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西汉末刘向编订《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散文)

2023-10-01 24阅读

冯谖客孟尝君

西汉末刘向编订《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散文

古文《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

作品名称 冯谖客孟尝君
作者 西汉末刘向编订
创作年代 西汉末
作品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
文学体裁 散文

文章原文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注释

◎冯谖(xuān宣),齐国游说之士。谖,一作“煖”,《史记》又作“驩”,音皆同。客,做门客。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着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

◎存,生存,生活。

◎属(zhǔ主),通"嘱",嘱咐。

◎寄食门下,在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好(hào耗),爱好,擅长,喜好。

孟尝君

◎诺,答应声。

◎以,因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

◎能,才能,本事。

◎贱,轻视,看不起。

◎食(sì四),通饲,给人吃。

◎草具,粗劣的饭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

◎居有顷,过了不久。

◎铗(jiá夹),剑。

◎归来,离开,回来。来,语气词。

◎比,和……一样,等同于。

◎为之驾,为他配车。

◎揭,举。

◎过,拜访。

◎客我,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

◎归来,回去。

◎弹,敲打。

◎无以为家,没有能力养家。

◎恶(wù物),讨厌。

◎给(jǐ己),供给。

◎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账册,古代一种公文文种。

◎计会(kuài),会计。

◎习,熟悉。

◎责,同”债“。债的本字。

◎署,署名,签名。(可见"记"不能作帐册,而当做告示。)

◎负,辜负,对不住。实际意思是没有发现它的才干。

◎谢,道歉。

◎倦于事,忙于事务,疲劳不堪。

◎愦(kuì)于忧,忧愁思虑太多,心思烦乱。愦,同“溃”,乱。

◎懧愚,懦弱无能。懧,nuò同懦。

◎沉,沉浸,埋头于。

◎开罪,得罪。

◎不羞,不以为羞。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装。约,缠束,约车即套车。

◎券契,债契。债务关系人双方各持一半为凭。古时契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分两半,验证时,合起来查对,故后有合券之说。

◎市,买。

◎反,同”返“,返回。

◎寡有,没有。

◎驱,赶着车。之,往。

◎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合券,验合债券。可知前面应解为“债务契约”。古代契约分为两半,立约双方各执其一。

◎矫命,假托(孟尝君)命令。

◎按:此节描述《史记》更合情理。

◎疾,迅速。

◎下陈,堂下,后室。

◎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

◎拊爱,爱抚。拊,同“抚”,抚育,抚慰。

◎子其民,视民如子。

◎贾,做买卖。贾(gǔ)利之,做买卖获利。(不必视为名词作商人解。)

◎说,通“悦”。

◎休矣,算了吧。

◎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jī)年,整整一年。

◎齐王,齐湣王。《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各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所谓“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是托词。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

◎顾,回顾,旁顾。

◎乘shèng,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亦可泛指车。

◎窟,洞。

◎梁,大梁,魏的国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

◎放,放逐。

◎虚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来。

◎先驱,驱车在前。

◎重币,贵重的财物礼品。

◎显使,地位显要的使臣。

◎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

◎固辞,坚决辞谢。

◎太傅,官名,为辅弼国君之官。掌制定颁行礼法。

◎赍jī,带着,抱着

◎文车,文饰华美的车辆。

◎驷,四马驾的车,比较:乘不一定是四马,驷一定是四马。

◎服剑,佩剑。

◎不祥,意为糊涂。一说不善,没有福气。

◎封书,写信,古代书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书。

◎谢,赔礼道歉。

◎不祥,通详,审慎,不详即失察。

◎被,遭受。

◎被(pī)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被,同“披”,遭受。

◎沉于谄谀(chǎnyú)之臣,被阿谀奉承的奸臣所迷惑。

◎不足为,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一说无所作为。

◎顾,顾念。

◎姑,姑且。万人,指全国百姓。

◎纤介,介同芥,纤丝与草籽,比喻极微小。

文章译文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

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于是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

