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同里(中国5A级旅游景区)

2023-10-03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苏州同里

中国5A级旅游景区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5.8万人,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AAAAA级

中文名 苏州同里
外文名 Tong li ancient town
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景点级别
总人口 5.8万人
12个行政村
地址 江苏省吴江市

发展历史

史前

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

唐宋

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尚属村市,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同里属吴江县感化乡、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

元明

元明时同里渐移至南,因镇内三条东西向市河,成”川“字型,又名”同川“。屯村汉代成集市,始称”屯市“,唐初已达兴盛时期。宋建炎年间,居此地者千余家。元明时”易市为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弟张士德据吴江,分兵谭道济守屯市东关,控扼守秀州、松江二要冲。明嘉靖年间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后居民稍增,自成市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屯村属吴江县久咏乡。

清朝

清乾隆年间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原居同里镇中,水民安数亩的放生河塞筑屋,“亦成闹市”,称”新填地“。镇域继续向东南扩张。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区域自治。

民国

民国元年,同里设市公所。

现代

1985年10月,同里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1980年同里古镇被列为国家太湖风景区景点之一,1982年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2000年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17日,同里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主要景点

明清街古镇商业街之一。1996年建,长160余米,为明清建筑风格,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两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遗风”四字由费孝通题书。

同里湿地公园位于镇东北部,东南与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邻,北依澄湖,南邻白蚬湖,是同里与周庄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园内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园、香樟园、银杏园、桃园、药草园、翠梨园、竹林园、苗圃、鱼塘等。

嘉荫堂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国11年(1922),四进,门窗梁栋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两万两。与诗人柳亚子同宗。主建筑仿明代结构,俗称“纱帽厅”。因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该庭院高大宽敞,肃穆庄重。五架梁两侧中心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纱帽翅”(即梁头棹木)上刻有《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等八幅戏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旅游信息

线路

同里水乡品味二日游第一天:退思园(世界文化遗产地)→摇橹船→王绍鏊纪念馆(体验同里深厚文化底蕴)→同里湿地公园→十八灶→潜龙山庄休闲垂钓第二天:珍珠塔景点(御史府第)→三桥景点(欣赏水乡风情)→崇本堂(商贾大户)→嘉荫堂(书香门第)→耕乐堂(欣赏明式宅第园林)→南园茶楼(品茗)→罗星洲(水中佛国)

美食小吃

闵饼

同里闵家湾“本堂斋”特产,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袜底酥

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料以面粉和猪油为主,配以糖、盐、芝麻和香葱等辅料。其制作过程包括油面和油酥制作两部分。首先用面粉、沸水和油合制成油面;然后用油和面粉合制成油酥。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

状元蹄

此菜虽非同里独有,但同里制法甚有不同,至于制法则是不传之密。同里人宴请宾朋,桌上定有此菜。

青团子

相传青团子是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以此用来包入豆沙或枣泥,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成。

2021年7月消息,同里古镇景点推出暑期全年夜间开放。

基本介绍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锜、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古镇文化

目前,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同里也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古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全国各大报纸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同里,苏州同里影视摄制组也频频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也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发展中的同里,以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同里镇国民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镇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2021年4月18日上午,第二十五届“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同里古镇举行。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区委书记李铭、区委副书记钱斌等共同为“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启幕。

本届旅游文化节紧紧围绕“文旅消费、江南文化、绿色生态、沪苏同城”等关键词,充分诠释全域旅游时代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整个旅游文化节活动从3月持续到5月,设有北联村踏春赏花季、第八届中国女子围甲联赛、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首届观鸟大赛、第35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决赛、第二十五届“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同里之春”五五购物季、“寻春同里”长三角短视频大赛、夜游同里启动仪式、2021“同里之春”长三角评弹票友流派演唱会、“遗产创新未来可期”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我与同里”民宿周、2021年长三角旅游推介会等多个子项目。

近年来,同里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千年古镇世界同里”的品牌内涵,积极优化农文旅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切实做好文化赋能大文章,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同里之春”特色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图片

千年风韵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着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同里人才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锜、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同里遗址

同里遗址在1985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位于苏州吴江同里镇西北

同里遗址现存面积约32万平方米,史前时期的文化堆积约1—1.5米,环绕遗址一周分布有宽10米以上的壕沟,并在遗址北50米的地方发现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高台墓地。

抢救性发掘发现崧泽文化1座祭台和64座墓葬。祭台被宋代地层所压,建筑在其下的崧泽文化村落之上,形状呈正方复斗形,顶部宽10米、底部宽16米、高约1.3米,土台5个面贴有红烧土块,其下四周场地也用红烧土铺垫,近土台处场地红烧土块较密集,远处渐稀少。而64座崧泽文化墓葬与祭台属同一层次,分布于祭台的北侧,呈南北3列向东向西延伸排列。墓向大多为南北向,头向南,少量东西向,东向西。因墓葬位于现代水位以下,人骨大多保存不好,许多墓葬只能看清人骨轮廓,墓葬一般为仰身直肢,个别为侧身屈肢和二次葬,一般为单人葬,个别为二人合葬墓。

