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塘(高速公路)

2023-11-09 1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京津塘

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天津和塘沽的高速公路。全长142.69公里。按照行政区域的分别,其中北京段35公里,河北段6.84公里。

中文名 京津塘
外文名 Jingjintang

环渤海(京津唐) 概况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环渤海经济区有以下优势。

京津塘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扼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钢铁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 而京津冀合作的核心则是京津唐地区,京津唐的区域合作对于京津冀乃至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今年,京津唐地区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京津城市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 五”发展规划,河北唐山曹妃甸成为国家“十一五”最大的项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为代表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推进区域合作,构建京津唐“金三角”意义重大。

[编辑本段]京津冀合作关键在京津唐

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位当地政府官员评价道:“现在推进京津冀合作,首要的是推进京津唐区域。”这是因为,无论是地缘优势,还是产业对接,辐射带动等方面都已具备成熟的条件。

从地理上看,北京市到唐山市150公里,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公里,天津市到北京市137公里,处于“一小时经济圈”。京津唐三市互有相邻,覆盖地域4万余平方公里。从历史上看,三地渊源深厚。自古唐山地区就是北京防御塞外游牧民族进攻的重要屏障,而天津则因拱卫京师而设卫,成为海运、漕运重镇。三地同属燕赵大地,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感。

从经济发展上看,有专家指出,目前,京津工业已经凸现以开发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化趋势,而唐山是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距离承接京津产业链延伸或作为生产基地条件最好的城市。唐山经济近几年在河北省一直保持领先。2005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

比较优势 各有所长

京津唐三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北京拥有知识经济等优势,天津拥有加工制造业和海运等优势,唐山则拥有重化工业和资源以及港口等优势,三方优势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如果强化京津唐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更有利于三方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天津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韩士元认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京津两市因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协调。如在制造业领域北京致力于研发,搞关键技术,而天津则进行制造和研发转化。

从第三产业来看,北京有资金、管理方面的政策优势,天津则有物流、仓储、加工、分装等长处,在组织物流上有优势,因此可以把总部设在北京,但仓储等则可设在天津。

唐山在河北省未来发展上肩负重任。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提出,把唐山建设成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领头羊。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向斌介绍说,唐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冶金业是唐山第一支柱产业,不仅成规模,而且技术在升级换代,为与京津的产业对接提供了基础。目前,首钢已在曹妃甸与唐钢共同组建了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区域合作 体现辐射作用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合作趋势已经显现。记者在曹妃甸看到,天然深水良港曹妃甸正在紧张施工中,首钢与唐钢共同组建的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也将落户曹妃甸工业区。该项目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投资677亿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预计2010年达到年产钢950万吨、钢材868万吨生产水平。

京津之间,京津快速铁路、京津第二条高速路等交通建设目前已大规模启动。而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建设,也为两市高科技产业对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北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纷纷前往滨海新区寻找商机,进入企业孵化器,而一些大型贸易公司也将物流基地设在滨海新区。

在唐山,经曹妃甸到天津汉沽的沿海高速正在修建。与滨海新区海滨大道贯通后,由曹妃甸至天津港只有20余分钟车程,这将为两市今后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对于天津滨海新区而言,以其诸多优势正在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的龙头。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滨海新区不只是天津的新区,更是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新区。充分发挥好其龙头作用,与京津冀紧密合作势在必行,而构建京津唐“金三角”,则是滨海新区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的关键一步。

尽管京津唐三地之间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合作也已开展,但目前三地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基础性缺陷,如缺乏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认同感不强;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差等问题,成为区域协作发展的障碍。专家呼吁京津唐之间应通过政府推动、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资产整合等,推动城市间合作,从而为京津冀一体化起到带动作用。

京津产业结构需合理分工

数据显示,北京与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极其相似,相似系数全部在0.9以上,最高达到0.96。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资源难以在该地区范围内合理流动,限制了市场机制下对周边地区辐射效应的产生。

天津社科院专家韩士元认为,京津合作要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协调。从北京市情况看,200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60%,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达到产业结构高级阶段的地区之一,消费型城市特点较明显。但总体来说,实力不强,影响到北京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带动。北京虽然已把首钢迁走,但两城还是存在太多相同的产业,要进一步融合、调整。北京不是完全不能发展工业,而是应探讨京津两城之间的优质资产如何融合,协调发展,以发挥更大效益。