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

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自从齐泯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到。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今仰赖冯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下马制止,问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门客谢罪。冯谖说,不是。而是为“君之言失”。他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像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一样,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也是一种规律。赶集上市的人,清晨时都急急地赶往集市;但到日落时,人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而是因为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在那儿已经没有了。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

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史记·孟尝君列传》)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文章赏析

一、欲扬先抑

本文刻画冯谖形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贫乏不能自存”、“无好”、“无能”;

“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平庸、贪婪、得寸进尺、缺乏自知之明;

薛地收债,营就“三窟”:才具出众、见识过人。

二、映衬烘托

为了突出冯谖的才能,作者巧妙地以孟尝君及其手下门客进行映衬烘托。

“收责于薛”、“焚券市义”有力地凸现了冯谖的卓越不凡。

三、尺水兴波

从叙事角度看,本文也颇有技巧:第一部分叙述冯谖初为孟尝君食客时的情状。第二部分叙述冯谖焚券市义,也暗伏机窍,如冯谖市义而不市其他出人意料,以及孟尝君由“不悦”到叹服的转变令人感喟。

文章篇幅尽管不长,但作者叙事曲折生动,每有波澜,使人读来趣味良多。

相关故事

1·冯谖弹剑。

2·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田婴为齐相十一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地位不高。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赏析

欲扬先抑

本文刻画冯谖形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贫乏不能自存”、“无好”、“无能”;

“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平庸、贪婪、得寸进尺、缺乏自知之明;

薛地收债,营就“三窟”:才具出众、见识过人。

映衬烘托

为了突出冯谖的才能,作者巧妙地以孟尝君及其手下门客进行映衬烘托。

“收责于薛”、“焚券市义”有力地凸现了冯谖的卓越不凡。

尺水兴波

从叙事角度看,本文也颇有技巧:第一部分叙述冯谖初为孟尝君食客时的情状。第二部分叙述冯谖焚券市义,也暗伏机窍,如冯谖市义而不市其他出人意料,以及孟尝君由“不悦”到叹服的转变令人感喟。

文章篇幅尽管不长,但作者叙事曲折生动,每有波澜,使人读来趣味良多。

相关注评

(一)

齐人有冯谖(xuān)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zhǔ)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齐: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贫乏:贫穷。自存:自己养活自己。

属:嘱托,请托。

寄食门下:意思是到孟尝君家做个食客,以解决生活问题。

起笔简介本篇主要人物的家境、身份。“贫乏”二字,为后文弹铗而歌张本。

(二)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客:指冯谖。

何好:爱好什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下句的“何能”与此同。

“曰”前省主语“人”。

也:表肯定语气。下句的“也”同此。

主语“孟尝君”承前省略。

何能:能做什么。

两番问答,写孟尝君探询冯谖的爱好、才能,以便确定对他的待遇和使用。言冯谖无好、无能,这不过是欲扬先抑,不鸣则已,为以后一鸣惊人映衬一笔。

(三)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受之:接受冯谖作食客。之,他,代冯谖。

诺:答应的声音,可译为“好”、“好吧”。

而:连词。它的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

一“笑”一“诺”,描摩传神,勉强“受之”,见其鄙薄轻蔑之情。

记冯谖经人介绍,作了孟尝君的食客。

(四)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左右:指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

以:因为。贱:贱视,看不起。形容词作动词用。

之:他,代冯谖。

也:用在表原因的介宾短语之后,表句读上的停顿。

食(sì):给……吃。“食”后省宾语“之”(他)。

草具:木碗。草,木制的。具,装食物的器皿。

贱之,承上句“笑”字。

(五)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居:停留,这里有“经过”的意思。

有顷:不久。弹(tán):用指头敲击。

其:他的,代冯谖。

剑:联系下文看,都指剑把。这句省主语“冯谖”。

歌:唱。

铗:剑把,这里指剑。

归来乎:回去吧。这里的“来”是语气词,不表“来到”的意思。

食(shí):吃。

一弹而歌,对所食不满。

(六)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sì)之,比门下之客。”