墓坑为长方形浅竖穴,少量为梯形,根据墓坑大小,分3类,大墓葬坑在2.5米以上,小型墓坑仅人身长,中型墓坑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大型墓主要分布在2个区域,一是位于祭台北坡下,有4座,一是位于墓地西部,也为4座。随葬品数量大小墓葬相差悬殊,大墓一般在20件以上,小型墓葬7—8件以下,少量墓仅见人骨架。随葬品种类有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一般位于墓葬两端,玉器主要位于头部和手部,石器位于头部和腿部,骨器位于头部和手部。陶器327件,大多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主要器物组合为鼎、豆、罐、壶、盆、杯等,另有钵、缸、瓶、盅、澄滤器等,器类中以坛、壶、杯组成的酒器最具特色,它们制作精美,非一般实用器皿,可能是陶礼器。陶器中另一大特色是较多的器物饰有花纹,一部分为通体纹饰,另外有一部分少量彩绘陶器。石器20件主要有石锛、石钺2类,特别是石钺,制作规整,磨制光滑。玉器数量较多,达25件,主要器形有璜、镯、坠饰,璜有桥形、半璧形和半环形3种,同一类璜且有大小不等之分,玉镯形制单一。牙骨器有4件,出于一个墓葬中,为2件象牙手镯和2件骨簪。

同里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太湖流域最大的崧泽文化遗址,遗址四周分布有环形壕沟的特征,为研究本地区史前聚落的特点提供了范例。一群较高规格的墓葬和堆筑考究的方形夯土祭台的组合是良渚文化权贵墓地的雏形,原始字符、刻纹陶礼器及原始宗教遗存等各种文明因素的增多,为研究该地区文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渔米之香

自古以来,同里就是水乡泽国,物产丰富。宋代,时已“民丰物阜,商贩骈集,百工之事咸具,园池亭榭,声伎歌舞,冠绝一时”。元代镇区逐渐南移,至元末明初“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室宇丛密,街巷逶迤,市场腾沸,可方州郡”。宋、元、明三朝,同里已是吴中巨镇。

同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日照2179小时,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1019.5毫米,“雨热同步”,“光温互升”,因而形成四大生产基地:

粮油生产基地。同里四周碧野千里,良田万顷,河泊众多,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清代以来,逐渐形成发达的米市,与无锡北塘、江都仙女庙、上海南市并称“江苏四大米市”。每年运往上海的大米达五六十万石,甚至远销天津、宁波等地。特别是同里出产的白粳,在上海米市特称“苏同白”,约占旧上海全部食米的十二分之一。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同里米市已为“官牙七十二家,商贾四集”。规模最大者丰泰豫米行,在江浙两省中首屈一指。解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同里的人均商品粮,一直居吴江市1~2位之内。

水产养殖基地。同里的水产业,从以捕捞为主,发展到以养殖为主。1989年全镇养殖面积780公顷(11705亩),水产品总产量达1947吨(38954担),比1979年增长10倍。2003年,养殖面积外荡1393公顷(20900亩),内荡1333公顷(20000亩),总产量达6174吨(123480万担)。同时,从单一的青、草、鲢、鲤发展到鲈鱼、对虾、青虾、蟹、鳖等优特水产品。

种草养鹅(禽)基地。21世纪初,全镇种草133公顷(2000亩),哺坊40家,年哺苗鹅(禽)110.3万羽,养成鹅(禽)92.5万只。

蔺草种植基地。旺塔、韩墅、裴厍等村历来种植67~133公顷(1000~2000亩)席(蔺)草,产量历年来均居吴江市之首,并在“烂田”中种植藕、荸荠、慈姑、芡实等。另外2000年全镇还种植中草药100公顷和蚕桑1333公顷。

2003年,同里粮食总产量达12115吨,油菜籽总产1414吨,水产品总产量6174吨,家禽出栏42万只,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1014万元。

同里的工业,早期以生产农具和粮油加工为主。宋明时期,屯村铁作业已颇具规模。清末,同里盛称“九当十三车”(全镇有9家典当和13家油坊)。民国时期,工业有电灯厂、碾米厂、油厂。1952年,同里开办吴江县首家国营米厂,1956年扩建公私合营马兆源油厂。20世纪50年代组建五金社、石棉社、竹器社等。70年代发展成为电机厂、农机厂及新建晶体管厂等县属集体企业。80年代兴建一批乡镇企业。90年代民营和外资企业兴起。

21世纪初,落户同里的外资、台资、港资企业45多家,民营企业近300家,形成“电子资讯、医药医保、新型建材、汽车配件、金属表面加工”五大特色产业。至2003年末,工业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天翰科技、美欣医材、吴赣化工、通信电缆、常乐泡塑新材5家,其中天翰科技工业销售超13亿。

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同里商业的繁荣。清初,同里已成为方圆数十里商贸集散中心。民初商业辐射至邻近乡镇“商有典当、米行、盐公堂”,商业街东自新填地,西至西埭,全长1.5千米。上下街店铺栉比,集60多种行业,600余家商号。尤其是南湾塘、小菱湾一带,商贩纷至,百舸争泊,市河为塞,街道上往来熙攘,人声鼎沸,早晚不息,名店大号,比比皆是。

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的兴起,给同里的商业带来新的生机,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本地土特产商店迅速崛起。外地名牌名店也落户同里,有刺绣、真丝、绸缎、食品、陶瓷等,品种齐全,档次较高,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明清街,两侧商店毗连,左侧前店后宅,右侧下店上宅。房屋多为木门木窗,青砖翘脊,路面金山石铺设,还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古街特色。

参考资料

1.“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苏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