比如汽车工业,北京年产达50万辆,而天津也将达40万辆左右,由于两地的汽车工业都是与外资企业合作,受到外资牵制,因此两地完全可以联合起来,发展国产工业,北京致力于汽车研发,搞关键技术,而天津则进行制造。其他如电子、化工等产业也有这样的问题。天津作为面向世界的工业基地,发展民族工业是重要目标。在制造业上北京可以发展设计、研究力量,搞成套的、高端的设备。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合理定位两座城市,对两城进行合理分工,从政府层面进行推动。

津唐资源整合需整体规划

唐山和天津同为沿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产业重合度高的现象。在唐山曹妃甸,记者在展示规划的沙盘上看到,除了建设大钢铁、大码头外,还预留了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的工程用地。专家指出,津唐两市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分工,科学地整合资源,将来一体化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在唐山,除了曹妃甸港外,还有京唐港。目前,由于两地均对港口建设十分重视,为避免重复建设,制定资源整合规划尤为紧迫。专家建议双方以资产为纽带,兼顾各方的利益,参照国际大集团的模式,建立海运集团,通过参股、共管等方式,形成整体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并带动周边其他港口,联手打造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目前秦皇岛港已在曹妃甸参股建设港口,曹妃甸方面人士也表示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推广到与其他港口的合作。

此外,津唐在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石化产业方面,也应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石油化工是最典型的临港型工业之一,由于以炼油、乙烯一体化为龙头的大型石化项目投资巨大,接踵而至的是数十、数百个中小型项目,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曹妃甸工业区如建设百万吨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可与天津石化乙烯基地成组布局,并分别与北京燕山石化、天津渤化,以及唐山、沧州的其他化工企业实现全面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而形成渤海湾西岸石油储备和石化产业带,可有效缓解华北地区乙烯及其衍生产品的供求矛盾,进一步优化我国北方乙烯产品结构。

首要任务 建设交通网络

从今后京津唐合作的进程来看,将由政府推动型模式向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的模式转变,例如首钢搬迁至唐山。企业间的交流、民间的交流将是京津唐合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来看,首要的任务是强化京津唐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迅速完善大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功能。同时,推动要素资源沿这些交通网络便利而有效地流动起来,形成“点线布局”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经济带。另外,以汽车为主的交通骨干已经不可能支撑起高密度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城镇交通的建设纳入到整个区域交通网络内。

目前,京津唐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已经开展,包括京津城际铁路,津唐间沿海公路都在建设中,专家指出,京津唐间乃至京津冀要加快启动区际间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铁等交通线路建设,选择易于突破的领域开展合作,统合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布局和建设,形成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实行客货分流,提高客流速度,以人流带物流、资金流,促进一体化发展。

[编辑本段]天津唐山:共谋渤海战略

从天津驱车前往唐山,不过一个小时。走在唐山街头,心中自然感慨。30年前,唐山地震同样也波及到天津,两个城市都经历了艰苦的震后重建,而如今两个城市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焦点。天津的滨海新区、唐山的曹妃甸工业区,这两个区域同处各自城市的沿海地带,体现着城市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同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均是城市的希望所在。但两个区域在功能定位上也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记者到唐山采访一直考虑的问题。

曹妃甸的建设热潮

唐山市区至曹妃甸尚有近80公里,途中即可见到正在修建的迁曹(迁安北至曹妃甸)铁路。记者到达曹妃甸时已是傍晚,港区的工地依旧人声鼎沸。站在甸头灯塔处,可见海潮拍岸,浪花朵朵。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了曹妃甸的建设情况。

曹妃甸原本是唐山南部沿海的一条带状沙岛。“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渤海湾内惟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曹妃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毗邻京津冀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为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和临港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优越条件,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向斌告诉记者。

通过吹沙填海,在大片新造的土地上,已经崛起办公楼和变电站,并能满足25万吨级矿石码头用地需求,明年将完成造地11.95平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吹填工程。目前,首钢京唐钢铁、华润曹妃甸电厂、曹妃甸矿石码头、迁曹铁路等重大项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其中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开港通航以来,截至10月31日,累计靠泊大型货轮75艘,接卸进口矿石943万吨。

据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规划,2010年,曹妃甸港的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2030年达到5亿吨。曹妃甸工业区的规划占地面积将达到300余平方公里,现在已预留百万吨乙烯和千万吨炼油的用地。“十一五”期间,曹妃甸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编辑本段]竞争中的合作机会