以告:把冯谖弹剑唱歌的事报告孟尝君。介词“以”的宾语“之”和谓语“告”的宾语“孟尝君”都省略了。

食:给……吃。这一句,一本作“比门下之鱼客”,意思是照门下吃鱼的客人那样看待。

之:前一个是代词,他,代冯谖;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待以客礼。

(七)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复弹而歌,对“出无车”不满,要求又高一步。

(八)

左右皆笑之,

二笑,反映左右对冯谖态度的变化。皆,表示无一例外。

(九)

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为(wèi)之驾:给他准备车马。车马齐备叫做驾。

车客:有车坐的食客。

待以上客之礼。

(十)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揭:高举。

过:访问,拜访。

其:他的,都代冯谖。

客我:把我当作上客看待。客,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写冯谖在生活改善以后的得意神态,表现他对孟尝君的感激的心情。

(十一)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无以为家:没有什么用来养家。

三弹而歌,为了养家,要求更高一步。弹剑、弹铗,弹剑铗,用语灵活多变。

(十二)

左右皆恶(wù)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恶:讨厌。以为:以之为,以的宾语“之”承前省略,意思是:认为(他)是……。

左右对冯谖的态度的又一变化。“以为……”句说明“皆恶之”的原因,并补充说明上文“皆笑之”的原因。

(十三)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公:敬称,可译为“先生”。

亲:父母。

乎:疑问语气词,吗。联系下文看,这里不是记孟尝君直接问冯谖,而是间接探问。

给:供给。

食用:动词用作名词,指吃的用的东西。

其:她,代冯谖的老母。

无使乏:不要让她缺少(食用)。

无:不要。“使”后省兼语“之”(她)。

孟尝君对冯谖的老母照顾周到。

(十四)

于是冯谖不复歌。

于是:有“在这种情况下”的意思,表示前后两件事情的承接关系,即表示后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在前者之后,并且是由前者导致的。

说明冯谖对孟尝君别无所求,并以其行动否定了左右“以为贪而不知足”的错误判断。

记叙冯谖做食客后,待遇不断得到改善,反映孟尝君善于养士的特点。

(十五)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出:拿出。

记:通告,文告,一说指帐簿。

诸客:众门客,可译为“门客们”。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

门下诸客,写问的对象。

(十六)

“谁习计会(kuài),能为(wèi)文收责(zhài)于薛者乎?”

习:熟悉。

计会:会计工作。

为文:给我。文,孟尝君自称其名。

责:同“债”,指借出的钱或物。

薛: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藤县东南,是孟尝君父亲的封地。为孟尝君所继承。

者:与“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作谓语。

乎:吗。

写问的内容、目的。收责于薛,是孟尝君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下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十七)

冯谖署曰:“能。”

署:签名。

曰:这里有“写道”的意思。

“能”,反映冯谖的胸有成竹,与上文之“无好”“无能”比照鲜明。下文的内容都围绕这个“能”字着笔。

(十八)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怪之:以之为怪。怪,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下文“怪其疾也”的“怪”用法同此。

之:代冯谖。

也:呀,表疑问和惊诧的语气。

从孟尝君的心理活动和谈话,写出他对冯谖毫无印象,而这个全无名气的冯谖居然自认为“能”完成收债于薛的重任,他自然为此感到惊奇。

(十九)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乃:就是。

夫:指示代词,那。这个“夫”,突出唱“长铗归来”是他的特点。

也:表解释语气。

与上文三弹三歌相呼应。对左右的笑谈轻薄,描绘得淋漓尽致,其讥讽鄙夷之情,溢满字里行间,行文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二十)

孟尝君笑曰:

