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中医方剂)

2023-10-14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乌头汤

中医方剂

乌头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药品名 乌头汤
剂型  温里剂
主要食材 麻黄、芍药、黄耆、甘草
主 治 寒湿痹阻关节证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

歌诀

寒湿痹证乌头汤,黄芪草芍配麻黄,益气蠲痹通关节,专除少气寒湿僵。

组成

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用法用量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方义

本方证乃因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宜痹。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有毒,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

麻黄辛微苦而温,入肺、膀胱经,其性轻扬上达,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其宜散透表,以祛寒湿。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宜表通阳达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外攘内安,痹痛自无。芍药宜痹行血,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亦制麻黄过散之性;白蜜甘缓,以解乌头之毒。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宜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方中乌头为峻猛有毒之品,故乌头炮用,且煎药时间宜长,或于蟑蜜同煎,以减其毒性。若唇舌肢体麻木,甚至昏眩吐泻,应加注意,如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则为“暝眩”反应,是有效之征;如服后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等现象,甚则神志昏迷,则为中毒反应,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心典》: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如卫瓘监钟、邓入蜀,使其成功而不及于乱,乃制方之要妙也。

2、《成方切用》: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乃湿从下受,挟风流注,故或足肿而必发热,且更不可屈伸而疼痛,故以甘、芍和阴,麻黄、黄芪通肌肉之阳气,而借川乌之迅发,以行其痹着。

3、《退思集类方歌注》:方中余四味用水煮,乌头用蜜煎,蜜煎则乌头之性出,而乌头之气不散,正取其气味俱全,而雄入之势更壮,非徒以蜜能解乌头之毒之谓也,故以乌头名方。细剖其义,芪、芍、甘草牵制麻黄之表散,白蜜牵制乌头以温经,无非欲使寒湿之邪,从关节徐徐而解耳。

参考资料

1.乌头汤·中药查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