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汉语汉字)

2023-10-07 4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狼(拼音:láng)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犬良声。狼指一种野兽,形似狗,常群居。狼性情凶残,故又引申为凶狠,由“狼”构成的语词,多含贬义,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

中文名
拼音 láng,lǎng,làng
部首
五笔 QTYE(86);QTYV(98)
仓颉 KHIAV
郑码 QMSX
字级 一级(2005)
平水韵 下平七阳
注音 ㄌㄤˊ,ㄌㄤˇ,ㄌㄤˋ
总笔画数 10
统一码 基本区 U+72FC
造字法 形声字
结 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四角码 4323₂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流程图

形声字。“狼”字早见于甲骨文(图1),构型与现代相反:左部为“良”,于此仅作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右部为“犬”,说明这个字的本义和动物有关,一说,这就是狼的象形。狼与犬相似,用象形的方式难以分清,于是采用形声结构。甲骨文为左“良”、右“犬”;后世演变成左“犬”、右“良”。战国简牍文字(图2)和小篆(图3)“良”字形下半通道讹变为“亡”形,汉代以后的隶书(4、5)和楷书将“良”上部写作一点,同时将“犬”写作反犬旁“犭”。

狼的本义就是狼这种野兽。因为狼天性残忍,所以它通常成为坏人或恶势力的象征,所以与“狼”有关的词语大多都含有贬义,如:狼狈为奸、狼奔豕突、鬼哭狼嚎等。也表示急速,如:狼吞虎咽。狼的窝内非常杂乱,所以“狼戾”“狼藉”均有“散”“错杂”义。在古籍中常见“狼烟”一词,实指“烽火”。古代边疆烧狼粪以报警,如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láng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详细字义

láng

【名】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即俍人〖Lang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星名。即天狼星〖Sirius〗。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láng

【形】

凶狠〖fierceand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急快〖hurry〗。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散乱,困窘〖inrandom〗。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笨,拙〖stupid;bulky〗。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狼狈不堪

lángbèi-bùkān

〖bebadlybattered;getleft;inadilemma;likeadrownedmouse;insorestraits〗狼狈:又作“狼贝”、“狼跋”。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三国志·马超传》:“〖梁宽〗,〖赵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现多形容处境困难,窘迫的样子

那提调狼狈不堪…被钦差拍着桌子,狗血喷头的一顿大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狼狈为奸

lángbèi-wéijiān

〖actincahoots;collusionwitheachother;handinglove,handandglove;workhandinglovewith;packcardswithsb.;onehandwashesanother〗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结合伤害牲畜,因此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恶毒的目的,互相勾结做坏事

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拼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他发现警察和搞诈骗的歹徒是狼狈为奸的

狼奔豕突

lángbēn-shǐtū

〖runlikeawolfandrushlikeaboar;rushaboutlikewildbeasts〗狼和猪到处奔跑。比喻很多坏人四处流窜

狗偷鼠窃盈州县,狼奔豕突干刑宪。——清·伤时子《苍鹰击·诉愁》

狼多肉少

lángduō-ròushǎo

〖thereistoolittlemeatforsomanywolves〗〖东北方言〗∶供不应求,近似“粥少僧多”

你没看见现在东西缺,狼多肉少。你弄不来,被别人弄去,大伙就把意见集中到你身上

狼狗

lánggǒu

〖wolfhound;Germanshepherddog〗外形似狼的一种优良狗,凶猛而嗅觉灵敏,可充作军犬、警犬、猎犬等

狼顾

lánggù

〖suspiciousandneverousforfearofattackfrombehind;watchout〗像狼一样经常回头看,怕遭到袭击,形容人行事有所顾虑,怕自己受害

狼顾狐疑

狼孩

lánghái

〖wolfchild〗据信由狼或其他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

狼号鬼哭

lángháo-guǐkū

〖patheticcries〗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惨

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红楼梦》

亦作“鬼哭狼嚎”

狼毫

lángháo

〖writingbrushmadeofweasel'shair〗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

小楷狼毫

狼藉

lángjí

〖beindisorder;scatteredaboutinamess〗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也作“狼籍”

狼井

lángjǐng

〖trou-do-loup〗倒圆锥形或倒角锥形(倒金字塔形)的陷井,中间有一尖桩,是阻碍敌人行动而筑成的障碍物

狼吞虎咽

lángtūn-hǔyàn

〖gorge;beadeviltoeat;devourravenously;gobbleup;makeapigofoneselfwolfdownone'sfood〗形容吃东西不细嚼,又急又猛

他扑到鸡蛋和咸肉上,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狼烟

lángyān

〖smokeofwolves’dung;firebeaconalongthebordertosignalalarm〗烽火。相传中国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起的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薛逢《狼烟》

狼烟四起

lángyān-sìqǐ

〖beenvelopedintheflamesofwar;withalarmsraisedatallborderposts〗狼烟:焚烧狼粪升起的烟雾。四处有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战事不断

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狼烟四起,实是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

狼崽

lángzǎi

〖wolfling〗小狼或幼狼

狼子野心

lángzǐ-yěxīn

〖rapacity;aggressivedesignsofthewolves;wildambition;wolfishnature〗狼崽子具有凶恶的野性。比喻凶恶的本性难以改变。也比喻坏人用心狠毒

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左传·宣公四年》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犬部】鲁当切(láng)

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从犬良声。

说文解字注

佀犬,锐头白颊,高歬,广后。

段注:详其状可识别也。《毛传》曰:狼,兽名。《释兽》曰:狼,牡貛。许谓貛即貒。

从犬,良声。

段注:鲁当切,十部。

广韵

鲁当切,平唐来‖良声阳部(láng)

狼,犲狼。《说文》曰:“犲似犬,锐头而白颊,高前广后。”《帝王世纪》曰:“有神牵白狼,衔钩入殷朝。”又姓,《左传》晋有大夫狼瞫。

【校释】犲似犬:《说文》无”犲”字,盖涉上而衍文。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部】狼·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7

(láng)《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竝音郎。《说文》: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从犬,良声。《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声诸窍皆沸,善逐兽。里语曰:狼卜食。狼将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猎师遇狼辄喜。狼之所向,兽之所在也,其灵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尔雅·释兽》:狼,牡貛,牝狼。注: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种类也。《诗·齐风》:竝驱从两狼兮。《周礼·天官·兽人》:冬献狼。注:狼膏聚,聚则温。

又狼藉。《孟子》:乐岁粒米狼戾。注:狼戾,犹狼藉也。

又《周礼·秋官》:条狼氏。注:条,当为涤器之涤。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

又《律书》:西至於狼。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又杜笃《论都赋》:寥狼邛莋。注:寥狼,犹擥扰也。

又地名。《左传·文九年》:楚子师於狼渊,以伐郑。《史记·秦本纪》: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县,属右北平郡。臯狼县,属西河郡。皆见《前汉·地理志》。

又《後汉·明帝纪》: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前後慕义贡献。

又草名。《尔雅·释草》:孟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左传·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斩囚。

(lǎng)又《集韵》里党切。音朗。狼犺,兽名。似猴。

又郁狼,汉侯国。韦昭曰:属鲁。狼音卢党反。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làng)又《集韵》《韵会》郎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阳武。《前汉·张良传》: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注:师古曰:狼音浪。◎按《史记》本作浪。

参考资料

1.狼·汉典网

2.狼·在线汉语字典

3.狼·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