三笑。这是欢欣的笑,为得到急需的人材而笑,与开头“笑而受之”的笑,感情基础不一样,与“左右皆笑之”的笑,更无相同之处。

(二十一)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果:副词,果真,果然。

负:对不起。

之:他,代“客”(冯谖)。

未尝:副词性结构,不曾。

客果有能也,与上文“客无能也”相对照。

(二十二)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nuò)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通过特意的邀请接见他。

谢:道歉。

倦于事:被琐事搞得疲劳。

愦于忧:被忧患弄得发昏。愦,昏乱。

性懧愚:天性懦弱愚呆。这是孟尝君的自谦之辞。

懧:同“懦”。

沉:沉溺,有“陷在……”的意思。

于:前两个表被动,可译为“被”;后一个表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在……(中)”。

开罪:得罪。

于:表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不译出。

羞: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辱。

乃:却,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

为(wèi)后省宾语“文”。

于:到。

盂尝君从主客观两方面解释未曾早接见冯谖的原因,表示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并对他愿意“收责于薛”寄予希望。言简意赅,可算是善于言辞。

(二十三)

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之:代收责于薛这件事。

约车:准备车马。

约,拴系,把马系于车前。

治装:整理行装。

治:备办;整理。

载券契:用车待着借契,说明借契之多。

券契:借契。

券:借贷双方各拿一半可以合验的契据。

毕收:完全收回来。

以:用,拿。“以”后省宾语“之”,“之”代所收回的债款。

何市:买什么。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

市;动词,买。

反:同“返”,回来。

视:看,这里有“估量”的意思。

寡有:少有,缺少。

所……者:所……的(东西)。

冯谖与孟尝君的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却引出下文冯谖到薛收债的出人意料的处理办法,故前人评道:“问则有意,答则无心,幻出绝妙文字。”

记叙冯谖主动承担为孟尝君去薛收债的任务和出发时的情况。

(二十四)

驱而之薛,

驱:赶牲口快跑,这里指赶着车。

之:到,与下文“长驱到齐”的“到”同义。

四字带过途中情况。

(二十五)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

当偿者:应当还债的。“者”字短语作“诸民”的后置定语。

悉:都。

合券:将借贷双方收藏的借契合在一起进行核对。

遍合:都核对过。

起:站起来。

起,表示郑重其事。

(二十六)矫命以债赐诸民,

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

以责赐诸民:把债款赐给(借债的)老百姓,意即不要偿还。

以:用,把。

原为收债而来,反以债赐诸民,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二十七)

因烧其券。

因:表顺承关系的连词,与“于是”相当,可意译为“随即”。

其:他们的,代诸民当偿者。

使孟尝君失去再去收债的根据,使借债的百姓彻底放心,反映冯谖的果决与考虑问题的周到。

(二十八)民称万岁。

民:即上文的“诸民”。

称:说,这里有“欢呼”的意思。

写出老百姓的感激和欢欣心情,见冯谖以债赐诸民的重大政治意义,间接反映了薛地百姓以前备受高利贷剥削的痛苦。

简叙冯谖到薛以焚券市义的方式为孟尝君收债的经过。

(二十九)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长驱:一直赶车快跑,中途不停留。

齐:指齐国国都临淄。省主语“冯谖”,省“见”的宾语“孟尝君”。

而:连词,可译为“就”。

八个字,写出冯谖办事的干净利落。

(三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其疾:以其疾为怪。

因为他回得这么快而感到奇怪。

其:他,代冯谖。

疾:快。

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意谓穿戴得整整齐齐。

之:他,代冯谖。

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乎:吗。

何: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

也:呀,与“何”相呼应,表疑问。

从孟尝君的心理、行动和谈话,反映出他急于了解冯谖收债的情况和希望他收回债款又不相信他这么快就能完成任务的心情。

(三十一)

曰:(省主语“冯谖”)“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矣:了,表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君:您,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孟尝君。

云:说。

这句是下文说明问题的依据,又照应了上文。

(三十二)