今年,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同是焦点,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成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而曹妃甸工业区开建天然良港,被称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目前,唐山和天津的支柱产业还有重叠,滨海新区与曹妃甸的定位也有重合。唐山方面也在思考与天津错位发展。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向斌分析说:“天津确立北方经济中心,唐山的定位也就清晰了。天津作为京津冀滨海带的中点,有望带动整个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曹妃甸来说,要利用好滨海新区的机遇,科学定位。尤其是港口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涉及到产业布局。这是曹妃甸与滨海新区,天津与唐山合作的关键。”

专家指出,共同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工业区,这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利用国际资源的紧迫需要。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形成战略支配地位的深水港口群,与其经济地位和职能分工极不适应。曹妃甸拥有建设我国北方国际性深水港口群的独特天然条件,又紧邻天津滨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统筹规划、成组布局后,可以促进我国北方重化工业的聚集和产业的集群化,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和战略物资储备需要,推动区域分工的合理化,实现京津冀都市圈生产力重心战略东移,因此,共同开发建设两区非常必要。

港口合作 当务之急

曹妃甸管委会办公室的才立奎介绍说,曹妃甸港位于天津航道上游,航道也几乎与天津港的航道重合,进渤海湾到天津港的船只都要从这里通过。在能源货物的进出口上,曹妃甸与天津港会有竞争。但两个港口长远来看将会有很大合作空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建立,正在加快天津港的转型步伐。目前,天津港由传统的散货港到现代化集装箱港转型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目前唐山的沿海高速正在修建,开通后将与滨海新区的海滨大道相连,这样从曹妃甸港到天津港只有40多分钟的车程,将为两个港口的合作提供有力的纽带。

曹妃甸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从长远看,天津港要担当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势必联合河北曹妃甸。同时曹妃甸要注重与天津联合,加强合作,引入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实现借势发展。

河北社科院的一位专家指出, 曹妃甸距离天津港只有38海里,为天津港的深水外港,与天津港在开发条件上有着极好的互补性,如果加强两个港口之间的合作,天津、曹妃甸组合港完全可能成为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从而实现两个港口的双赢。因此,应该从西太平洋、东北亚经济布局着眼,积极推进与天津港的资源整合,通过参股、共管等方式,形成整体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概况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辖市天津和冀东重要城市唐山之间三角地带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4.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4 %),人口2975.8万人(占全国的2.4 %)。她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间的结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为华北全区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以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轴,是聚集竞争力最高、发展最快的都市经济圈之一。她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地貌类型多样,以平原、山地为主。主要河流分别属于海河、滦河水系。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无霜期较长,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这里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鲜果品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称的唐山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以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分布有开滦煤矿、京西煤矿、迁安铁矿等全国闻名的矿产地。 海岸线总长349.8公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有广阔的海岸环境容量,中国四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湾的主要渔场均分布在这里,为京津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旅游资源丰富,尤以北京为代表。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这里成为名胜古迹的陈列馆,成为中外观光者竞相游览的胜地。这里有堪称世界古代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有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的颐和园,有古人类文化圣地北京猿人遗址,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天坛,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素有“蓟北锁钥”之称的蓟县黄崖关长城等,还有那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天津小吃三绝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以首都北京为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也是潜力最大的区域,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唐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0.1%,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33.3亿元,是1979年的20.4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914.1元,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2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7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0.9%。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为6.7、44.2、49.1。

京津唐是中国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已初步建成棋盘路、环形路和放射形干道为骨架的城市道路交通网。首都机场是中国航空交通枢纽和周转中心,已开通国际航线69条,通往3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大城市。新建成的北京西站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中心。天津港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海港。同时这里还是中国与世界各国邮电通讯的主要枢纽,通讯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基本上能与国际接轨。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美化人民生活,京津唐加紧城市供水、供暖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汽车、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实力雄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带动工业发展的龙头。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61.5亿元,创利税59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4.1%和44.2%。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区域。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9.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15.0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6亿美元,占全国的10.2%。经济圈内共建有国家级开发区10个,为外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拥有全国最高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国内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开放式的教育中心。科教优势,已成为该经济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源。2000年统计,该区域的中等教育人数达1362.4万人,高等教育人数(北京、天津) 达318.7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约28万人, 占全国的比例为8.8%, 发明专利批准量约占全国发明专利批准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权,京津唐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更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技术与科学文化的合作和交流窗口,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一块宝地!

参考资料

1.京津塘高速充电服务区开建 电动汽车可无障碍通行·人民网

2.京津塘高速二线即将通车 全程177.8公里·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