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汉语汉字)

2023-10-11 3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孟(拼音:mè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此字一般认为是形声字,从子,皿声。孟的本义指同辈中最长的,泛指排行第一的。又指每季度的第一月。孟也是姓氏用字。

中文名
拼音 mènɡ
部首 子、皿
五笔 BLF
仓颉 NDBT
郑码 YALK
笔顺 横钩、竖钩、横、竖、横折、竖、竖、横
字级 一级(编号:1316)
平水韵 去声·二十四敬
总笔画 8
四角码 1710₂
统一码 5B5F
注音字母 ㄇㄥˋ
造字法 形声字或会意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体字 𣏍、𥁪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流程图

孟,商代金文作“图1”,由“子”“皿”两个独体象形字组成;至周代金文,该字遂分为二系:一系“皿”中有水,后又省“皿”,演进为《说文解字》古文;一系秉袭商代金文,后来演进为《说文》小篆与隶书。

“孟”字的构型意义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是形声字。因为由容器形演变而来的“皿”字与“孟”字读音相近(均属明母阳部),故而“孟”是一个“从子,皿声”的形声字。“孟”指兄弟姐妹最长者,故以“子”为形旁。

文字学家康殷先生认为,“孟”像给初生婴儿洗澡的样子。洗浴为人始生第一件事,所以“孟”有“开始”之义,如春季的第一个月称“孟春”,冬季的第一个月称“孟冬”。但是这种说法有一些问题,既然生儿孟仲叔季人人都首先要洗净,人人都有这个“始”,那么人人都可称“孟”,也就不会有“孟仲叔季”的说法。

有人说“孟”是古人弃、食长子的习俗。《说文解字》:“孟,长也。”又“伯,长也”。这里的“长”,是特指长子,虽然都是长子,却分别为二名。《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礼纬》云:‘庶长曰孟。’然则嫡妻之长子者称伯,妾之子长于妻之子则称孟,所以别嫡庶也。”是嫡长称伯,庶长称孟。在宗法制度下,“大人世继以为礼”。

只有嫡长子才能世袭爵位,庶长子是被排除在外的。这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后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在此之前自然没有嫡庶之分,且凡长子都要去掉。当人类进人父系社会,有了私有财产,于是有财产继承问题,要确保财产为亲子继承,从当时的婚姻状况而言,婚后的第一个儿子不能确认为亲子,古人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丢弃,一是吃掉。“弃”字的甲骨文就是古人去弃首子贮存于文字的信息。“孟”字就是古人蒸吃首子贮存在文字的信息。幼儿盛在盘皿中,就是蒸着吃。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春秋战国时代还保留着食长子的古俗。

《墨子·鲁问》:“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列子·汤问》说:“越之东有辄木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可见时至东汉,周边国家食首子之旧俗犹存。这里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所食必是“长(首)子”,一是食的目的是“宜弟”。从男方说,新婚后首子,不能确保是自己的儿子,“食之”正是为了确保亲生儿子的财产继承权不受到侵害,所以叫“宜弟”。

综上所述,孟是不能确认为亲子的长子,“食之”以确保亲子的继承权。随着文明的进步,婚姻状况具备了确保首子为亲生子的条件,于是才有长子继承制,但长子要分嫡庶,庶长子无权继承,所以把庶长子称孟。这就是“伯”“孟”之分的深刻的历史背景。

“孟”的本义是长子,也指长女。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毛传:“孟姜,齐之长女。”引申为凡长之称。如《汉书·地理志》:“尽以其地封康叔,号曰孟侯。”长、始义近,故“孟”引申为始。长、大义近,又引申为大。如《管子·任法》:“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孟”(明母阳部)、“勉”(明母元部)双声,阳元通转,古音义并近,故“孟”引申有勉力义。如班固《通幽赋》:“盍孟昔以迨群兮。”同音假借为萌。如《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mèng

名词

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

eldest brother

《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孟兄;孟孙;孟仲叔季

指农历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逸周书·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