臣窃计,

臣:我,冯谖对孟尝君自称。

窃:私自,谦词。

计:考虑。

下面五句是“计”的内容。

(三十三)

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宫:古代贵族居住的房屋。

实:充满。

厩:马棚,泛指牲口圈。与“宫中”相对而言,故称“外厩”。

充:充满。

下陈:古代统治者堂下陈列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极言孟尝君家用的玩的东西之多,反映了他的奢侈淫逸,而这正是残酷剥削百姓的结果,却也正说明他的寡义。

以:通“已”,副词,仅仅。

义:这里指正义的行为及因行义而获得的声誉。

耳:罢了,表示范围的仅此性和肯定语气。

又一次与“视吾家所寡有者”相呼应,突出采取下述作法的依据。

(三十四)

窃以为君市义。

以:介词,用。后省宾语“之”,“之”代债款。

为:介词,替,给。

市义,奇事,奇语!

(三十五)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奈何:动词性结构,怎么样。表示询问方法或情状。

疑惑不解,故有此问,以引出下文。

(三十六)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

区区:小小的。

拊爱:爱抚,爱护。拊,同“抚”。

子其民:以其民为子。子,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那里的,代“薛”。

因而:是介词“因”与连词“而”的连用形式,相当于“借此”,“趁机”。

贾:古代指设肆售货的商人,这里用作状语,意即“用商人的手段”。

利之:从人民身上谋取利益。之,他们,代“民”。

责备孟尝君对薛地百姓不义。

(三十七)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乃:副词,加强肯定,可译为“就是”。

所以:与它后面的动词性短语结合,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方法、方式,可译作“用来……的方法(方式)”。

也:表判断。

说明“市义”的内容与影响。

(三十八)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悦:高兴。

休矣:算了,罢了。表示无可如何的感情。

他的“不悦”,说明对“市义”的深远意义很不理解,见出其平庸与近视。

记叙冯谖向孟尝君报告收债的结果。收债于薛的整个过程,处处表现出冯谖的“果有能。”

(三十九)

后期(jī)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后:指收债于薛以后。

期年:一周年。

齐王:指齐湣王。

谓……曰:对……说。

寡人:古代诸侯的谦称,可译为“我”。

先王:齐湣王称他已死的父亲齐宣王。

以……为……:这是个表示处置等意义的格式,可译为“把……作为(当作)……”。

貌似尊重,实免其职。

(四十)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就国:到自己的封地去住。国,卿大夫的封地。

未至百里:离目的地还差一百里。

君:指孟尝君,与作第二人称代词的“君”有别。

从迎接的人数之多,迎接的路途之远,反映薛地百姓对孟尝君的尊重,见出“市义”的效果和冯谖的远见。与上“民称万岁”相照应。

(四十一)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顾:回头看

所为文市义者:名词性短语,替我买义的道理。

乃:才。

见:看到。

之:它,复指“先生所为文市义者”。

终于认识到市义给他带来的好是,赞赏、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与上文“不悦”形成鲜明对照,并与“窃以为君市义”等语相呼应。

(四十二)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窟:巢穴。

仅得:仅仅能。

其:它,代免。

死:指死于猎人或猛兽。

耳:而已,罢了。

一窟:比喻市义买得了人心。

未得:不能。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安卧,形容没有忧虑。

高,使动用法。

也:表肯定语气。请为君复凿二窟。”

请:表敬副词,相当于请允许(我)。

以“狡兔有三窟”为喻,启发孟尝君得用多种办法从各方面来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必要,表现了冯谖的深谋远虑和愿为他尽忠效力的决心。

结束收债,转入下文,是个过渡性质的段落。

(四十三)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shèng),金五百斤,西游于梁,游行各国,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予:给。

乘:用四匹马拉的一辆车。金,和下文的“黄金”,都指铜质货币。斤,同“釿”,先秦的一种货币单位,重一两多。这是个双宾语句,省略近宾语“冯谖”。

西:往西,方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游:游说

游行各国:对诸侯有所劝说。

于:到。

梁:魏国,这里指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魏原都安邑,魏惠王时迁都大梁,国号也叫梁。

