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2023-10-24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芭蕉

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芭蕉(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具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

原产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可能有野生,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芭蕉的叶纤维为芭蕉布的原料,亦为造纸原料,假茎煎服功能解热,假茎、叶利尿,花干燥后煎服治脑溢血,根与生姜、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中文名 芭蕉
拉丁学名 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别名 芭苴、板焦、板蕉、大芭蕉头、大头芭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芭蕉目
芭蕉科
亚科 芭蕉亚科
芭蕉属
芭蕉
分布区域 多产于亚热带地区
命名及年代 Siebold,1830

形态特征

芭蕉

多年生丛生草本,具根茎,多次结实。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近种区别

芭蕉花,摄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

如何区分芭蕉和香蕉(Musa acuminata (AAA)):

1.看外形香蕉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浆果三棱状,果皮上有一般3个棱。总体来看,香蕉个大,芭蕉较小。2.看颜色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3.尝味道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4.外形香蕉和芭蕉同属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从外观上看,香蕉棱少,形体长圆,果柄短,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金黄色,果肉为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一头略大,另一头略小,果柄较长,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果肉是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从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浓甜,而芭蕉果肉细致油滑,但回味中略带一些酸涩。

生长环境

芭蕉树的照片

芭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温度15-35℃,适温为24-32℃,绝对最高温不宜超过40℃,绝对最低温不宜低于4℃。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而以砂壤土,pH值5.5-6.5最为适宜。

分布范围

原产于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可能有野生, 中国南方大部以及陕西、甘肃、河南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芭蕉

  繁殖方法

芭蕉的繁殖主要采用吸芽分株繁殖。吸芽宜选茎粗壮,上部尖细,叶片细小如剑的。当吸芽高至40厘米以上即可分株。分株时,应先将吸芽旁的土掘开,然后用铲从母株与吸芽间分开,苗掘出后,剪去过长和受伤的根,将切口阴干或用草木灰涂抹,就可栽植。

芭蕉

栽培技术

芭蕉由1995年4月从河南引进后,由于外界气候不适应,立即进行短截,其高度定为1.5米左右,然后栽入特大花盆,移入温室进行养护。5月10日,挖大穴,在穴内施入腐熟的羊粪等做基肥、将芭蕉移到外界。栽植深度以蕉头7厘米左右为宜。因其需水、肥量大,定植后及时灌水,干旱时及时补水,2-3周后开始追肥,采用勤施薄肥的方法,N、P、K肥的比例为4:1:14为宜,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否则会引起烂根。在大风地区与大风季节,应注意设立支柱与挡风墙,防叶片被风吹烂,从而降低其观赏价值。10月初,注意当地气温变化情况,若出现降温天气,可将芭蕉移栽入温室内养护,但冬季室温不宜低于5℃。翌年5月再移出温室进行管理。

主要价值

1.食用:芭蕉果肉、花、叶、根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氨基酸、纤维素、多种矿物质、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种化合物成分,药食兼用,营养丰富。研究人员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芭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实验,水提物中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皂苷等物质;醇提物中含蒽醌、黄酮、香豆素、酚类、强心苷、蛋白质、氨基酸等化学物质;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挥发油、甾体、油脂、内酯及香豆素等亲脂性成分并确定芭蕉根中含有氰苷。 

2.观赏:芭蕉的园林种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园林中芭蕉只是偶然一现。中唐之后,芭蕉在园林中的种植逐渐普及,尤其宋元明清,芭蕉已经在园林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并形成一定的园林种植规模和造景模式。其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芭蕉还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欢的一种清玩。 

3.药用:茎煎服功能解热,假茎、叶利尿(治水肿,肛胀),花干燥后煎服治脑溢血,根与生姜、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植物文化

1.诗词: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对芭蕉为怨悱,其诗词也柔婉动人,古人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2.典故:《芭蕉失鹿》:典出《列子·周穆王》:“ 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3.乐曲:《雨打芭蕉》:它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乐曲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接着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音乐时现短促的断奏声,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作响,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4.名画:古往今来芭蕉就成了文人墨客抒发喜怒哀乐情思的主题。丹青描绘芭蕉,情趣亦盎然。

芭蕉名画

参考资料

1.芭蕉和香蕉的区别·亲亲宝贝网

2.芭蕉属·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3.芭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目录[+]