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汉语汉字)

2023-10-29 2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驳,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bó,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马毛色不纯,泛指颜色不纯。《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后引申为庞杂;驳杂、树木名、辩论是非,否定他人意见、用船载卸货物等义。

中文名
拼音
繁体
部首
字码 U 9A73
五笔 CQQY
仓颉 NMKK
郑码 xoo
笔顺 横折、竖折折钩、提、撇、点、撇、捺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 三觉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注音 ㄅㄛˊ
造字法 形声、会意
结构 左右
异体字 駁、駮
四角 74140

字源演变

演变流程图

驳,一说形声字、一说会意字,甲骨文一边是一匹头朝上的马,马的旁边则是“爻”,表示马身有交错的花纹,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类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本义不变。

“驳”在简化前写作“驳”。从马,爻声。“驳”,从马,交声,本义为兽名,与“驳”本不同字。但因二字读音相同,字形又相近,故“驳”也可以写作“驳”。准确地说,二字的关系属于同源通用。但二者至少从隶书阶段就开始通用,且作为兽名的“驳”很少使用,在人心目中已构成异体字的关系,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驳”作为异体字淘汰。《简化字总表》规定“马”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驳”字类推简化为“驳”。

“驳”字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意思:一是批评、否定别人的意见,如“批驳”“反驳”“驳斥”等;二是驳运,用船装载搬运,如“驳船”“驳卸”等;三是在书面语中有“斑驳”这样的词,表示颜色夹杂,不纯。这些意思中与“驳”字本义相联系的是“斑驳”之“驳”。

“驳”的本义与马有关,指马的毛色不纯,《说文》:“驳,马色不纯。从马,爻声。”因声音变化,现代汉语“爻”已不能表音。这字也写做“驳”。《庄子·田子方》:“乘驳马。”即乘坐毛色不纯的马。据说李自成当年就乘一匹“乌驳马”。马有杂色,牛也有杂色,因此“驳”又借指毛色不纯的牛。如晋王济有一头“八百里驳”的名牛,“驳”就是杂色牛,传说行速极快,一日可行八百里。

“驳”由马的杂色不纯引申为色彩错杂,如南朝梁任防在《述异记》中曾描述一群老鼠大得就像小猪,而且“鲜泽五色,或纯或驳”,这样的老鼠真是怪异之物了。“驳”字由色彩错杂又引申为混杂不纯,比如《庄子·天下》说到惠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这是说,惠施的学术广博,他的著书有五车之多,他讲的道理很驳杂。在古书中还常见到“驳吏”一词,这是指信奉学说驳杂不一的吏,“驳”字也是指混杂的意思。

“驳”字还有其他的意思,如“驳蚀”是指剥蚀,“驳”同“剥”。又如王实甫《西厢记》:“我从来驳驳劣劣。”或认为,“驳劣,借字声作爆烈”,也有认为是莽戆的意思。“驳”字的口语用法也当辨析,如“驳岸”“驳嘴”(吵嘴)“驳脚”(跑腿)等。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形容词

马毛色不纯

《文选·赭·白马赋》注:红白杂毛曰驳。

混杂不纯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不纯净

唐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交杂混乱

杂乱的言辞

动词

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实或没有道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

《晏子春秋》: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

提出理由否定对方的意见,使其站不住脚

驳回买主提出的价格;还价

不允许;不采纳

反驳对方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反驳责难

在岸与船、船与船之间用小船来往转运旅客或货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五回:次日早晨启轮,到了广东,用驳船驳到岸上。

【方言】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名词

保护岸或堤使不倒塌的构筑

物,多用石块砌成

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行驶

手枪的一种,外有木盒,射击时可把木盒移装在枪后,作为托柄,能连续射击,射程比普通手枪远,有的地区叫盒子枪、匣子枪

反驳的议论;异议

通“驳”,传说中一种能食虎豹的猛兽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王乃驾驯驳之驷,乘雕玉之舆。

树木名

《字集·马部》:驳,木名,梓榆也,其皮青白如驳。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马部】驳

马色不纯。从马,爻声。臣铉等曰:“爻非声,疑象驳文。”北角切。

说文解字注

马色不纯。

纯同𨣶。崔觐曰。不襍曰纯。释嘼曰。駵白驳。邠风毛传同。谓駵马发白色也。许说不同者、许意马异色成片段者皆得曰驳。引伸之为凡色不纯之偁。

从马。爻声。

北角切。古音在二部。与驳各字。

康熙字典

【亥集上】【马字部】驳

《唐韵》《集韵》《韵会》亚北角切,音博。《玉篇》:马色不纯。《尔雅·释畜》:駵白,驳。《易·说卦传》:干为驳马。《诗·豳风》皇驳其马。注:黄白曰皇,駵白曰驳。

又《尔雅·释木》:驳,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驳。

又今俗谓厐杂为驳,云开曰解驳。

《正韵》同驳。

音韵方言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弟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全清

北角切

pɔk

韵略

北角切

增韵

北角切

中原

入上

萧豪

全清

pau

中州

入作上声

萧豪

叶饱

洪武

全清

伯各切

puak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上古音

先秦

高本汉系统

p

ŏk

王力系统

p

eauk

董同龢系统

p

ɔk

周法高系统

p

rawk

李方桂系统

p

rawk

中古音

rak

ra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p

ɔk

拟音/王力系统

p

ɔk

拟音/董同龢系统

p

ɔk

拟音/周法高系统

p

ok

拟音/周法高系统

p

åk

拟音/陈新雄系统

p

ɔk

参考资料

1.驳·汉程网

2.驳·汉典

3.驳·在线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