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球(豆状核重要组成部分)

2023-06-11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苍白球

豆状核重要组成部分

苍白球位于纹状体的豆状核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苍白球内含有髓纤维较多,其神经细胞也较大。

中文名 苍白球
外文名 globus pallidum

概述

1、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运动系的主要神经结构之一。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前者又分为壳和苍白球。从发生和纤维联系上看,尾状核和壳属于新纹状体,苍白球属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头端和尾状核头是相连的,在相连处和豆状核内部都有神经纤维进行联系,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这种形态在半球中部的水平切面上十分清楚,故将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一般将纹状体看成是大脑皮质下行传导束的重要中继核。其功能有:①维持肌肉的正常张力;②肌肉运动时保持肌群的协调和相对稳定。临床上纹状体病变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肌张力紊乱,多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而引起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过少(面具脸)。另一类运动障碍,常常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如震颤、手足徐动和舞蹈症。此类动作往往在情绪激动时增多增强,而在安睡时消失。

2、尾状核:尾状核系纹状体的一部分。呈马蹄铁形,伴随侧脑室全长。尾状核前部膨大,叫尾状核头,背面突向侧脑室前角,腹面邻接前穿质。尾状核中部稍细,叫尾状核体,沿丘脑的背外侧缘伸延,两者间以终纹为界。到丘脑后端,尾状核更细,叫尾状核尾。它向腹侧折曲,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连接杏仁核。此核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尾状核如受损害,可出现肌肉紧张力减低,运动过多过快。

解剖结构

尾状核:尾状核属于基底核,是一弓形棒状的灰质团块,全部依附于侧脑室近旁。其前端肥大,称尾状核头,突入侧脑室的前角内,构成前角的外侧壁;头的前部与前穿质相连。其腹外侧部与豆状核相连。从尾状核头向后逐渐变细,形成尾状核尾。其尾沿丘脑背外侧缘向后,继而弯向下,再沿侧脑室下角顶壁向前,到达下角前端止于杏仁核。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核结构相同,主要由梭形或圆形小神经细胞组成,其中散有一些多极大神经细胞。它们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晚,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含有髓纤维较多,其神经细胞也较大。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故称为旧纹状体。

相关疾病

苍白球黑质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苍白球和黑质对称性变性,神经细胞内有含铁色素沉积及蜡样质脂褐素和神经黑色素沉积。骨髓组织有海蓝组织细胞。起病多在10岁以下,临床有进行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智力衰退。眼底可见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缓慢进展,预后不良。晚期语言消失,终至痴呆。CT和MRI可见脑萎缩,在基底节(特别是苍白球)有病变(表示铁的沉积)。全身性铁代谢正常。无特殊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新纹状体·科技工作者之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