先迎之者:“者”字短语,作“诸侯”的后置定语。

之:他,代孟尝君。

富:指国家富足,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强调孟尝君所能起的作用,为的让魏王迎接他。

(四十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于是,这里含有“由于这个原因”的意思,翻译时不必改词。

虚上位:让出最高的的职位(国相)。

虚:空着,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故相:原来的相。相,官名,百官之长。

以:是使令、任用意义的动词,与“为”配合,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相当于“让……作……”

聘:聘请,请人担任职务。

冯谖游说成功,梁王以显使厚礼聘请孟尝君为相,从而提高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

(四十五)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先驱:这里的意思是:走在梁王使者前,赶车快跑,回到齐国。

诫:告诫,预先提醒。

重币:厚礼,指千金。币,古代礼物的通称。

显使:显贵的使臣。

使:名词,使者,使臣。以上两句都是判断句。

齐:指齐王等。

其:副词,大概,可能,表揣度语气。

之:代梁王派显使以重币聘请孟尝君的事。

提醒孟尝君,为的让他做好应付梁使的准备。

(四十六)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梁使:梁惠王的使臣。

三反:往返多次。反,同“返”。

固辞:坚决推辞。辞,谢绝,推辞。

不往:不到(梁国)去。

也: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进一步突出梁王对孟尝君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孟尝君的地位、声望。以上两句极简要,省略了不少具体情况的记叙。

(四十七)

齐王闻之,

之;代梁惠王派使者多次往聘孟尝君的事。

应上文“齐其闻之矣”,说明冯谖判断的正确。

(四十八)

君臣恐惧,

君:指齐王。

恐惧,是害怕孟尝君受聘为魏国相,使魏“富而兵强”,对齐国不利。

(四十九)

遣太傅赍(jī)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chǎnyú)之臣,开罪于君。

太傅:官名,赍:拿东西送人。

文车:雕刻或绘画着花纹的车。

驷:四匹马拉的车,与“乘”同义。

服剑:佩剑。

谢:道歉。

不祥:不喜。一说,不吉利。

被:遭受。

于:这里可不译出。

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借指祖先。

祟:原指鬼神害人,这里指祖宗降下的祸害

沉:深深地迷惑。

于:被。

谄谀:奉承讨好。

齐王强调得罪孟尝君的客观原因,目的在为自己推卸责任。

(五十)

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不足:不值得。

为:帮助,卫护。

顾:顾念。

姑:姑且,暂且。

反国:返回齐国国都临淄。反,同“返”。

统:统率,治理。

万人:指全国人民。乎:吧,表祈使语气。

齐王正面提出请求,又对以前“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的借口做了巧妙辩解。“寡人不足为也”,表面上仍有“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的意思,这次请孟尝恢复相位,为的“顾先王之宗庙”。前后文字相

映成趣。

记述冯谖设计为孟尝君凿好第二窟,使他返国恢复相位,又一次表现冯谖的“果有能”。

(五十一)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愿:希望。

请:指向齐王请求。

祭器:宗庙里用于祭祀祖先的器皿。

立:建立。

于:在。

还;指冯谖回到临淄。“还”字说明在薛建立宗庙的任务是由冯谖担负的。

报……曰:向……报告道。

姑:副词,姑且,暂且。

高枕为乐:意思是高枕而卧,无忧无虑地享乐。高枕,高枕而卧的略语。

照应上文“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突出凿三窟的意义。

记冯谖为孟尝君凿就第三窟,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政治地位,突出冯谖的深谋远虑。

文章写了“弹铗而歌”“收债于薛”“经营三窟”

启示

做人得自己给自己争取机会,这个世界上伯乐是很少。如果你自己不说,说不定你的才华就永远沉寂了。

文集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

1.冯谖客孟尝君·古诗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