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陇东的旅游胜地)

2023-10-28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北石窟寺

陇东的旅游胜地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海拔1083米。因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直线相距45公里,故而得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文名 北石窟寺
地理位置 甘肃省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
开放时间 09:20-17:30
重要发现 石窟群
所在地 庆阳
地址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
类别 文化宗教
票价 30
石雕造像 2126尊
始建时间 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

简介

北石窟寺

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寺,故此石窟称北石窟寺。

位于西峰区董志镇覆钟山下,距城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2年(公元509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清数代增修扩建,形成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窟群面积7500平方米,窟院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个窟群以165窟为中心向外延伸,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刻题记150余方。

石窟开凿在长120米,高20余米的覆钟山崖壁之上,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6身,窟龛因崖面自然形态分为上下两层,以回廊石阶贯通,布局有制,层次分明。特别是165洞窟高达14米,深15.7米,宽21.7米,规模宏大,全国罕见。文物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其历史、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很高。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甘肃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这里背山面水,自然风景典雅秀丽。春天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夏日泉水叮咚,凉风习习;秋季霜叶烂漫,硕果累累;冬至瑞雪纷飞,幽静而壮观,人文景观独特。

构造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窟群

北石窟寺

窟群包括今寺沟、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和楼底村等5个单元。1959年被重新发现。1961年以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多次对石窟进行勘察、测绘和清理,1986年编辑出版《庆阳北石窟寺》一书。据碑碣和文献记载,北石窟寺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均进行过修凿与兴建。现有窟龛296个,为甘肃陇东地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和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石窟之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以寺沟的窟龛最为集中,共编号282个,窟群开凿在高20米、宽120余米的崖壁上,窟龛上下重叠多达3层。面向西,因周围山崖石质属早白垩纪黄砂岩,砂质均匀,胶结性能较好,现存造像大小计有2126尊,并有石刻及墨书题铭150余处。造像可分为圆雕、半圆雕和浮雕等几种。以北魏和唐代的最为精美。原窟龛内均有彩绘壁画或图案装饰,现绝大多数已剥落无存。

北魏石窟有窟龛7个。165窟是北石窟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和内容最丰富的大窟,位于寺沟窟群的中部下层。窟平面长方形,覆斗顶,高14米,宽21.7米,深15.7米,窟内四壁有宋代重砌的高基坛。造像主体为七佛,分布于东、南、北三壁,其中东壁雕三佛,南、北二壁各雕二佛,佛像之间各雕一胁侍菩萨。佛高8米,菩萨高4米,均为立像。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突出的位置建造七佛,在国内其他石窟中还属罕见。窟门内南北二侧还雕有高约4米的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等,巨大的佛、菩萨、护法像列于一堂,造成了窟内庄严和神秘的气氛。四壁上方雕千佛、佛传及本生故事等,保存比较完整的有窟顶东坡的“宫中娱乐”及西坡的“旃檀摩提舍身饲虎”。窟内造像中的佛、菩萨以半圆雕为主,佛传、本生故事等则采用浮雕形式。造像特点是,佛面相圆润,体魄雄健;菩萨清俊秀美,虔诚含蓄,无论其服饰或气质,都具有明显的汉民族传统造像艺术风格。

北石窟寺

唐代石窟是北石窟寺开龛造像最兴盛的时期,窟龛多达211个,占全部窟龛三分之二以上。除了修凿少数大型洞窟外,绝大部分为方形或长方形浅龛。比较有代表性的窟龛是现编222、32、263等窟。

222窟为覆斗式顶,长方形窟,高6.10米,宽6.48米,深8.40米。窟内东壁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佛高4.05米,比例匀称,庄重质朴,雕刻技艺纯熟,为盛唐时期作品。南北二壁满开佛龛,计约60余个,龛内多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一佛二菩萨像,造型小巧玲珑,生动活泼,尤其是对肌肉和服饰表现得质感很强,堪称北石窟寺唐代造像中的上乘之作。32窟平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壁长方形大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其余各壁均开佛龛。据东壁龛内南侧阴刻铭文,知该窟开凿于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造像虽已断头残臂,但身躯优美,衣纹流畅,雕刻技艺高超,尤其是力士的肌肤,雕作不仅健美丰满,而且富有弹性,反映了唐代工匠们功力之深。263窟平面近方形、平顶。窟内东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二壁各雕三佛。除东壁造像保存完整外,南北二壁造像已毁或风化。窟内造像不仅造型准确,线条优美,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如佛的庄重,菩萨的虔诚和弟子的温顺,都被刻划得维妙维肖。

北石窟寺自重新被发现以来,政府多次拨款进行加固和维修,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造像的进一步风化。在加强管理和保护的同时,展开了对北石窟寺的深入研究。1963年,成立了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

影响

文物大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被誉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其中外宾近百人。

提示

交通:去北石窟寺,在西峰包出租车前往,往返50元,也可以骑脚踏车前往,来回5个小时,道路位省道与乡村公路,路况不错。

门票:现在门票8元,不过往往游客可以与文物管理员商量,10元聘为讲解员,门票免费。

餐饮:一般中午可以自己带些食品,早晚饭在市区内,可以住在市内地西峰宾馆,标间每晚80元左右。

参考资料

1.北石窟寺·庆阳市人民政府

2.庆阳北石窟寺南侧疑现完整丝路古道·兰州新闻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