60名,学制3年。学员主要从山西军官学校学员中挑选,并招收部分中学毕业生。学校有从英国购买的教练机6架。只办了1期。

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设于大同,培养骑兵基层军官和军士。教练所分军官、军士两个队,军官队学员300余人,军士队600余人,教练期为1年,只办了1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49年4月,阎锡山办的随营军政干部学校、青年军官教导第二章晋军的军事训练团、天才军官学校等,共培训军官1万余人。

随营军政干部学校在临汾土门举办两期,学员800余人。主要收容从沦陷区逃亡出来的中等学校的学生,经短期训练后分派各部队。

青年军官教导团是培养训练青年军官的机构:辖3个步兵大队、1个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学员来源:一部分在山西各地中学招收,一部分由部队保送,一部分从河南省招收。

天才军官学校设军官队和军士队各1个。学员是从各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中选拔出来的,各有一技之长,即谓之“天才军官"。教学内容,军事课以第二战区编的《民族革命战法》为主课,政治课以阎锡山的物劳主张为主课。共办3期,500余人。

除上述军事学校外,阎锡山还办过许多短期轮训团、轮训班,轮训了大批初级军官和军士。 

武器装备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山西军队的武器有:步马枪11888支,机枪12挺,小炮37门,多是湖北汉阳造和德国、日本造。民国五年(1916年),武器逐渐增多,并装备了山炮,国产的有汉阳造和晋造两种,外国造的有德、日、英、美、俄、比、奥等。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西的军火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可月产步枪1500支,冲锋枪200支,轻机枪200挺,重机枪30挺,枪弹60万发,迫击炮弹500发,山野炮弹300发。因此,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阎锡山第三次扩军后,晋军拥有的武器已达步马枪10万余支,轻重机枪6000余挺,迫击炮1000余门,山野炮500余门。中原大战失败后,晋军被改编,武器装备比过去大为减少。

抗日战争初期,晋军节节败退,丧师过半。以后,阎锡山偏安晋西一隅,又逐步扩充军队,恢复实力。一个陆军师的武器,有短枪470支,步马枪近3000支,轻机枪224挺,重机枪48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36门,山野炮4门。由于晋军不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所以抗战期间军政部补充给晋军的武器很有限,晋军主要靠’迁到陕西、四川的几个兵工厂生产的轻武器来补充装备,重武器来源很少。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接收的日军武器和改编伪军的武器,共6万余件,从而使晋军的武器一下子得到很大补充。其中,接收日军的武器,据不完全统计,有长短枪4万余支,轻重机枪1300余挺,火炮370余门,掷弹筒1000余具,各种子弹1200余万发,炮弹16万余发,手榴弹10万多枚;接收改编伪军的轻武器和小炮共1.6万余件。在日本投降后不久,晋军的各种武器总数又达10余万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晋军3个集团军、5个军的正规部队,有各种短枪1200支,步枪41436支,冲锋枪2215支,轻机枪3229挺,重机枪396挺,迫击炮282门,平射炮10门,战防炮3门,山野炮158门,掷弹筒1183具,总共50112件。

历史影响

晋绥军由辛亥革命时的山西民军改编而成,经历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至1949年4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前后达38年。晋军在中国近代史、军阀史上占有重要一页,晋绥军为生存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派系,主要赖以其较为系统和持之以恒的官兵教育和培训,赖以稳定的领导层和在晋省内积极建立军工企业。通过系统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苦心教育和培训,加上较严明的军纪,大大提高了晋绥军官兵整体素质,晋绥军历经多次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倾轧,地盘不断扩大,统辖的山西省经济、义务教育一度与江浙沪平津比肩,尤其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领先全国。

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晋绥军对山西省以及绥远省采取了特殊的以“造产救国”的思想为主张的特殊的统治措施,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保存了晋绥军的实力,减轻了第二战区的物资紧缺问题,而且客观上推动了晋绥地区的发展,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抗日。防守黄河西岸,抵制了日军继续向西北侵略的步伐,间接保护了广大西北地区,对抗日战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历史评价

晋系军阀集团(晋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特殊产物,虽偏居华北一隅,但凭晋绥两省之力,在周边强势军阀虎视耽耽、风云变幻的环境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逐渐摆脱中央政府领导,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但是毕竟晋系军阀是与人民为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集团,穷兵默武,给中原人民,尤其给晋绥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和祸害,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简评晋系军阀集团》毛洪亮)

晋绥军对晋绥这两大省在特殊的背景下进行了农业、工业、文化等三大方面的统治,虽然某些措施的不得当造成了矛盾和危害,但也对山西和绥远两省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对抗战时期的西北地区甚至是全中国都产生正面保护的意义。(《简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晋绥军对晋绥地区的统治及影响》)

参考资料

1.史泽波·多米多作文网

2.阎锡山为什么是山西人最认可的“省长”,他做过哪些事?·历史新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