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汉语汉字)

2023-10-05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愁(拼音:chó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体为收录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古字形从心、秋声。“愁”本义指忧虑悲伤,又指感伤的情绪。由忧虑、忧愁引申为怨恨、愤恨。

中文名
拼音 chóu
部首
五笔 TONU
仓颉 HFP
郑码 MFUW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丶ノノ丶丶フ丶丶
字级 一级(编号:2951)
平水韵 下平声·十一尤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流程图

形声字。小篆写作图1,下部为“心”,作形旁,表示这个字与心理有关。上部为表示读音的声旁“秌”,“秌”是“秋”的异体字,作左“火”、右“禾”;隶楷文字位置略有变化,上为左“禾”、右“火”,下为“心”。

“愁”虽是形声字,但纵观中国文学史,“秋”常常与“愁”并提。秋天,黄叶纷飞,冷风飕飕,秋雨阵阵,草木凋零,人们触景生情,容易产生悲凉、忧虑的心情,这就是古代文人所说的“悲秋”。吴文英在《唐多令·惜别》中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秋”合成了一个“愁“字。由于秋天容易使人产生忧虑、悲愁的情结,所以在“秋”字下加一个“心”字表示人的忧“愁”。这就是“愁”字。“愁”字以“秋”字来表示人们心中的忧虑悲伤,它把人们的心理变化,一种抽象的情绪,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这就是人人都可感受到的“秋天的心情”。用“秋天的心情”,也就是“秋心”准确地表达了“愁”字的深刻内涵。

“愁”本义为忧愁、忧虑。由忧愁、忧虑引申为悲伤、哀愁,用于事物,则形容凄凉、惨淡的景象;由忧愁、忧虑引申为怨恨、忿恨。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愁 chóu ㄔㄡˊ

◎忧虑:忧~。~苦。~楚。~烦。~虑。~郁。~闷。~容。~绪。借酒浇~。多~善感。

详细释义

◎愁 chóu

〈动〉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worry;be anxious]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愁海(比喻愁深)

使受苦 [cause sb.suffering]

伤形费神,愁力劳意。——《墨子》

怨尤;怨恨 [have a grudge against sb.;hate]。如:愁恨(忧怨)

词性变化

◎愁 chóu

〈形〉

凄惨,惨淡 [gloomy]。如:愁红(憔悴的残花。用以比喻女子的愁容);愁戚戚(愁切切,愁凄凄。凄惨愁苦的样子)

悲哀;哀伤 [grieved;distressed]。如:愁痛(悲痛);愁悲(悲愁;悲哀愁苦);愁郁郁(忧伤的样子)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士尤切(chóu)

憂也。从心,秋聲。

說文解字注

【卷十】【心部】

𢝊也。或借爲“揫”字。《鄉飲酒義》曰:“秋之爲言揫也”是。

从心,秌聲。士尤切,三部。

广韵

士尤切,平尤崇 ‖ 秋聲幽2部(chóu)

愁,憂也。悲也。苦也。士尤切。二。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愁;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韵》士尤切。《集韵》《韵会》《正韵》锄尤切,并音㵞。《说文》:忧也。从心秋声。《广韵》:悲也。《增韵》:虑也。

(jiū)又《正韵》即由切,音揫。《礼·乡饮酒义》:秋心为言愁也。注:愁读为揫。

(jiū)又《集韵》将由切。与楢同。《说文》:楢,聚也。或作愁。

又《集韵》财劳切,音曹。扬雄有《畔牢愁》。

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龄会足衰,劫往岂足辽。虚刀挥至空,鄙滞五神愁。

或书作𢝲。

参考资料

1.愁·汉语字典

2.愁·新华字典

3.愁·汉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