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宏(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03-23 7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管晓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管晓宏,1955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系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管晓宏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该校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99年至2009年任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至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管晓宏主要从事网络化系统特别是能源电力系统优化与安全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文名管晓宏
国籍中国
民族
出生地四川泸州
出生日期1955年11月日
毕业院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5年11月,管晓宏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念完小学四年级后,因学校停课,加上父母同时下放农村,管晓宏到乡下读了小学附设的初中班。

1970年,不满十五岁的管晓宏参加了陕西华县(现渭南市华州区)柳枝公社的民工队,到冶金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参加三线建设,先后当过民工、乐队乐手、木工、钳工、车工。他在建设工地上挖过管道沟,锯过大木方,支过混凝土模板,开过塔吊,安装过球磨机。在当工人近8年时间里,他用借来的教科书,自学完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数理化课程,自修了微积分、理论力学、电工学等大学课程。

学习经历

1978年,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

1982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

1985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9年至2000年,访问哈佛大学。

1993年至1995年,任美国太平洋瓦斯与电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高级顾问工程师。

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99年至2009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起,先后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组成员、双聘教授。

2003年至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2001年至2015年,任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管晓宏发展了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优化理论;提出了供电资源优化竞标策略和购电优化分配的新方法和多Nash平衡点的“机会性共谋”竞标博弈说;领导多学科研究梯队,将系统科学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集成化网络安全防卫系统。

截至2020年4月,管晓宏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者先后承担了以下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重点科研项目、“985计划”、“211计划”,宝钢集团公司,山东鲁能集团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研究院(UTRC)。

人才培养

管晓宏在教学中,不仅因材施教,还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他提出设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和“信源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经常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提出并推动的本科生“信息新蕾”计划,选拔了一批优秀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并因材施教,为每名学生制定适当的培养计划,锻炼他们提出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求学路上的决心、毅力、努力和责任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管晓宏不仅如是说,更切身践行着这一理念。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其表达观点,以启发式教育引导并培养学生的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理工科教育的薄弱环节,他提出、推动并担任“表达与交流课”负责人,经常为研究生做“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的讲座;十余年来,坚持用全英文讲授研究生学位课《系统优化与调度》。

据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显示,在管晓宏的指导下,其学生翟桥柱在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所作博士学位论文于2008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秦涛获2008年IEEE通信学会系统集成与建模最佳论文奖;赵俊州获2014 ACM WWW/SIMPLEX最佳论文奖。

荣誉表彰

获得年份

荣誉称号

2019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子信息技术奖)

2017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

康涅狄格大学杰出工程师

2008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杰出讲座人

2007

IEEE Fellow

1996

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担任职务

2014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编辑

2009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编辑

1999年–2011年

Automatica编委

2003年–

《控制理论与应用》编委

2000年–

《决策与控制》编委

2002年–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8年7月2日–5日

IEEE/ASME先进智能机电一体化国际会议大会协主席(中国西安)

2007年9月22日–25日

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会议程序委员会协主席(斯科茨代尔,亚利桑那州)

2004年10月11日–14日

网络与智能系统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中国北京、西安)

2004年12月14日–17日

第42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巴哈马)

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

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指导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20世纪80年代,管晓宏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机与系统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自费公派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管晓宏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是经常的事情。最后,他婉拒了多家跨国企业及科研机构聘请,决意回到祖国,回到西安交通大学。他说:“我要回国!九十年代的中国条件虽艰苦,但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有机会以主人的身份置身其中而为之贡献,让我的美国同事感到羡慕。”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来怀有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传统,管晓宏的“中国梦”就是科教强国梦。

西安交大流行这样一句话——“不会吹长笛的教授不是好院士”。这话缘于管晓宏会吹长笛,以及他竭力推进的美育思想——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和交汇点,正是人类创造奇迹的沃土。多年来,管晓宏与专业音乐家合作,创办了“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从艺术形象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出发,展示音乐中的科学规律。2012年9月,一场名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在西安交大上演时,引起巨大轰动。音乐会上,管晓宏亲自担任解说和讲座人,并与音乐家们共同演奏,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人物评价

管晓宏是一个对工作有热情、对学生有责任心的人,常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管老师饮水思源,多年来坚持寻找自己的启蒙老师,以亲身经历实践着感恩教育;因其常怀感恩,故能博施爱于学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管晓宏在科研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对问题的发掘和思考的深度常常让人惊叹,坚持把思想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师,他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西安交通大学评)

管晓宏数十年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爱国奋斗,开拓创新,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西安市碑林区委宣传部评)

“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是管晓宏院士团队始终不变的信仰。自组建以来,管晓宏带领西安交大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对准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网络信息安全等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解决了多个国际公认难题,努力践行着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西安日报》评)

30平米起家、20多年潜心科研,管晓宏院士主持的实验室,在电力等生产制造系统优化调度、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中国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央视网评)

参考资料

1.管晓宏·中国科学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