《水浒传》第一○九回:“此时是孟冬时候,天气晴和。”

孟春;孟冬

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左朋击秫子过门入孟为胜,右朋向前争占,不令入孟;互相追逐。”

指孟子。

《论衡·本性》:“董仲舒览孙、孟之书。”

《宋史·文天祥传》:“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孟之道

(Mèng)姓氏用字。

形容词

大。指夸大的、过激的。

《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

勤勉;努力。

汉·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击兮。”李善注引曹大家曰:“孟,勉也。”

古代蜀方言。不佳。

宋·张唐英《蜀檮杌》:“延璚即衍之舅。衍尝幸其第,悦其华丽,于壁上书‘孟’字以戏文,盖蜀中以‘孟’为不佳故也。”

měng

形容词

通“猛”。勇猛。

bold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据鸟孟兽弗捕,骨筋弱柔而握。”(帛书甲本《老子》及通行本皆作“猛”。)

méng

名词

通“萌(氓)”。民众。

common people

《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子部】莫更切(mèng)

长①也。从子皿声。

𡥀②,古文孟。

〖注释〗①长(zhǎng):张舜黴《说文解字约注》:“谓年事较大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容斋三笔》:“孟字只是最长最先之称。”②𡥀:苗夔《系传校勘记》:“此篆已见人部,为保篆重文,此不当更为孟之重文。”

说文解字注

长也,从子,皿声。

莫更切。古音在十部,读如芒。《尔雅》“孟,勉也”。此借孟为猛。

广韵

莫更切,去映明‖皿声阳部(mèng)

孟,长也。勉也。始也。又姓,出平昌、武威二望,本自周公,鲁桓公之子仲孙之胤,仲孙为三桓之孟,故曰孟氏。莫更切。四。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孟;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5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莫更切,音梦。《说文》:长也。《礼纬》:嫡长曰伯,庶长曰孟。《书·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书传》:天子之子,年十八,称孟侯。

又女子之兄亦曰孟。

又《玉篇》:始也,四时之首月曰孟月。《前汉·李寻传》:寅孟之月。

又《广韵》:勉也。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辰倏忽其不再。注:孟晋,勉进也。又大也。《管子·任法篇》:高言孟行,以过其情。又州名,汉河内郡,即古孟津,唐置孟州。又《书·禹贡》:被孟猪。《尔雅》:作孟诸。《周礼》:作望诸。郑注:泽薮曰望诸,即孟猪也。又姓,鲁仲孙氏为三桓之孟,故曰孟。

又《集韵》母朗切,音莽。无趣舍之谓。

又莫浪切,𥁃去声。不精要貌。《庄子·齐物论》:孟浪之言。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子”窄“皿”宽。“子”居上居中;第一笔㇇(横撇)收笔于竖中线;第二笔亅(竖钩)在竖中线;横笔横中线上侧。“皿”,居下居中,框内两短竖分列竖中线左右;末笔横长于“子”中横笔。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备注

先秦

高本汉系统

m

ăŋ

王力系统

m

eaŋ

董同龢系统

m

uăŋ

周法高系统

m

rwaŋ

李方桂系统

m

rangh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m

ɐŋ

拟音/王力系统

m

ɐ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m

ɐ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m

拟音/李方桂系统

m

ɐng

原注:唇音后开合实不能分

拟音/陈新雄系统

m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四十三映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莫更切

mɐŋ

集韵

上声

三十七荡

开口呼

一等

次浊

母朗切

mɑŋ

去声

四十二宕

开口呼

一等

次浊

莫浪切

mɑŋ

去声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莫更切

maŋ

礼部韵略

去声

莫更切

增韵

去声

莫更切

中原音韵

去声

东锺

合口呼

次浊

muŋ

去声

庚青

开口呼

次浊

muəŋ

中州音韵

去声

东锺

叶蒙去声

洪武正韵

去声

十八敬

次浊

莫更切

məŋ

分韵撮要

阳去

第十五登等凳德

参考资料

1.孟·汉语字典

--2--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